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老闆思維?看明白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你與成功之間的差距

一個偶然的機會,翻看過一部周星馳的電影《功夫》,尤其是剛開始的一個片段。周星馳和他的夥伴林子聰看到啞女黃聖依在賣冰激凌,每人拿了一根,不給錢並逃上電車擺脫被追,在電車上哈哈大笑。

這個笑聲是星爺經典的一笑,笑的有力,笑聲拉的極長,笑的也很大聲。以前看的時候,就覺得星爺是故意搞笑,為了博大家一笑。

現在看過之後,這明顯就是苦笑嘛!想必是導演通過前面的對白,解釋了周星馳早年被騙,放棄自己的理想,然後決定做個壞人,在這個真實的現實環境中,變得貧困潦倒,對自己生活的嘲笑和苦笑而已,與現實普通人的生活產生共鳴。

星爺的笑這麼獨特,這麼複雜,有很多解讀,又具有深意,這才是他演技具有無限魅力的原因吧!

導演的把極其豐富的信息放在影片中,供人鑑賞,而觀眾根據自己的認知和對電影的反應,解讀出自己的理解。

這像極了職場中員工思維跟老闆思維之間的差異,一個是觀眾的角度,一個是導演本身想傳達的思想集合。這幾天,群裡有好幾個提問,主要是關於在現有職位上如何突破自身瓶頸的問題。這裡的問題本質,就是站在員工的角度,自下而上,用員工思維試圖解決原本屬於老闆的問題。

身為經理,一直在這個崗位待了5年,都不曾突破;在核心崗位,業績一直不上不下,沒有得到提升;作為管理者,不知道如何整合公司內資源和人脈,一直處於工作被動;公司人際關係處理的不好,一直很孤獨和苦惱。

什麼是老闆思維?看明白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你與成功之間的差距


公司業務的發展優劣,核心就是底層商業邏輯上的價值高低,就像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底層商業邏輯價值高,得到客戶的認可度就高,業務發展的快。相反,如果本身價值低,發展天花板很低,即使再厲害的人才,對公司的業務發展都作用有限。一顆豆子的種子,長不成參天大樹的結果。

員工在業務上的努力,只是在公司底層商業邏輯的天花板下的努力,而想達到很大突破,或直接突破商業邏輯的天花板,是很難的,因為連老闆這麼聰明的人都難以搞定的。

管理水平,整合資源和人脈,也是基於底層商業邏輯的上的整合,如果基礎沒有認識到位,或者認識錯了,都是做無用功。

再退一步。

大部分人在掙扎,其實都是在工作中不斷的試錯,試圖找到公司的商業核心,找對了順勢而為,有很大的突破,如果找錯了,就處於無盡的迷茫期,跟勤奮和消耗的時間沒有關係,只跟是否找對方向有關係。

這個核心老闆不會告訴員工的,因為這是商業機密。很多人在個人突破中,最容易用的方法就是跟大神去學習。

什麼是老闆思維?看明白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你與成功之間的差距


但是從老闆思維上看,這很容易犯錯。在一個行業,或者一個方向,數一數二才有價值,排名靠後價值就很小,如登月的第一個人是阿姆斯特朗,第二個在他身後,晚不到一分鐘出來人的名字,還有人記得嗎?職場上也是一樣的道理。

別人在做的事情,做的很好,成為了大牛,其他人在他身後學習,那什麼時候才能超越他?越是跟大神學習的越詳細,在別人的規則下去超越別人,邏輯上就很有問題,只能在市場在上升期的行業才有用,確實下行發展期的行業,自己給自己挖的坑越大。

現代的個人單項能力上的精進訓練,如時間管理,交際方法論,管理學等等,幾乎都屬於自下而上的看問題,解決問題。都是站在學習別人角度,而不是超越別人的角度來投資自己的時間和金錢。

每個人其實都有機會可以超越前浪,讓前浪摔死在沙灘上。馬雲不懂互聯網,然後又做成了電商;程偉從一個阿里員工,直接轉變去做滴滴等等,沒有人走前人的路,而是繼續向前行,自己找出了路。

創業上經常講的一個詞是“彎道超車”,就是了解別人的思路和方法,然後去實踐,去從大的方向上找新的小方向做突破,在這個方向上做到了數一數二,才算成了牛人。

老闆思維還有一個重要的工具,就是利用槓桿,高效槓桿。

很多人在基礎崗位,在主管崗位上難以突破,原因大多集中在專業技能上很厲害,但是不會整合身邊的資源,不懂得人際關係處理。

這個世界有很多種槓桿,有車,有槍,有洗衣機,有飛機等,都是高效的槓桿。需要整合資源也是如此,因為這些資源就是槓桿,如果不用槓桿,非要自己去衝上去,就相當於打仗的時候,人家都有槍,而自己非要用大刀和長矛。

什麼是老闆思維?看明白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你與成功之間的差距


資源整合最長用的就是等價值互換,自己有價值,才有跟別人交換資本,沒有價值,還希望別人幫忙,這只是弱者的一廂情願,並沒有什麼卵用。

自身的價值,和身邊的價值都是需要發掘,跟創業中的商機一樣,找到的價值,別人看不到的越多,就越有競爭力。大家都能看到的,如錢和權,那還不爭的頭破血流。最大差別就是發掘資源的洞察力。

人際關係處理更是一門大學問。職場有很多坑,人際關係處理間的坑,幾乎可以佔到所有問題的一半。

看不清職場矛盾衝突的終點,好機會最容易白白錯過;在團隊中站隊錯了,自己的職業前途就毀了三分之二;不懂得跟領導搞好關係,就容易錯過很多機會;沒有個人品牌計劃管理,個人不夠突出自己的優勢,只好默默無聞;不明職場的潛規則,努力很多,都白費了力氣;交到了錯誤的朋友,被出賣和背叛是常有的事情,等等。

用老闆思維,就相當於擁有一個導演的思維,瞭解整個運作過程,瞭解每個角色的核心意義,瞭解整個環節的真相;就像一個盲人在摸象,突然被醫好了眼睛,能看到整個大象的全貌,然後當然可以準確的描述大象的特徵。

這種自上而下的角度,是一種全新的角度,是更全貌,更精準的視角。

也是不必迷信大牛,自己可以掌握成為大牛的主動性,有明確的目標和努力方向,真正可以享受自由和平等的前提。

(圖片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