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走訪|守護大運河的“家”就是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

京津冀協同發展走訪|守護大運河的“家”就是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

大運河滄州段有一個美麗的Ω灣 滄宣 攝

大運河滄州段流經8個縣(市)、全長253公里,是大運河流經的20個城市中里程最長的城市。在這裡,大運河安好?日前,由中央網信辦網評局主辦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走訪活動,來到河北省滄州市大運河邊,聆聽歷史的足音,觸摸時代的脈搏。

大運河鯨川路至海河路段,約1200畝土地進行環境衛生整治和生態保護修復後,已成為滄州一處美景。在這裡,清淤土方被因勢就勢打造微地形,原有樹木被保留,加上大面積鋪設草皮,形成視野開闊的綠化空間。工程總投資約2000萬元,於2018年10月1日向市民開放。除滿足市民休閒外,還可用於展覽展示及舉辦大型活動,也可用作城市避險場地等,實現多種城市功能。

這只是滄州市大運河文化發展帶環境衛生整治與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一個片段。為恢復和保護河道,滄州市開展了垃圾處理、河道清淤、拆遷拆違、生態修復四大工程,對河道內5個村實施搬遷,目前已經啟動了南關、張家墳、強家墳3個村徵收拆遷。

保護好大運河只是第一步,滄州市還著力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帶,謀劃以大運河文化帶為軸線,推進沿線吳橋雜技名鎮、東光生態名鎮、泊頭手工業名鎮、滄縣舊州古鎮、滄縣興濟名吃小鎮、滄縣武術小鎮、青縣紅木小鎮建設。諸多運河元素如曲目、美食等文化遺產融入其中。這條帶既是文化帶、生態帶、旅遊帶,也是產業帶和經濟帶。

大運河滄州段全域共有物質文化遺產167處,其中包括南運河河道、馬廠炮臺等全國重點文保單位6處,滄州文廟、正泰茶莊等河北省文保單位7處。大運河滄州段全域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8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73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76項,是河北省優秀傳統文化高度富集的區域。與運河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7項,包括滄州武術、吳橋雜技、泊頭鑄造、滄州木板大鼓、滄縣船工號子等。目前,滄州市已經著手從市級層面完善系統性方案,加強對重點文物和文化的保護工作。

滄州市還按照高點定位、規劃先行原則,採取國際化招標、專家論證、全社會參與模式,高標準推進滄州大運河文化發展帶“1+3+N”規劃體系建設。“1”即滄州市城市區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3”即滄州市城市區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設計、控制性詳細規劃,“N”包括滄州市城市區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管線綜合專項規劃等7項專項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及工程設計。通過這些舉措,創造滄州“運河時代”,把大運河還給人民。

心存敬意,捨得付出,用心守護大運河的“家”,就是守護歷史,守護文化,守護人們的精神家園。(千龍網評論員 倪恆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