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特金《斯大林》傳:“理解”斯大林

對於中國大眾讀者來說,考特金(Stephen Kotkin)或許是個陌生的名字,原因很簡單,他的著作尚未引入國內,這或許又與他涉及的研究領域有關。考特金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歷史系教授,專注於沙俄和蘇聯歷史研究,特別在對於蘇聯歷史的研究上著作頗豐。

最近,我也閱讀了考特金創作時間跨度極大的《斯大林傳》的前兩部,即《Stalin : Paradoxes of Power, 1878-1928》(《斯大林:權力的悖論》),《Stalin : Waiting for Hitler, 1929-1941》(《斯大林:等待希特勒》)。從書名就可以看出,聚焦的是斯大林崛起和獲得權力的時期,以及鞏固權力迎接接下來希特勒挑戰時期。

考特金《斯大林》傳:“理解”斯大林

對於很多讀者來說,斯大林也算是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說“熟悉”,是因為他在世界現代史中的地位太重要,絕對的幾大主角之一,也因此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歷史教科書中必定有他的名字,關於他的研究和論述更到了堪稱繁多的地步。說“陌生”是因為對於斯大林,相關的描述也常常是分化的,甚至極端分化的,不同角度的論述也常常是標籤化的,而且往往是圍繞他參與事件的結果來定義這個人,卻缺乏對他如何成為這樣的人,他又在一些事情導向最終結果中到底起了怎樣的作用語焉不詳。在這裡,我來先“站隊”,對於斯大林這個人,特別他個人造成的一系列事件的後果來看,整體上我持一種負面的態度,但是也正因為如此,我對論述他如何恐怖的文字已經不感興趣,我更想知道他是如何成為後來的樣子,他是如何走上了權力的巔峰,在一系列歷史事件的決策中又是如何體現出一些性格特徵的矛盾。

考特金《斯大林》傳:“理解”斯大林

考特金的斯大林研究不能說是完全將我的上述疑問澄清,但是至少作為傳記角度,他以更全面的研究和內容,讓我對斯大林成為斯大林這個過程有了一個更加具象的路徑認知。在這方面,《斯大林:權力的悖論》這部讓我收穫最大,斯大林通往權力之路這個過程本身就是複雜的,絕非簡單的斯大林的個人風格和人品一個維度,其中必然涉及歷史背景和他身邊的人,以及相關權力場的多重作用。

在考特金的筆下,斯大林的權力之路有深刻的時代烙印,這也是本書看點,他將斯大林出身的1870年代起的沙俄國內外歷史背景交代的很清楚,而在這個大背景下,斯大林的成長和崛起過程就不再單一和臉譜化。作為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帝國,身處一個東西方都正在進行深刻變革的時代,沙俄顯然經受著來自於不同地域劇變的影響和衝擊。而在這個過程中,沙俄內部也是多種矛盾爆發,各方力量蠢蠢欲動,讓其國內已經動盪不安,包括標誌性的亞歷山大二世遇刺,相關事件不斷碰撞並引發連鎖反應,各種勢力角逐中紛紛走向激進,那時正是一個狠角色不斷的年代。

正是在那個激盪的年代,正在神學院學習的優等生斯大林在思想上逐步蛻變,開始接受革命思想,和同時代的很多人一樣經歷了西伯利亞的流放磨鍊。如果你閱讀包括列寧在內的那個時代革命者的傳記,西伯利亞流放史似乎是一種思想的固化和成形過程中的重要一步,那麼多被打上反叛者標記的人在一個惡劣,但是卻交流上相對寬鬆的環境中聚集,孕育的顯然不會是對沙皇更加有益的能量。在這個過程中,斯大林歷經磨鍊,對沙俄的仇恨加深,形成了一套革命鬥爭思想體系,真正成為了職業革命家,他對由此形成的信念也愈加堅持,並開始形成一種冷酷的性格。

接下來的事情脈絡我們都熟悉了,他成為了沙俄政權的勁敵,特別體現出極強的組織能力,成為了列寧的戰友,並迎來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在那個時候,列寧是當仁不讓的領袖,但是緊接著又是一系列焦頭爛額的事件,在這個過程中,布爾什維克的領導集體體現出驚人的韌性和力量逐步扛住各種挑戰,但是內部實際上也已經形成不同集團,其中的焦點當然是後來被歷史學者不斷研究和演繹的斯大林與托洛茨基之爭。兩人的能力顯然都為斯大林看重,但是托洛茨基的身影常常出現在外交到戰場上,時常有種遠離權力中心的感覺,而他本身又帶著一種建設性批評者的特徵,總是試圖在一種團結的氛圍中解決爭端,而早年與列寧曾經的政治歧見和爭端似乎也讓他缺乏一些底氣。與之相比,斯大林處事更加堅決,目標性更強,在列寧最信任他的時候,他迅速掌握權力,而在當時激烈反覆的鬥爭中,他的不安全感也會增加並加強他冷酷到最終冷血的政治風格的形成,就這樣一種循環形成,他為了權力手段更加凌厲,逐步瓦解對手,走向了自己的權力之路。

考特金《斯大林》傳:“理解”斯大林

而在《斯大林:等待希特勒》中,更多篇幅是斯大林鞏固權力的過程,這是一個令今天的讀者看著感覺無比殘酷,甚至感到毛骨悚然的過程,任何人都可能在一段時間成為他的“親密戰友”,並被賦予打擊對手的特權,但是緊接著又可能成為被打擊的對象,而這種“打擊”常常是肉體的消滅。於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接一個的“XX事件”,然後是“XX集團”,斯大林對可能的威脅是那樣的敏感,如應激反應一般讓當時大量的政治、軍事、文化精英遭受打擊,也為蘇聯本身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在這套傳記的第二冊中,這個過程寫的可讀性極強,宛若政治小說般讓人感到緊張刺激,最終卻又讓你感到一絲涼意和悲哀。

考特金《斯大林》傳:“理解”斯大林

對於《斯大林:權力的悖論》,《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書評的標題很到位:理解斯大林。這裡的“理解”含義當然不是“翻案”或者“洗白”,而是讓我們跟著作者回到歷史現場,去嘗試剖析那些讓你印象深刻的,百思不解的,毛骨悚然的,唏噓不已的人和事的動因。最終,你會形成自己的判斷,可能對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結果依然不變,但是帶著理解的過程,導出這個結果的過程其實已經與過往大為不同,而這正是歷史閱讀帶來的思維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