怎樣才能“解救”大衣哥徹底脫離“苦海”?

“大衣哥”朱之文家被“跺門”事件的調查結果及處理意見已經見諸新聞,問題似乎水落石出。事件本身正在逐漸“退燒”,但問題給我們留下的思考卻是持續的。況且我們也不應該漠視。

讓人感到溫暖的的是,事件自始至終引起廣大網民的熱切關注,並且一邊倒的支持大衣哥,依法維權。人民日報也出人意料的關注了大衣哥被踹門事件。很明顯,這是輿論的風向標。當地警方的及時介入,依法嚴懲,也的確會起到以儆效尤的震懾效應。即使它可能是短時間的!

怎樣才能“解救”大衣哥徹底脫離“苦海”?

01

我們都希望好人一生平安,好人有好報。“好人”大衣哥從此會過上“平靜”“舒心”的日子,真正脫離“長年被擾”“日夜不寧”的苦海嗎?

答案可能是不確定的!前景似乎也並不樂觀!

編者之所以這樣說,並不是否定警方的依法處罰,以及處罰所產生的震懾效應,更不是對依法治國方略的懷疑。如果我們結合大衣哥常年的生活環境,以及與踹門事件相關聯的其他一系列事件來看,今天的踹門事件只不過是深海之中湧動的暗流,在水面掀起的一朵浪花。

怎樣才能“解救”大衣哥徹底脫離“苦海”?

在2011年,大衣哥從“我是大明星”節目出道,走向自己的人生巔峰。為了養育自己的鄉村,為了鄉親們,大衣哥雖然付出很多,但迄今為止好像還沒有得到大部分鄉民的認可。很多鄉民認為大衣哥沒有為村裡做多少事;也有人說他應該為村裡做更多的事,出更多的力;甚至有一部分鄉民因個人的“借錢”(其實是劫富)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心生“怨恨”。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確實!在當地,很多人看到大衣哥走紅致富並不是高興,而是羨慕嫉妒恨,從而心生邪念,心懷鬼胎。有人說,婦人心海底針。其實,不只婦人心難以揣度,所有人的心思亦然!在有些人眼中,大衣哥就是人人都想吃口肉或者喝口肉湯的唐僧。這樣,即使朱之文粉身碎骨也不一定能滿足這些人萬一!

怎樣才能“解救”大衣哥徹底脫離“苦海”?

而對於這些,朱之文自己是明知的。在多次採訪視頻和圖文中,朱之文都表達了自己的苦惱和委屈!其實,這些委屈和苦惱都是朱之文自找的。如果朱之文早早跳出對村民無底線的寬容的思維定式,不姑息,不遷就,依法維權,或許就會是另一番天地,就沒有今天得寸進尺的踹門囂張發生。

或者有些人會按照另外的思路來理解,那就是“朱高興這樣”“朱喜歡這種感覺”甚至是“這種關注,朱求之不得”……我們不可否認,大衣哥因為某些原因有喜歡“被聚焦”的小心思,但我們萬萬不會相信,他還喜歡“被勒索”“自尊顏面掃地”的感覺,除非他是“被虐狂”。這也似乎不足以支撐大衣哥為什麼這麼寬容。說到底,是大衣哥的心軟善良,導致了“人善人人欺”被動局面!

怎樣才能“解救”大衣哥徹底脫離“苦海”?

02

其實,對於大衣哥和村裡的情況,村委會和村幹部是最清楚的,似乎也最有發言權。朱之文為村裡做了多少好事,為社會做了多少公益,村幹部有義務向村民做好宣傳,引導村民正確看待“網紅”農民歌手大衣哥。

但從採訪視頻來看,從村幹部“沒有村裡人捧他,就不會有今天的朱之文”的說辭來看,村幹部不僅沒有正面評價和看待朱之文,而且還有負面情緒甚至是怨氣。這些我們用鼻子都能聞得到!帶著這種情緒來發言,村幹部與村民抱團,站到了朱之文的對面,朱之文承受的“閒言碎語”可想而知!

在日常生活中,村幹部帶著這種情緒,面對鄉民針對大衣哥的一些“匪夷所思”的行為,就會選擇性“失明”和“失聰”,縱容甚至暗中慫恿也未可知!朱之文悲劇至此也就順理成章了!

如果村幹部能夠站在弘揚正氣,建設和諧農村的高度,挺直腰桿,帶頭破除村民落後的小農思想,及時的疏導群眾的不良情緒,制止村民不健康、不文明行為,也可能不會有後來的“踹門劇”公映。

怎樣才能“解救”大衣哥徹底脫離“苦海”?

03

《孔子家語·六本》說得好,“久入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久入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

意思是說,和品行優良的人交往,就好像進入了擺滿香草的房間,久而久之,聞不到香草的香味了;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像進入了賣臭鹹魚的店鋪,久而久之,就聞不到鹹魚的臭味了。由此可見,人的道德修養與長期生活的環境是緊密相關的。

大衣哥作為村裡的一個“普通農民”,長期生活在農村環境中,樸實善良似乎是環境長期浸潤形成的本性。而俗話又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所以,要改變,很難!

但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即使大衣哥現在變得斤斤計較甚至睚眥必報,僅靠一己之力,就能改變村民對他的態度嗎?

答案或許是否定的。更甚至,不僅不能改變現狀,還有可能進一步激化與鄉鄰的矛盾。

之所以這樣,那就是村委會的缺位和村幹部的立場和站位,導致大衣哥單人獨馬,這樣“蚍蜉撼大樹”很難!

長期以來,農村貧窮、閉塞客觀環境決定了村民的認知和視野仍很狹窄。而要使村民徹底轉變思想,需要村委等基層幹部根據村情站位,依法履職,明察秋毫;需要有雷霆霹靂手段,更需要“文火慢燉”的耐心,以及“鐵杵磨針”的執著;還要有“治小村如烹小鮮”的高超藝術。

怎樣才能“解救”大衣哥徹底脫離“苦海”?

很多事實證明,某些農村人心仍是散的。民心散了難再聚,民風重塑不可能一蹴而就。民風重塑需要時日錘鍊,需要風雨打磨,更需要包括大衣哥在內的每一位鄉民的共同努力。

雖然有了“跺門”的不愉快,但我們相信,有村幹部“睦鄰友好”的公正裁判,大衣哥還會一如既往的善良,鄉民也會變得仁義誠信。我們更相信,大衣哥脫離的“苦海”日子真的不遠了!

我是#燕舞春來#。針對“大衣哥家被踹門,肇事粉絲被處罰”的看法,僅為一家之言,不針對具體人和事。關於這件事,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關注!(本文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