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大潮退去,共享充電寶何以“悶聲發財”?

近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監測平臺Trustdata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共享充電市場在今年呈現出穩定的增長趨勢,用戶規模高達1.5億人次。此外,中國的共享充電寶全行業免押金訂單比率高達95%,這意味著共享充電寶行業在不依賴押金模式的情況下實現了盈利。

在中國,共享經濟一直是各方關注的焦點,只是輿論從追捧到唱衰也不過短短几年時間。共享經濟傳到中國市場之時,正值資本圈缺乏可追捧概念的時期,因而共享經濟的到來,吸引著企業與資本扎堆湧入,由此催生出的“偽共享經濟”也使得這一行業在中國變了質。

滿大街的單車垃圾、曇花一現的共享休息艙、強行蹭熱度的共享馬紮、令人匪夷所思的“共享女友”...這些都是“偽共享“造成的“惡果”,破壞了共享經濟行業本該有的樣子,也讓輿論對共享經濟的好感大幅降低。

曾經共享充電寶方興未艾之時,也被歸入“偽需求”之列,輿論唱衰之聲不絕於耳。依照慣性思維,共享經濟不景氣,那麼其中的細分領域也必定玩不轉,然而現實卻出乎人們的意料,共享充電寶生意已然盈利,並且過程看上去並不費力。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能讓共享充電寶行業在被唱衰的共享經濟中“逆勢而上”?這種趨勢又能否持久呢?

一、共享充電寶生意風生水起,避開了“偽共享經濟”的弊端

記得在2017年,聚美優品(2.310,-2.94%)CEO陳歐收購了深圳街電科技,打算髮展共享充電寶業務,而王思聰針對此事發了一條朋友圈。

當然,王思聰未必是針對陳歐,更多的可能是不看好這一行業。不過思聰這次確實也和多數人一樣看走了眼,自聚美優品投資街電以來,街電的市場份額和用戶數持續增長。2018年,街電首次實現了年度盈利,營收和利潤方面創下新高。今年,街電所佔市場份額達到了28.6%,並於今年4月在韓國完成了過萬臺設備的投放,且有擴張意向。

迄今為止,街電、小電、來電、怪獸等共享充電寶行業中的頭部企業都有不俗表現:

街電在全國鋪設的充電櫃加在一起超出了40萬個,覆蓋了超過300座城市,用戶規模上億;

小電的設備已進入320多座城市,用戶數量接近1億;

來電科技在2017年就已實現了規模化的收支平衡,月營收接近2000萬元;

怪獸充電則在去年年底完成了由高瓴資本、順為資本、小米等知名機構共同投入的3000萬美元融資,並且在今年4月推出了新產品。

看看當初共享經濟的代表共享單車行業,產品多成街頭垃圾,頭部企業連給用戶退押金都困難。再看看共享充電寶行業中的頭部企業,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兩廂對比,不禁讓人疑惑:同樣是崛起於共享經濟的大潮中,為何差距如此之大呢?

儘管共享經濟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是以共享單車為切入點的,其出現也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但共享單車並非用戶剛需,有它當然好,但沒它也無所謂,況且如今出行方式愈加多元化:公交線路暢通、打車軟件功能日漸完善、電動車滿街都是、新式的短途出行方式例如滑板車也備受用戶青睞。

這樣看來,共享單車還真像“雞肋”,不僅不是用戶的剛需,對企業來說盈利也困難。就算是有高頻需求的用戶,一天騎上個4、5次也就是極限了,像摩拜、ofo的單車每小時1元,但每輛車投入的成本卻不低,更別說企業還要負責維修之類的了。

至於那些共享雨傘、共享馬紮之類的就更加慘淡,使用頻率基本談不上,也沒有什麼合適的地方擺放,更因一些人的素質問題貨損率高,就更遑論盈利了。

但共享充電寶卻不同。如今智能設備普及率已經到了一個相當高的程度,很少有人出門不帶手機。而人們對這些設備的依賴程度,相信大多數人都深有體會,在此不必贅述。

可以想見,這些設備一旦沒電是怎樣一種糟糕的體驗。之前唱衰共享充電寶的觀點中,認為租賃充電寶只是一個很小的需求,因為多數人會隨身攜帶充電寶,而且如果手機沒電關機,也沒法掃共享充電寶設備上的二維碼,也就無法租借。

可事實是,長途旅行的人可能會帶著充電寶,但許多人只是出門逛個街、約個會,並不會隨身攜帶。要知道,現代人看手機的平均頻率是8分鐘/次,所以沒人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手機的電量降到0才去找充電寶。

