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為明理,明理為修身,修身即為做人

《論語》首章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裡的學是自己體悟覺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說古之學者為己,而不僅僅是獲取外在知識。

而是學到了知識,並且在適當的時候用到了,學以致用不也很快樂嗎?

讀書的過程,是讀書人在所讀之書與現實之間進行不斷對話和詮釋的過程。

讀書為明理,明理為修身,修身即為做人


讀書讓人明智,讓人明事,讓人明理。讀書的人可以有更好的思維,更好的見識,更好的邏輯,面對繁雜的人世百態有更客觀的認知,做出更符合理性的判斷,所以讀書不僅讓人明事理,而且能夠讓人的行為更加成熟睿智。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當權掌管事務,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學識淵博的人嗎?我只是讓你泛覽書籍,瞭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哪個像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認為很有好處。”呂蒙於是開始學習。

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君子)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這件事為什麼這麼晚呢?”

曾國藩曾說:讀書為明理,明理為修身,修身即為做人。

讀書為明理,明理為修身,修身即為做人


讀書,它讓求知的人從中獲知,讓無知的人變得有知。

讀書,給予希望和勇氣,將慰藉緩緩注入乾枯的心田,使黑暗的天空再現光芒。

讀書,磨鍊自己的意志,而我們的心靈也將漸漸充實成熟。  

讀書,盪滌浮躁的塵埃汙穢,過濾出一股沁人心脾的靈新之氣,甚至還可以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嫻靜氛圍。

讀書,尋覓美的真諦的同時去追求心靈的高尚與純潔。

讀書,擁有誠實捨棄虛偽,擁有充實捨棄空虛,擁有踏實捨棄浮躁。

讀書不僅是獲取知識力量,更是使內心氣質的武裝。

讀書為明理,明理為修身,修身即為做人


小編推薦一本書雨果的(悲慘世界)

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現實。雨果的這部傳世之作,創造了一部反映法國現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長篇史話。全書時間跨度長達近半個世紀,個人命運與歷史題材的結合,氣勢磅礴,色彩瑰麗,最大限度地體現了雨果在敘事方面的過人才華。

讀書為明理,明理為修身,修身即為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