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掌摑高三學生並砸碎手機,傷害學生自尊心,做法不可取

如果說學生時代能遇到一位好老師,那他的諄諄教誨將是這一生的回憶和珍藏。

可是如果遇到一位對自己造成過心理傷害的老師,那這一生回憶起學生時代都將是痛苦的回憶。

近日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在江蘇淮安陽光中學,一名高三學生將手機帶到學校被發現。

班主任老師要求他交出手機,可是他卻沒有按照要求交出。

於是老師對這名學生連續掌摑,並在全班同學的面前,將他的手機砸碎。

這條視頻引起了網友的廣泛傳播和討論,隨後教體局回應,已經對涉事老師進行了批評教育,並對其進行停職檢查。

其實這樣的事情在之前也曾發生過,所以看到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讓給我們不免開始沉思:

學生和老師,學校和家長,大家到底應該做點兒什麼,才能從根源上杜絕這類事情發生。

班主任掌摑高三學生並砸碎手機,傷害學生自尊心,做法不可取

違反學校規定,學生有錯在先

許多高中現在都規定不允許帶手機進入學校,尤其是對於已經高三的學生而言,本就因疫情耽誤了學習的時間。

雖然高考延期一月,但是留給他們的準備時間也沒有多少了。

所以作為學生而言,本就有錯在先,都經歷過學生時代,即使老師發現了,學生也不願交出手機這也是正常的。

可是在課堂上玩手機,老師不會允許這種違反課堂秩序的行為發生。

班主任掌摑高三學生並砸碎手機,傷害學生自尊心,做法不可取

再者說學生之間存在影響,如果對於這樣的行為置之不理,如果大家也這樣跟著效仿,課堂秩序又將如何維持,學校的升學率又該怎麼辦。

高中生用到通訊設備的地方其實也很有限,如果需要與家長聯絡,那麼大可用老師和辦公室的電話來聯繫,沒有必要帶手機。

如果實在是有需要的地方,可以把手機交由老師保管,需要的時候要回來。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老師的心情,可是卻不能認同這位老師的做法。

而作為老師,不但要教書,更要育人

如今學生的心理也成了不可忽略的課題,教育學生已經不是過去的教書先生用戒尺打手的時代了。

學生的心理還未成熟,對於一些事情的分辨能力和認知能力不如大人。

所以作為老師來講更要引導學生成為一個有擔當和對自己做的事情能負責的人。

比如這件事情,可以採用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與學生的家長溝通,或者沒收手機。

班主任掌摑高三學生並砸碎手機,傷害學生自尊心,做法不可取

可是這位老師卻選擇了一種較為極端的方式,來砸碎學生的手機,甚至對學生進行傷害。

有句話叫打人不打臉,因為打臉是一種極其傷害自尊心的行為。

更何況是對於這些溫室裡的花朵,沒有經受過風吹雨打很容易給他們的自尊心帶來傷害,甚至留下陰影。

所以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不止這一種,罰站,寫檢討,或者打掃衛生。

讓孩子受到懲罰卻能銘記在心,總比動手來的強。

學校和家長也應該起到監督的作用

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所以學校就成了孩子的第二個家,更應該對其進行監督和負責。

有些學生違反規定在前,可是這時候就要看學校的規定是如何了。

如果有明確的懲罰,那麼我相信學生也會有所忌憚。

如果沒有明確的懲罰,那麼模糊的條例自然讓學生“鑽了空子”。

班主任掌摑高三學生並砸碎手機,傷害學生自尊心,做法不可取

作為家長,也應該提醒孩子不要將手機帶去學校,監管好孩子。

讓學生到學校就安安心心思無旁騖的讀書,不然孩子去到學校裡被手機分心,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對於老師為何會情緒如此的激動對學生進行掌摑,恐怕我們也不清楚原因。

可能是積壓了太多的情緒,也可能是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可是用錯了方法,就得承擔相應的責任。

希望學生和老師能成朋友,而不是這樣“劍拔弩張”,希望學校是學生的家,讓孩子感到人性化和溫暖。

這樣學生才會更愛上學,更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給孩子留下的是學生時代值得紀念的美好,而不是不堪回首的過往。

作者:我是小點,時評人,90後青年,用一支筆抒寫有態度、有力量、有溫度的文字。

(圖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