實際上,多數人看到手機電量只剩20%~30%就會缺乏安全感。而這時到所在或鄰近的商場、餐廳、酒吧等去借個充電寶,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與其他類型的共享生意相比,共享充電寶成本偏低而利潤頗高。如果出10000元,差不多能買到150套左右的設備,假如一套設備中有8個充電寶,每個充電寶可用12小時,按每小時1.5元的標準來計算,每套設備一天的盈利就能達到144元,如果這套設備客流量足夠,那麼一天就能回本。這與其他燒錢的共享生意比起來,利潤相當豐厚。

另外,共享充電寶行業在押金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成為其不被看好的一個原因。因為此前出現過押金餘額只能用來交押金、餘額不足100元時需充值方可繼續使用等情況,這些問題成了阻礙人們租用充電寶的重要因素。

其實關於押金的問題並非共享充電寶行業獨有,而是普遍存在於共享經濟的業態中。不過現在不必有此顧慮,因為越來越多的共享充電寶在租借時已無需押金。例如芝麻信用從2016年起就為來電科技提供“信用分免押金”服務,3年時間信用免押覆蓋率翻倍,用戶逾期率不到0.5%。而微信也為用戶提供了“押金自動退還”功能,避免共享充電寶在押金環節藏有“貓膩”。

可以說,共享充電寶避開了共享生意中普遍存在的成本高、需求頻次低、利率低、押金藏貓膩等問題,至於共享行業中普遍存在的同質化,共享充電寶也是不怕的,只要電量足夠、安全有保障就好。也正因如此,共享充電寶行業才得以在共享經濟“退潮”之際逆勢而上,甚至做到了“悶聲發財”,成了為數不多的得以盈利的共享生意。

二、行業發展符合多方利益,共享充電寶上升勢頭或將持續

共享充電寶行業之所以能蒸蒸日上,除了自身所具備的優勢,還因為該行業的發展壯大符合多方利益。

對入局共享充電寶行業的企業而言,利益不僅來自於業務本身。在線下廣泛佈局充電寶產品,還有利於盤活線下流量。企業可通過客戶端積累用戶數據、獲取用戶行為並分析用戶喜好,還能掌握線下商家的各種資源,這些數據在當今的信息時代都是寶貴的財富。此外,隨著物聯網的發展與5G時代的到來,共享充電寶很可能成為線下物聯網的節點,起到連接智能設備、用戶和服務端口等作用。

對於線下商家而言,引進共享充電寶也是好事。這些設備一般佔地面積都不大,且種類齊全,商家可根據實際情況加以選擇。由於阻礙租賃充電寶行為的租金等“門檻”逐漸消失,人們更易被共享充電寶吸引,無形中就能給商家增加客流量。這樣一來,共享充電寶企業與商家談合作的過程也就會更容易,且往往能夠達到“雙贏”的局面。

目前不少共享充電寶平臺都與阿里、騰訊(361.800,+1.46%)這樣的大企業合作緊密,同時也能看到像小米這樣的手機廠商也涉足了這一行業。根據《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行業發展分析簡報》來看,支付寶與微信已經成了租賃充電寶的慣用入口,分別佔比66.8%和33.2%。原因在於使用它們可以免去押金或是使押金安全更有保障,而且這些都是大企業旗下的平臺,也讓人比較放心。

而對阿里、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大公司而言,涉足共享充電寶行業也能給自己帶來更多實惠。當然這類企業的發展已到達一定的高度,但也正因如此其上升空間就不那麼大。因而探索更多可以獲利或鞏固現有地位的渠道也是相當重要的。

接入共享充電寶可看作是渠道之一:為巨頭們的支付工具拓展了新的場景,提升了用戶使用支付寶或微信的頻次,增加了流量與活躍度,而且同樣也能收集更多的數據,這些數據對互聯網企業而言具有極高的價值。

由於共享充電寶行業符合多方利益,故而在多方的“合力”之下得以迅速發展,並且這種勢頭很可能得以延續。

預計到2020年,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3億元。從當前的佈局來看,共享充電寶設備多出現在一、二線城市,但對充電的需求在三、四、五線城市也同樣強烈,因而共享充電寶行業仍可在下沉市場找到拓展空間。

關於這點,不少共享充電寶企業都已意識到。它們一方面加緊擴展,另一方面也不斷在技術和產品形態上迭代。例如來電科技推出的由124個模組和43寸屏幕組成的大機櫃,除了租借充電寶之外還集打印照片、播放廣告、售賣彩票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實現了“產品+服務”的功效。

可以看到,共享充電寶行業是共享經濟大潮中的一股“清流”,也依然在共享經濟之列。其實共享經濟的初衷是善意的,然而市場與資本的驅動讓共享經濟傾向於追求利潤,從而出現了偏差,共享變成了“偽共享”,以致背離初衷,這也是很多共享經濟中的行業不景氣的根本原因。

不過偏差是可以矯正的,而且從長遠來看,共享經濟能夠帶來更多消費與服務的升級迭代,有利於整體的進步。共享充電寶行業的良性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我們需要的是摒棄“偽共享”,讓真正的共享生意更加蓬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