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的輿情迴應,執筆的人可能是外國留學生

山東大學的輿情回應,執筆的人可能是外國留學生

已經是9102年了,再LOW的自媒體,文章裡也不會出現“震驚”二字。

但是今天上午,點開這篇新聞的瞬間,我還是想說,震驚,太震驚了!

山東大學的輿情回應,執筆的人可能是外國留學生

這是山東大學關於“學伴”事件的回應。

不帶任何主觀情緒地評價,這篇文章的水平,略等於四年級的小學生。

一是格式錯亂。

從廣義上說,加蓋公章的文字,都可以稱為公文。

公文的格式,有固定的標準。

這一篇文章,卻幾乎可以當成公文寫作的反面典型,錄入公文改錯題庫,而且分值不會低於20分:

標題寫的是“山東大學”,文末的落款,卻是“山東大學國際事務部”,錯;

正文的每個段落,每行都空了兩格,錯;

使用“1.2.3.4.”作為第一層次序數,錯……

可能有人會說,學校又不是黨政機關,不用這麼當真。

這可是天大的誤會。

大學是有行政級別的,而且管理模式,基本上都是參照黨政機關。

山東大學是副部級建制,校長與副省長平級。

國際事務部作為下屬機構,應該是副廳或者正處,級別相當於縣政府。

這麼大一個單位,怎麼會不知道,公文就是機關的“臉面”?

退一萬步說,即便這篇文字不算公文,但總歸是公之於眾的東西,就不能儘量整齊、美觀一點嗎?

那個公章,至少可以蓋正的。

二是病句連篇。

這是最讓人無語的地方。

成分缺失,句式雜糅,語義重複,言語囉嗦,幾乎每段都能找出病句:

“我校舉辦的中外學生‘學伴’”,後面是不是應該加上“活動”二字?

“符合國家來華留學質量規範標準”,這說的是個啥?他們難道不擔心,本校的黑人留學生,看到這句話,也會滿臉都是問號?

“並非為單獨為國際學生尋找學伴”,兩個“為”是幾個意思?

“就已經制定了規章制度,在活動現場宣讀,督促中外學生遵守”,我的天,竟然整段都不見主語。

“在學伴舉辦之初……我校舉辦學伴活動的通知”,這兩處的“學伴”,雙引號去哪了?

“有組織有預謀的炒作”,動詞前面應該用“地”,而不是“的”

……

還有很多錯誤,就不一一列舉了。

如果是用紅筆在紙上批改,估計改完之後,可以直接拿去鬥牛。

堂堂一個山東大學,不管教師、學生還是臨時工的文字水平,都不應該低劣到這種程度吧?

難道是情況特別緊急,採用語音輸入,然後不核對也不排版,直接點擊了發佈?

好吧,這個鍋,語音輸入法表示不背。

那就只有一種可能了,是外國留學生寫的。

嗯,極有可能。

三是格局太小。

在網絡時代回應輿情,比行動迅速更重要的,是態度端正。

不管事出何因,都應該對關注的人表示“感謝”,對自身的不足表示“抱歉”,這樣才顯得有胸襟、有格局、有擔當。

山東大學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是“甩鍋”,就是“拉墊背”,像極了舊社會里愛搬弄是非的小媳婦:

舉辦“學伴”活動,是國家認可的,有本事找教育部去啊!

不只我們在做,許多名校都在做,憑什麼只指責山東大學?

最讓人費解的是,他們在文章的結尾,還拋出了“陰謀論”,並且發出警告,“必須高度重視”。

需要誰“高度重視”?

網民嗎?沒有這個必要,也沒有這個義務,更沒有這個能力。

主管部門?那就需要另行公文、單獨彙報了,在這裡說算怎麼回事?公開提醒上級嗎?

一頭霧水。

根據《紅星新聞》報道,山東大學相關負責人接受電話採訪時說,網上流傳的《山東大學關於舉辦中外學生“學伴”活動的說明》,並非學校對外發布,而是通過其他途徑洩露出去的,“工作人員的一個東西,不是學校的正式聲明。”

這就更奇怪了。

公章斜斜地蓋在那呢。

當然,也有可能,我們是真的誤會了。

就在今天下午,山東大學正式發佈了《情況說明》,表示將“認真總結反思,不斷改進工作,不負社會各界對山東大學的期望”。

我們應該選擇相信。

畢竟,人家可是百年名校,不僅坐落在孔孟之鄉,還以“文史見長”,咱們能不相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