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學中醫之前,要把《大醫精誠》作為醫生行為準則?

自從唐代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寫出《大醫精誠》之後,備受歷代醫家推崇。而且在很多中醫師帶徒的傳承中,《大醫精誠》基本上是必須“全文背誦”的內容。《大醫精誠》的內容,其實就是醫學生行為準則,在中醫界可謂是被奉為圭臬。


為什麼說學中醫之前,要把《大醫精誠》作為醫生行為準則?


《大醫精誠》全文其實只貫穿了兩個點,濃縮一點就兩個字——“精”“誠”,展開一點講,也就兩句話——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對於醫術方面,講究“至精至微”,強調精益求精,對於醫者還需要“博極醫源,精勤不倦”,學無止境,需要勤奮學習,即便已經是醫中高手,依然要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對於醫德方面,首先要有感同身受之心,“見彼苦惱,若己有之”,要把患者的病痛理解為自己的病痛,內心要為患者感到同情,並做到“一心赴救”,最重要的是不要以此沽名釣譽、專心斂財。

由此來看,《大醫精誠》將一名真正的中醫所具有的情懷和技術描寫的十分貼切。那麼,為什麼學中醫之前,要把《大醫精誠》作為醫生行為準則呢?其實從《大醫精誠》的四個角度來看就明白了。《大醫精誠》對醫者的行為準則,歸納的四點分別是:一是醫術精通,二是誠心救人,三是大醫之體,四是為醫之法。每一個角度都十分具象,將其中精妙之處,描寫的十分詳盡。


一、醫術精通

在《大醫精誠》裡有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這句話是這樣說的,“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這是什麼意思呢?有些不求甚解的人,學醫三年就認為天下沒有什麼病可以治,等到臨床三年後卻又發現天下沒有合適的方劑可以用。這顯然是學中醫沒有學得精髓,有一種“從三到萬”的感覺,那個學生以為畫一畫就是一,畫二畫就是二,畫三畫就是三,然後以此類推,畫一萬畫才是萬,然後給一個姓萬的客人寫個請柬,半個月連姓氏都沒寫好。所以,學中醫的人,如果讀了幾年的方書就認為天下無病可治,上了幾年臨床就認為天下無方可以用,那終將也只是庸醫一枚。

對此,孫思邈指出,“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意思是,一個真正的中醫需要廣泛並深入研究醫理,還要專心勤奮絲毫不要懈怠,尤其不要道聽途說,不求甚解,更不要輕易地認為自己對醫道已經瞭解透徹了,這樣不僅不能使自己的醫術進步,同時還會貽害別人。從這些角度來說,對於一個醫者,醫術精湛是很重要的。


二、誠心救人

醫乃仁術,講究的是“救死扶傷”,對此,孫思邈直抒胸臆,這樣說到,“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意思是一個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中醫,在治病的時候,一定是沒有貪慾、沒有慾望、沒有希求的,首先會表現出悲天憫人之心和決心拯救人類之苦。

醫者在救治患者的時候,要將患者視作自己的親人。孫思邈說,“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只要是有患者來找你看病,不管他/她是貧窮還是富貴,不管他/她是老人還是小孩,不管他/她是漂亮還是難看,不管他/她跟你是有仇還是有恩,不管他/她聰明還是愚笨,都應該一視同仁,把他/她當做自己的親人來看,不要有任何歧視思想,也不要瞻前顧後,只考慮自己的利益。

救治患者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孫思邈指出,“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悽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看到病人不舒服,就像自己不舒服一樣,能夠感同身受,能夠體會患者的痛苦,不要畏懼艱險、晝夜、寒暑、飢渴、疲勞,要全心全意地去救治患者,不要推脫,也不要擺架子。


為什麼說學中醫之前,要把《大醫精誠》作為醫生行為準則?


三、大醫之體

作為一個德藝雙馨的中醫,應該是什麼樣子呢?孫思邈是這樣說的,“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思想純淨、稟性純良,形體端莊、氣度恢弘、堂堂正正、不卑不亢。在給患者治病時,也是一絲不苟、分毫不差,孫思邈認為,“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對疾病的認識要深刻,對患者的診斷要詳盡,理法方藥要絲絲入扣。在治病救人上面,不可沽名釣譽,孫思邈說,“不得於性命之上,率爾自逞俊快,邀射名譽”,如果一個醫者專以治病救人來獵取名譽,那是不仁德的。

作為一個醫者,靜心很重要。孫思邈說,“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眄;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珍饈迭薦,食如無味;醽醁兼陳,看有若無”。啥意思呢?到了患者家裡,看到人家的女眷長得好看、穿的漂亮,也依然不要左顧右盼;即便患者家裡放著美妙的音樂,也不要分心;即便患者家裡有很多好吃的,也不要貪吃;即便患者家裡有各種美酒,也要跟沒看見一樣。總之一條,醫者眼裡只能有患者和病情,不能有其他。


四、為醫之法

作為一箇中醫,要做到謹言慎行。對此,孫思邈指出,“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譁,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作為一個醫者,不要隨意跟別人開玩笑,因為醫者嘴裡無玩笑,尤其不要說別人的短處,不要炫耀自己的本事,不要誹謗攻擊其他醫生,不要誇耀自己的功德。

作為一個醫者,不要唯利是圖。孫思邈這樣說到,“醫人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意思是不要仗著自己醫術高明就藉此斂財,這是不可取的。還有醫者不是俠客,不可以“劫富濟貧”,孫思邈指出,“不得以彼富貴,處以珍貴之藥,令彼難求,自炫功能”。不要認為對方是富貴人家,故意開一些名貴藥材,或者多收錢財。在醫者眼裡,只要你是患者,就應該一視同仁,與貧窮富貴無關。

最後,孫思邈還說,“人行陽德,人自報之”,“人行陽惡,人自報之”,意思是在告誡醫者,“善惡到頭終有報”,作為一個醫者,心存善良才是王道。這正如劉備告誡劉禪時所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為什麼說學中醫之前,要把《大醫精誠》作為醫生行為準則?

@頭條小助手聲明:文章及圖片來源網絡,侵刪。看後記得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對文章有什麼看法可留言或者私信堂主,覺得對您有所幫助,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