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群“特殊人群”,有官職卻還參加科舉考試,陸游是其中之一

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1300年。它始創於隋朝,發展於唐朝,興盛於宋朝。在宋朝的科舉考試中,有這麼一群特殊人群,本身有官職,但是仍然參加科舉考試,這群人叫做“有官人”。

宋朝有群“特殊人群”,有官職卻還參加科舉考試,陸游是其中之一


“有官人”是怎麼來的呢?他們為什麼還要參加科舉考試?

有官人的由來

提到有官人就不得不說一下“恩蔭制度”,恩蔭制度是封建帝王為了更好地安撫大臣而推行的一項政治特權,即按照官員等級而授予其子孫相應的官職。

這個特權始創於秦漢時代,隋代以後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制度。但在唐代,恩蔭人數十分有限,而且對恩蔭之人也有所限制,“唐制資蔭,本只及子孫,他親無預,又不著為常例”。也就是說,唐代官員的這種特權只能推及子孫,其他親戚如侄子、外甥等都不在恩蔭之例,而且並非時常都有這個機遇。宋朝建立後,恩蔭制度則得到了充分發展。

宋朝有群“特殊人群”,有官職卻還參加科舉考試,陸游是其中之一


宋朝的恩蔭制度從範圍上逐漸擴大,資格上也變得寬鬆,導致人數特別龐大。而這些接受恩蔭的人,也就都有了官職,所以成為了未經過科舉選拔就獲得官職的“有官人”。

有官人的科舉特權

有官人越來越多,但是畢竟真正有實權,能幹實事的官職就那麼多,就算本身通過恩蔭制度得得來的官職,往往也不是自己想要的位置。加上宋朝人對科舉持積極態度,認為能夠通過科舉考試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所以許多的士子都希望通過科舉考試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家族地位。

所以,一部分有官人也參加科舉考試,以此來作為自己官職上的跳板。當然,與寒門士子不同的是,有官人是享有一部分科舉特權的,按常規,通過禮部考試的士子,還要參加禮部的詮試,才能授予官職,但“有官人”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則不需要通過禮部考核便可直接上任,所以跳兩級、免詮試等優惠措施對“有官人”來說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宋朝有群“特殊人群”,有官職卻還參加科舉考試,陸游是其中之一


“有官人願學於本州者,亦免試,升補悉如諸生法,混試同考”

這也是有官人的一項特權,即不需要參加考試,即可入學。相比之下,寒門的士子只有考取相當高的名次,才能獲得比較好的地位,而有官人則只需要考取中上等就能連晉兩級,這無疑是一項“大福利”。

就連大詩人陸游也曾參加有官人的考試,他曾蔭補登仕郎,但也想通過科舉考試證明自己,從而獲得一個比較好的官職,所以曾先後兩次參加科舉考試,只是第一次落第,第二次則是在廳試中獲得第一。但由於觸怒了秦檜,陸游在禮部試中又被黜落。(的確有點悲催)

有官人的科舉限制

為了體現相對的公平,宋朝對有官人的考試還是有所限制的(不能什麼便宜都讓你佔了啊),這也是為了提高寒門士子的考試積極性,也便於選拔人才。

限制是什麼呢?那就是有官人不能做狀元。

仁宗就曾說過,“朕不欲以貴胄,先天下寒畯”。“有官人”已經取得一定的資歷,在條件上優於其他士子,所以應該先照顧寒畯士子。朝廷對寒俊士子的關注與提攜,在考試政策上也多有傾斜,甚至不惜觸及權貴大臣的利益。所以,朝廷對“有官人”不能為第一的限制,實際上也就是為了展現朝廷對貧寒才俊的特別優待,更好地籠絡這個群體。

宋朝有群“特殊人群”,有官職卻還參加科舉考試,陸游是其中之一

當然,限制不僅這一點,有官人還需要增加考試內容,而且考試還有更嚴格的要求,不僅要學習經義、詩賦、時義,還要能斷案、通曉律義。

結語:只有相對的政策,沒有絕對的公平,宋朝的科舉考試雖然給了有官人相應的便利,但也沒有阻礙寒門士子的晉升之路,總的來說,還是現在的考試更加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