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小故事8#留守兒童,家長心裡的痛

前幾天看王濤先生的《規矩和愛》裡面提到留守兒童,孩子在幾個月的時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爺爺奶奶為了讓孩子對父母有印象,於是將孩子媽媽的照片掛在牆上,並告訴孩子那個就是媽媽。當媽媽打工回來看望孩子的時候,孩子嚇哭了,趕緊跑去房間,指著牆上的照片,在孩子的意識裡,媽媽就是牆上那張照片的樣子,他無法將面前這個活生生的人聯繫起來

能夠想象那個媽媽心裡的痛,因為我女兒曾經也是留守兒童,在她3個月的時候我就上班了,在她5個月的時候,奶奶帶著就回老家了。

#家庭教育小故事8#留守兒童,家長心裡的痛

留守兒童

如果問我你怎麼捨得?我想說我真的很捨不得,但是那個時候剛畢業第三年,生活條件還不是很好,在老家農村也看慣了把孩子送回老家,父母在外打拼的事情。所以當時婆婆要帶孩子回家,我雖然很捨不得,我是沒有強烈反對的,因為我也做過非嚴格意義上的留守兒童,在我上初中時候,那時12歲左右,媽媽就出去打工了,爸爸和我們姊妹三個在家裡。所以在我的概念裡,這或許是個解決辦法啊,所以儘管捨不得,我還是將女兒送了回去。

一說到留守兒童,似乎就開啟了一個沉重的話題。2016年多部門聯合開展的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統計認為,全國不滿16週歲、父母均外出務工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902萬人。

#家庭教育小故事8#留守兒童,家長心裡的痛

留守兒童

近年來留守兒童的問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1.沒有歸屬感

父母是給予孩子生命的人,但是迫於生活的壓力,他們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留守兒童是缺乏父母關愛的人群,孩子的情感需要不能得到滿足,心理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疏導,他們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懷疑自己是被遺棄進而沒有歸屬感,久而久之造成更大的心理問題

#家庭教育小故事8#留守兒童,家長心裡的痛

2.教育不到位

留守兒童多由於老人撫養,即隔代教育,老家流行一句話“隔輩親” 也就是說老人對自己的孫子輩比對自己的孩子更加親,甚至溺愛,再加上老人普遍文化層次比較低,形成“學好了,沒人誇;學壞了,無人罵”的局面,此外農村的教育條件,師資力量不比城市,所以留守兒童相對來講逃課,輟學的概率更高

#家庭教育小故事8#留守兒童,家長心裡的痛

3.物質條件上

農村給人的印象就是貧窮落後,農村人對飲食還是一種追求“量”的態度,吃飽就行了;沒有達到追求“質”的階段,所以營養均衡搭配根本不現實

醫療上,孩子生病了,還是像小時候一樣,不用化驗,直接開藥,那種藥多事那種藥片,碾碎用醫生開處方單的筆記紙裁開一包包的拿回去吃。一個療程的藥也就10來元,見效果真很快,吃一包兩包好了,但是有沒有副作用目前還真的不知道,山區有些地方醫療資源不太方便,再加上老人體力不好,則選擇“扛”過去。

#家庭教育小故事8#留守兒童,家長心裡的痛

.......

好在,現在政府很重視留守兒童的問題,部分地方還針對留守兒童問題做了立法方案,越來越多的公益組織在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所以留守兒童的問題還是需要全社會付出很多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