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巖小刀山

$ 60.靈巖小刀山

小刀山居靈巖南路,東臨文王寨,北接檀抱泉。犬牙錯縱,似鋼刃尖刀,故名。峰南有貼壁小路,15米長,寬不足半米。其險在於:北側無樹無草光石樑,南側腳下深淵萬丈。若遇雨雪、大風天氣,兇險異常!2012一2014年,外地遊客來此,總有1人留下性命,團隊乘興而來、鎩羽而歸!原名“仙人橋”,現名“斷命崖”,跟靈巖紅門的“捨身崖”堪稱兄弟峰!

靈巖最美引人處,莫過於寺內“方山積翠”、朗公石,寺外“明孔晴雪”、雨花巖。如今,流行探險,小刀山成為旅友的新寵。

(1)雞鳴山。

步入靈巖南路,第一眼所見就是雞鳴山,六律正南。神雞打鳴嚇退竊賊的故事,據說發生在這兒。往日,自東看雞鳴山,中間豎直,左右低平如肩,很像一個大大的“山”字;北麓仰視,頭肩重合,崮頂一統,粗壯渾圓。今日自西而來,“山”字兩肩聳起,中豎微露一“豆”,像老翁氈帽!

穿林及頂,臨南側近觀,中豎變粗,北有平臺依附,莫非仙人開墾的“自留地”?

難怪蘇軾感慨,“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遐想神話,近看“變臉”,僅此一峰,足矣!

(2)雞冠山。

巔峰行走,信步於“天街”。

驚蜇將至,草木陽面漸以復青。南柏北草,脊線分明。前方向北探舌者,為雞冠山。但見頂端,豎石二三,像巨人,由高而低。

有此支脈依附,南頂平如操場,聚土厚實,草茂樹高。一黃櫨獨霸中央,三把多粗,根叉五股,高達七米,冠蓋群英。樹下石座六七,只待春末花開,花梗如羽如霧;秋末葉紅,鮮豔奪目…遊人相聚於樹下,把酒海闊天空!

(3)臥佛山遊覽城。

西起雞冠山,東至檀抱泉,兩條支脈夾谷。遠北對應著四個村,三峪、榆行、北嶺和四峪。

依主脈東行,跨越三個山包。山頂土壤貧瘠,耐旱耐寒的貼梗海棠卻能適宜。它枝頭刺尖,春綻紅花,花貼於梗,故名。現正值初春,枝蔓一簇簇,通體銀白,一看就是生命力旺盛的“快樂家族”!擦肩而過,小心針刺!

北峰之下檀抱泉,又名檀井,情景之怪難以形容,人稱“長清第一泉”。

(4)大佛山景區。

繼續往東,這是靈巖村開發的新景區,西起檀井一脈,東到明孔山、南北紅山,內含小刀山、文王寨。

小刀山威名並非虛構。曾經在雨花巖望南山,這邊峰頭攢動,形態各異,像仙人醉酒、盤桓于山頂!吾心脹滿好奇!

今日一行,踏仙人而過,你當什麼感覺?

這群仙人,實為五六個不大的峰尖。要過,就得攀上爬下,逐個征服!

原打算走仙人橋,南風兜住身子,安全。不想,叉路一錯,竟爬到大風呼嘯的山頂。小心翼翼上去,十倍艱難地下來。一把梯子,在此放了多少年!鐵絲捆幾根棍棒,“吱吱呀呀”,晃晃悠悠…四五級的南風,擦著巖壁,把人掀下去的份兒!

“上次你一個人,怎麼過去的?”

“上次走的是仙人橋,還好點兒。”

“慢慢來,試試看…”

“可得…慢著點…”

話音裡有一絲顫抖。至於怎麼下得“天梯”,細節不記;多少驚悚,都刻到了骨子裡!

(5)文王寨。

小刀難捱,寨子難登。早先這裡西崖高懸,只有一條劈罅可借力,非“燕子李三”猿臂輕履者不可。如今,大佛山景區已建環山棧道,這邊還專設了登寨的“天梯”。

文王寨東西各一亭,可駐足觀景。腳下鑿孔半米徑深者,是古代搗米的石臼。旁邊小孔,並非“旗杆窩”,而是為安裝搗米木碓的支架插孔。古代,石臼與鑿井,是人類兩個重大發明!

原來,這裡有不少石屋。傳說南北朝時期,徒匪佔山修寨,自稱“文王”,歷時一二十年,才被官府剿滅。如今,石屋坍塌已無影,四下散落的條石,訴說著遙遠的往事。

(6)凱旋。

下山走棧道,循著文王寨小刀山北麓。小刀山的“仙人陣”,幻化成幾個獨立體:正中,老翁瘦骨伶仃屈膝而坐,前面走過來的是揹著小孫孫的胖婆婆。左邊一大一小倆“糧囤”,右邊是居家的“房屋和院落”…

行至雞冠山,北坡兩三個“仙人”,與後面的凸頂比襯,巨人反成了雄雞之冠!

雞鳴山,形狀也略變,東邊的“山”字,中間高挑,情若雄雞,昂首而鳴!

喔!此地山名,多出靈巖南路。遙遙而望,或伺機天

靈巖小刀山


靈巖小刀山


靈巖小刀山

色將暗,朦朧之間輪廊突顯。口呼其名,轉目其形,禁不住撫手擊股。絕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