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藥企2020Q1:受疫情、集採影響,業績兩極分化

上市藥企2020Q1:受疫情、集採影響,業績兩極分化

【編者按】在多方努力之下,目前我國新冠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不過,疫情對於企業第一季度的財報還是產生了較大影響。從近日多家上市藥企公佈的財報預告來看,一方面,疫情期間,受醫院非疫情科室門診工作暫停、增加研發投入等因素影響,部分企業業績同比去年下滑明顯;另一方面,由於疫情產品需求大漲,部分藥品、醫療器械企業業績呈增長態勢。

本文發於新浪醫藥,作者為linan;經億歐大健康編輯,供行業人士參考。

在多方努力之下,目前我國新冠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不過,疫情對於企業第一季度的財報還是產生了較大影響。從近日多家上市藥企公佈的財報預告來看,一方面,疫情期間,受醫院非疫情科室門診工作暫停、增加研發投入等因素影響,部分企業業績同比去年下滑明顯;另一方面,由於疫情產品需求大漲,部分藥品、醫療器械企業業績呈增長態勢。

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Q1也是4+7擴圍開始執行後的第一個季度,對於一些集採企業來說,疫情+集採對營收衝擊更加明顯。

醫藥企業業績呈兩極分化

近日,由於旗下連花清瘟、血必淨獲批治療新冠肺炎,以嶺藥業、紅日藥業備受業內外矚目。此前,上述產品在疫情期間多次進入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近日,以嶺、紅日相繼公佈2020Q1業績,以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預計盈利4.33億元—4.61億元,上年同期盈利2.88億元,同比增長50%—60%。其中2020年1季度連花清瘟產品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

不同於以嶺,紅日雖然有血必淨作為疫情用藥拉動銷售量,但是該產品在醫保談判後,支付價較原市場價格下降46.54%,因此收入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此外,其中藥配方顆粒因二月份和三月份上、中旬門診量大幅下降,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三月下旬隨著門診量上升,發貨量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等,該公司預計2020年一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25%至45%。

不只是紅日藥業,疫情影響醫院診療工作致使相關產品銷售下滑,業績不佳的企業很多。例如,科倫藥業、賽升藥業這兩家公司的輸液產品、注射劑產品銷量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再加上研發費用增加等,科倫Q1預計盈利0萬元至3356.88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00%至90%;而賽升Q1預計淨利潤2239.21萬元至3134.89萬元,下降幅度為50%至30%;由於植入器械和醫療服務受醫院門診量、手術量等影響較大,個別械企業績也呈負增長,例如樂普醫療。

而反觀之,由於需求拉動業績,相關醫療器械企業第一季度財報業績增長明顯。例如因為疫情期間監護儀、呼吸機、額溫槍等抗疫物資需求增長,邁瑞醫療、魚躍醫療、九安醫療等Q1相比同期都有增長,其中九安醫療還實現扭虧為盈。

疫情下集採相關企業“命運”不同

淨利下滑超50%——“認清現實”的信立泰

2019年9月30日,25個省市聯盟集採中選結果公佈,12月各地陸續開始執行。步入2020年,疫情影響以及4+7擴圍後相關品種價格調整的影響,對一些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4月11日,信立泰公佈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實現營業收入8.7億元,同比下滑27.1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億元,同比下滑53.3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4億元,同比下滑55.75%。

信立泰的主要產品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商品名:泰嘉)在4+7試點中入圍,但是在4+7擴圍中落選。對於業績下滑原因,信立泰公告稱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產品的醫院准入受到影響,同時醫院門診量急劇下降;另外,受聯盟地區採購招標及價格調整影響,2020年一季度營業收入、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均有一定下降。

今年3月份,各地第一批4+7試點陸續到期,4+7續簽方案緊接著出臺,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公佈的相關續簽方案顯示,僅阿託伐他汀、恩替卡韋、蒙脫石散3個品種在協議到期後原中選企業放棄續簽,其它22個品種繼續由原中選企業供應。信立泰就是續簽企業之一。北京、上海續簽方案裡,信立泰泰嘉(25mg*20片/盒),續簽價為20.75元/盒;泰嘉(75mg*7片/盒),續簽價為17.5元/盒。

在去年的4+7中,信立泰的泰嘉(75mg*7片),中選價格為22.26元;在隨後的4+7擴圍競標中,信立泰報價21.88元,賽諾菲報出了17.81元,樂普醫療為20.85元,被無情出局。此次信立泰給出的續簽價比賽諾菲還低,藥品帶量採購的威力不容小覷。在4+7擴圍中落選後信立泰業績也跟著下滑,續簽或是信立泰需要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

另一邊,對於未中選的地區,信立泰也採取了自主降價策略。2020年3月24日,遼寧省醫療機構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通知稱,同意信立泰的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按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未中選品種自主降價。信立泰泰嘉的25mg*20片/盒和75mg*7片/盒以4+7試點中選價格掛網採購,自2020年3月27日零時執行。

淨利潤預增45%到65%——結束“水逆”的華海

4+7擴圍中,華海藥業囊獲品種最多,厄貝沙坦片、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賴諾普利片、利培酮片、氯沙坦鉀片、鹽酸帕羅西汀片、福辛普利鈉片等7個品種入圍,並且相對供應的省份也最多。

此外,2018年~2019年期間因受基因毒影響,華海多款沙坦類產品被暫停出口。直到去年10月和12月,其厄貝沙坦原料藥和氯沙坦鉀原料藥,以及纈沙坦原料藥CEP證書才恢復。

可以說,華海在進入2020年基本結束了“水逆”。華海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預增明顯。公告顯示,華海預計2020年一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預計增加6100萬元到8800萬元,同比增長約45%到65%。

對於業績預增原因,華海稱主要原因是國內製劑及原料藥銷售大幅增加。國內製劑方面主要是隨著國家集中採購的推進,其依託擴圍聯盟地區中選契機,產品市場覆蓋率得以快速提升。再加上,得益於上述原料藥CEP證書恢復,公司沙坦類產品銷售大幅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