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作家

亦舒的作品不光是愛情故事,也道盡人間心酸事,有時也真能讓人的心為之一凜。


亦舒:作家


《作家》講述了一個小女孩以作家父親為榮,她小小年紀就看到爸爸每晚都獨坐書房伏案寫作,有時甚至一直工作到天光大亮。女兒想著自己有一位當作家的父親,真正是驕傲異常,那是何等清高的職業。試想每天寫字兩三小時,可寫三四千字,一日三千,一月即可九萬,一年一百萬,平均十萬字一本書,已經是一百本書的規模了。每日不住伏案寫寫寫,不說著作等身,也肯定是位盡職盡責的好作家了。可是她從小到大從沒見過父親的大作,他視書房為禁區,不許別人打擾。

女孩母親則一位小公司的會計,辛辛苦苦工作不說,晚上、週末等閒暇時間還經常兼職,與她父親那份自由工作相比真是腌臢得多。他整天看書讀報做筆記聽音樂,有時睡到日上三竿,有時找朋友下棋釣魚,十分寫意。女孩隱隱覺得媽媽不容易,那營營役役的她仍然身兼數職,忙得似一隻工蜂。女孩看見媽媽日漸憔悴疲累,且許久未置新衣了,時常勸她多休息,那個媽媽只是低聲說家裡開銷大,默默轉身拿上外套外出趕工。


亦舒:作家


直到十幾年後父親患癌病危,他一直是女孩最最尊敬的作家。因為病中,他仍然不輟寫作,寫累了,停幾日仍然再寫。相反,女孩很反感母親的冷血,父親患病也要外出兼職。直到父親去世,感覺父親身後分外凋零,並無多少親朋好友,業界同僚,頓覺得世間人情冷漠。等到她鼓起勇氣,下定決心整理父親遺物遺稿才吃驚發現,幾隻樟木箱子內整整齊齊地放著許多裝訂成冊的原稿,多達數百本,頓時淚盈於睫,“他一生的心血結晶都在這裡了” 。她想著自童年起天天都見父親伏案苦寫,寫得背脊佝僂,寫得頭髮斑白,原來都在這裡。她一本本地翻閱,可是吃驚地發現這是世界上最詳盡的日記,父親把生活中每件瑣事都詳細記錄下來,包括洗臉刷牙,早餐吃粥吃麵,甚至連橘子多少錢一斤都寫得一清二楚。最可怕的是,翻遍著作,沒有其他,可憐他一連幾十年,天天都在寫早上幾點鐘起床,晚上什麼時候休息。好作家的人設頓時崩塌,此時女孩才明白,他不過是假裝懷才不遇,其實根本沒有認真工作過,多年來這個家全靠母親一人苦苦支撐。

讀完這個故事很是受到觸動,一個人尤其是一個男人怎麼可以讓婦孺吃苦,但是真有人逃避世情到如此地步,如島國日本流行的宅男宅女,現今我國社會新聞裡報道的家裡蹲、啃老族,所不同的是這位父親啃的是妻子,欺騙的是自己的女兒。

替故事中的母女悲涼的同時,也自省起來。其實自己何嘗不是假裝懷才不遇,常常因工作及複雜的人際關係頭痛不已,心情抑鬱也仍然不敢辭職。世道艱難,別的工作也不好找,只能天天面對自己不喜歡的環境,擔心自己患癌。常常夢想著寫作成為自己的救命稻草。自小就愛寫,作文也常常被語文老師當範文在班上朗讀。可是當作畢生職業,這寫寫寫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堅持得下來的工作,需要極大的自律精神支撐,不然很難堅持寫下去。年初為了鞭策自己開了公眾號,本來是想好好經營,堅持每天更新內容,可是多數時候因為瑣事給押後了,更別說成體系的作品了,就連坐到書桌前寫寫日記都沒能堅持下來。


亦舒:作家


看了亦舒的這個故事感覺自己真是太不爭氣了,以往還寫寫日記,用魯迅、果戈裡《狂人日記》、丁玲《莎菲女士日記》替自己找藉口,其實記錄下來的無非是那位父親大作一般的早餐日記和作息時間表,尚且不如那位父親幾十年如一日的良好習慣,至少生前他維持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勤奮形象。為了孩子,為了自己暮年回首不至太悽清還是向亦舒女神學習:她從十幾歲開始寫作就一直堅持寫專欄,每日筆耕不輟,不拖不欠口碑良好。每天,她凌晨即起堅持寫作,工作之餘還不耽誤操持家務,數十年如一日,真是為令人尊敬的職業作家。她那道盡人間喜怒哀樂的作品吸引人,身為職業作家的敬業精神更值得效法。


亦舒:作家


看看現今已是大雪節氣,2019年所剩無幾。那麼從今天開始努力吧!哪怕只是為了不讓自己太過失望。

--The end---

作者:希望文字讓人幸福一點點!請大家關注雲楊清的微博、公眾號,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