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建立夢想,從弄清這5點開始

電影《跳出我天地》,講述的是一個11歲小男孩BILLY破除重重阻礙追求夢想的芭蕾之路。

奶奶說,"我本來可以做個職業舞者",甚至喜歡搖滾的哥哥,還有熱愛音樂但已經故去的母親,或許他們也有做過天鵝的夢。但他們因為各種原因,最終只能眼睜睜看著夢想夭折。

BILLY是幸福的,他有一個理解他的好父親,遇到一位老師,最終成就了天鵝的夢想,成為了每個人夢幻中的ODETTE。

故事之所以感人,是他不過是一個孩子,卻又成為一位偉大音樂家,使全歐洲的人拜倒在他腳下的夢想。

作為父母,我們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夢想,讓夢想豐厚他的整個人生。以下5點建議或許能啟發到你。

1、 做個有夢想的父母

《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典型美國夢故事。克里斯作為一個普通父親,因為妻子的離開,他不得不和兒子相依為命,即便如此,他仍然堅持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他看盡白眼,與兒子躲在地鐵站裡的公共廁所裡,住在教堂的收容所裡。追夢途中,他也曾經懷疑過。最後,因為兒子的力量,他還是堅持下來。

他與兒子的那段對話,至今讓我印象深刻。

"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

49歲的宿管阿姨,與兒子成為同一屆研究生。

2015年,原阿姨聽老師講,部分學生步入大學後的學習狀態滑坡。於是,她決定陪兒子一起學習,"我愛學習,也想讓兒子有學習的氛圍。"

阿姨回顧她的備考日子:"休息日幾乎都在學習,工作日是早上10點上班,起床時間幾乎都是6點,在工作日的造成,去上班前有3個小時的學習時間。考研最大的困難是,記憶力差,背誦效率不高。英語是我最大的難題,連續700多天背單詞,1天都不敢懈怠。"

如果你都沒有夢想,你憑什麼和孩子談夢想?

幫助孩子建立夢想,從弄清這5點開始

2、 不要將你的夢想強加於孩子

曾經有一檔綜藝節目請來小童星淘淘。

王珂問淘淘:"你喜歡做什麼?"

淘淘回答:"喜歡玩,但是爸爸媽媽喜歡我拍戲,好讓導演看看棒不棒。"

淘淘的父母希望把孩子打造成易祥千璽的童星,總是反覆叮囑孩子:"你要好好學跳舞、要有才藝、要爭氣,組好再努力努力,爭取和楊紫姐姐一起拍戲。"

小曼的父母都是學音樂。他們的夢想就是在音樂領域有所成就,可造物弄人,因為各種因素,小曼的父母並沒有完成自己的理想。小曼的父母就將自己的未完的夢想強加給孩子。

小曼從小被迫上各種音樂課程,小曼對父母的做法產生了抗議和衝突,但是小曼的父母從沒有在意孩子的感受。後來小曼因為一次比賽沒有達到父母期望,擔心父母斥責,最後選擇割腕自殺離開這個世界。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

象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紀伯倫

幫助孩子建立夢想,從弄清這5點開始

3、尊重孩子,激發孩子內在動力

小軍是一個8歲的男孩子,老師反映說他的字寫的很馬虎。小軍媽媽為了幫助孩子取得進步,努力去尋找孩子字體的優點。但是無論從哪個筆畫都沒找到可以鼓勵孩子的地方,最後在標點符號上發現了孩子的優點。小軍媽媽每天鼓勵孩子;"你的標點符號寫的特別工整"。這樣的進步,雖然微小,但積累起來,孩子認真書寫的動力越來越強,最終成了班上的模範作業。

著名家庭教育專家曹萍,在孩子初中時感覺到他可以再努力一些。

"兒子,媽媽覺得其實你再使一點勁,你就可以上一個更高的臺階,媽媽不想逼你,也不想決定你的選擇,但是我特別好奇,為什麼你不多使點勁呢?"

"媽媽,您工作很忙,為什麼老操我的心呢?"

