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獵凶風河谷》的社會意義

談一談《獵兇風河谷》的社會意義

《獵兇風河谷》是一部由泰勒·謝里丹自編自導的電影,雖然他之前也導演過一部小成本電影,但是沒有在大熒幕放映,所以這部電影算是他真正意義上的處女作。相比較他的導演身份,其實廣大觀眾朋友們更為熟悉的應該是他的編劇身份了。如大名鼎鼎的《邊境殺手》和《赴湯蹈火》,劇本都是由他操刀的,其中《赴湯蹈火》是上屆奧斯卡的最佳原創劇本。演員方面由傑瑞米·雷納、伊麗莎白·奧爾森領銜主演,他們倆也是《復仇者聯盟》裡面的“鷹眼”和“猩紅女巫”的飾演者。

故事發生在美國懷俄明州印第安自留地保護區內,保護區的捕獵者科裡在上山追蹤獅子時,發現了在雪地裡凍死的朋友的女兒。之後他與缺少辦案經驗的FBI探員丹妮共同追查這起看似簡單的謀殺案,但當謎底揭曉時,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人性深處的惡意,還有大時代下印第安人這個種族的無奈與生存危機。

這部電影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一部真正的懸疑探案類型的電影,我認為它更偏向於西部片。無論從電影中空曠遼闊的雪景,還是演員的服裝,都和西部片很相似。之所以要說到這點,是因為在距離電影還有30分鐘時,導演便用一個閃回的剪輯手法,為我們揭曉了這起兇殺案的前因後果。如果是懸疑探案類電影的話,謎底不到最後不會揭曉。

說到閃回,我覺得這是本片一個比較出彩的地方。FBI探員去敲嫌疑人的門,這時鏡頭給到屋內,一個男人正在刮鬍子,然後男人帶著疑惑向門口走去,慢慢打開門,我們以為門外是FBI探員,但鏡頭給到的是電影開頭的受害者。接下來就是介紹受害者怎樣死亡的一段劇情。

為什麼導演不把謎底放在最後再揭曉呢?

雖然這是泰勒·謝里丹第一次執導電影,但是從他之前作為編劇的兩部影片裡,我們也可以窺見一斑,泰勒·謝里丹的劇本中人物所處的背景大都是邊緣地帶(影片中的風河谷也是這樣的一個地方),在這種邊緣地帶,才能將人物內心的善與惡放大到最大化。

本片也是一樣,案件的始末過程並不重要,也不是導演想要表達的主題。兇殺案只是他的一個工具,借用這個元素來向觀眾傳達他想表明的態度或是看法。

影片的邊緣地帶——懷俄明州印第安保留地,是印第安人最後生存的家園。100多年來,被美國白人政府不斷侵蝕驅逐到這麼一個彈丸之地。他們失去了廣闊的平原,和成群的牛羊。

在過去的歲月裡,他們是不斷被美國白人欺壓的對象,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出於人道主義方面,美國政府給予了印第安人在自留地一定範圍內的自治,但是這卻有點自生自滅的味道。在懷俄明州,僅一年上報給聯邦政府的失蹤人口就有十幾人,但是聯邦政府最後的處理態度都是不了了之。

這些也可以從影片中幾個細節看到,比如派一個辦案經驗不怎麼豐富的FBI,還有那個法醫解剖屍體,如果不能給出是謀殺的結論,那麼FBI就會離開,交由印第安警局自己處理這起案件。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雖然在人物的刻畫及故事情節的精彩上稍弱些,但是影片所傳達出的對當前印第安民族生存現狀的思考,這一社會意義無疑是深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