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情緒緩和 公募將多維度佈局

4月17日上證綜指上漲0.66%,深證成指上漲0.55%,創業板指上漲0.62%。北向資金再次大幅淨流入。當日我國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基金機構表示,經濟最差時刻已過去,後續有望逐季回升。市場預期在逐步改善,焦慮和擔憂的情緒已有所緩和。

最差階段已過去

4月17日滬深兩市合計成交7402.92億元,北向資金淨流入額超100億元。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為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分析人士預計,二季度GDP將超預期反彈。

匯豐晉信首席宏觀及策略師閔良超認為,市場對於一季度經濟增速下滑已有充分預期。二季度外需壓力開始逐步體現,但考慮到內需的進一步恢復和逆週期政策的陸續加碼,經濟最差的階段已經過去,預計全年經濟增速仍可以實現個位數增長。

國泰基金認為,從3月恢復情況來看,生產、投資的恢復好於消費。投資端基建、地產恢復較快。隨著海外疫情與海外資本市場波動減緩,風險偏好抑制因素有望緩解。

德邦基金認為,國內逆週期政策加碼勢在必行,但相比“大水漫灌”的強刺激政策,當下政策更趨理性。

業績仍是焦點

4月16日晚間,中國證券報記者詢問多位公募基金經理對於一季度宏觀經濟的看法,得到的答案多為“宏觀形勢嚴峻,但市場預期已較充分”。

“我們觀察的視角更為中觀和微觀,即行業數據和個股數據。行業和個股層面的表現是後續投資機會的重要支撐。”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基金經理表示。到了4月17日中午,上述基金經理明確表示,宏觀經濟層面企穩的態勢已經有所體現,經濟數據整體略好於市場預期。

“略好於此前預期的數據出來,讓人心定了些,甚至帶有一點超預期的樂觀情緒。”該基金經理表示。

有公募基金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期指數區間震盪,個股分化凸顯,正是疫情對不同公司不同影響的體現。一季度業績整體承壓,但不同公司業績會出現分化,從而走出不一樣的行情。結構性行情下,與其盯著指數,不如尋找個股業績的預期差。

對於具體的市場機會,華安基金基金經理饒曉鵬認為,隨著更加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逐步實施,以及疫情期間積累的消費釋放,下半年經濟可能出現較強復甦。未來將長期重點關注消費、醫藥等符合產業升級方向、具有競爭優勢的公司,結合估值水平關注科技類公司的投資機會。

國泰基金認為,在行業配置層面,二季度聚焦內需,全年關注科技與製造業。長期看好中國製造業未來的發展空間,尤其是高端製造業與進口替代中存在技術優勢的企業。

浦銀安盛基金表示,看好以基建和內需消費為代表的受益於託底經濟方向的板塊,包括工程機械、重卡等傳統基建和5G、新能源等新基建是重要抓手。此外,以汽車為代表的內需消費行情頻頻獲得政策支持,消費行業有望迎來快速反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