"兒子,媽媽不關心你誰關心你呀,你是我至親的人,再說你知道媽媽是做家庭教育的,這是媽媽這一輩子最大的愛好,媽媽這一輩子就喜歡孩子……"

"您知道了吧,您特喜歡的事情就努著勁去幹,您知道我為什麼沒有這個勁嗎,因為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做這個事。"

那一刻,曹萍意識到,孩子需要的是如何幫助他們找到內心的動力。

孩子向上的力發自內心。

——著名家庭教育專家 曹萍

幫助孩子建立夢想,從弄清這5點開始

4、守護孩子的夢想

許多年前,一名牧羊人的小兒子問牧羊人:"大雁要往哪飛?"

牧羊人回答:為了度過寒冷的冬天,它們要去一個溫暖的地方安家。"

"要是我們也能像大雁一樣飛起來就好,那我就要比大雁飛得還要高,去天堂看媽媽"。牧羊人的大兒子眨著眼睛羨慕地說。

"做個會飛的大雁多好啊!可以飛到自己想去的地方,那樣就不用放羊了。"小兒子也對父親說。

牧羊人沉默了一下,然後對兒子們說:"如果你們想飛,你們也會飛起來。"兩個兒子試了試,並沒有飛起來。他們用疑惑的眼神看著父親。

牧羊人肯定地說:"可能是因為我的年紀大了才飛不起來,你們還小,只要不斷努力,就一定能飛起來,去你們想去的地方。"

兒子們牢記父親的教誨,並一直不斷努力。最終他們如願以償,飛起來了。

他們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是他們,發明了飛機。

有個小男孩,聽課時總愛幻想,對於枯燥乏味的算術,總是學不會。為此他成為了同學們捉弄的對象,同學們喜歡跑到他課桌前,逗他玩:"二加一等於幾?"老師也認為這個小男孩智力低下,會深灰色描繪孩子"痴呆"症狀。

小男孩父親對他說:不會算術並不代表你一無是處,你依然是個繪畫天才。孩子看著父親堅毅的面孔,找回了自信。

父親堅持每天送小男孩上學,一到教室,父親便把畫筆和用作模特的死鴿放在課桌上。有了父親的支持,小男孩每天沉浸在想象的天地裡,雖然功課不好,但他卻在繪畫的天地裡找到了快樂。

這個小男孩,就是畢加索,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紀伯倫

幫助孩子建立夢想,從弄清這5點開始

5、 志在千里,勤定小目標

劉翔剛進入訓練隊,跑不過隊友,於是他制定了要趕超師兄沈某的目標,集中精力苦練幾個月後,終於把師兄超過了。他又為自己制定下一個目標,超越在我國乃至亞洲稱雄6年的陳某,經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他又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於是他又制定了下一個目標:趕超世界紀錄保持者,110米跨欄頂尖高手--阿蘭·約翰遜。為了實現目標,他繼續苦練,天道酬勤,2004年5月8日,在日本大阪的國際田徑大賽上,劉翔終於超過了約翰遜。從此,他成了世界110米跨欄的紀錄保持者,完成了他的人生理想,為祖國爭光。

我有個朋友,他家孩子最近在學習書法。孩子的目標是,要寫出一幅漂亮的作品送個同學做生日禮物。可是孩子從來沒學過書法,為了幫助孩子完成這個大目標,我朋友將學習書法的過程進行了一個細分,將目標定位"跳一跳,夠得著"的度上,把描摹、默寫穿插其中。告訴孩子只需要完成小目標,就可以實現送同學生日禮物的大目標。孩子在練習過程中,因為描摹難度較低,很容易畫出成品,有了成品孩子成就感出來了,自己就能主動堅持每天的練習。最後,他把這份禮物親子送給同學,同學和同學媽媽都驚呼:寫的太好了!

分解目標,是一種堅守。其目的並非要把遠大目標拋諸腦後,相反,恰恰是時刻提醒自己謹記最終目標。

幫助孩子建立夢想,從弄清這5點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