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中國有一個時期被稱為“黃金年代”,很多人被逼成了大師

民國一直被譽為稱為知識分子的黃金年代,之所以被稱為黃金年代,是因為恰好在當時那個時局動盪,軍閥割據的年代裡,盡然同時湧現出了一批至今都在影響著世人的大師。

當然,在民國有一批身份和地位都處於一種十分尷尬的狀況下的人,他們通常被稱為中小知識分子,大部分都是中小學教師。和那些所謂的大文豪相比,他們的學術和社會地位根本無法與其相提並論,於是乎,工資待遇上相去甚遠這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百年前,中國有一個時期被稱為“黃金年代”,很多人被逼成了大師

在就業形勢堪憂的困難處境中,薪水對它們這些中小知識分子來說是一種奢望,一張小小的長期飯票,對他們來講才是所追求的東西。

在著名的五四運動爆發的前一天晚上,全國公辦學校達到五萬多所,學生更是增加到了四百多萬人。與九年前相比,學生人數陡然增長三倍不止。這導致了國內畢業生難於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加之還有大量海歸學生也都覬覦著國內的就業機會,這也就導致了中國城市裡聚集了一大批漫無目的的年輕人。

在當時,教書育人可是相當體面的一份工作了,因此,許多畢業生和海龜從此走上了為國家培養人才的道路。

百年前,中國有一個時期被稱為“黃金年代”,很多人被逼成了大師

一九零一年,這時魯迅已經28歲了,也算得上一個地道的七零後青年,他從日本學成歸來,帶著一腔的熱血回到家鄉報效祖國。因為他的留學經歷,使其獲得了一份體面的工作:在省會城市裡當教師。

可是,不高不低的工資,讓他不得不依靠開辦理化生輔導班來謀取外快養家餬口,甚至還在業餘的時候為一個日本教員當植物學翻譯。

在魯迅抱著愛國夢卻不得不在城市裡為了生活苦苦煎熬的時候,葉聖陶正在草橋中學讀書。沒人能想到,後來的大作家,大教育家在兩年後只是進入一家鄉鎮小學出任語文老師。

百年前,中國有一個時期被稱為“黃金年代”,很多人被逼成了大師

當時還有一大批同樣奮鬥在各個地方的中小學老師崗位上有志青年,撥動他們命運的雙手還在蓄勢待發,未來的精彩會報答他們現在所承受的負擔。

可能沒有幾個人會想到,那個以“老舍”為筆名而使得國內外文壇感到震驚的付慶春,在去英國留學之前,竟只是在南開中學擔任中學老師。還有在縣立小學教著歷史和地理的胡琴齋,不久之後又被迫轉到了私立小學,可是,最後還是因為受不了同事的排擠,加之家裡的催婚,他毅然棄文從軍。

沒想的是,在文學上不能得到建樹的他,竟然,很快在軍事上取的巨大的成就,成為了一個擁兵百萬的二級上將。說起萬家寶來,在他們之中年紀最小,在1933年的秋天應聘到保定明德中學擔任英語教師,但是,後來他的筆名叫作曹禺。

百年前,中國有一個時期被稱為“黃金年代”,很多人被逼成了大師

對於這些人來說,剛剛步入職場的他們,好似命運給他們開了個玩笑一樣。

對於剛剛開始工作的人們都有這種感覺,對未來很迷茫,生活沒有方向,魯迅也不例外。才在杭州工作一年,他就跳槽去了另一個學堂。

難道是因為不滿意薪資水平?

據調查,他的薪水在當時並沒有想象中那麼低。因為他的家裡人口比較多,除去自己的日常花費,還要寄給老家裡的家人,弟弟的大部分費用也要由他來承擔,他自然就過得有些捉襟見肘了。當時一線城市的工資並不低,但是,在小城市就不一樣了,他們的工資會低得多。小學教師又更低一等,“貧困戶”就成了他們的專有稱呼。

百年前,中國有一個時期被稱為“黃金年代”,很多人被逼成了大師

我國著名的文學家葉聖陶當時就是這種情況,所以,也有很大一部分小學老師不滿意自己的薪資,安安心心的做個小學老師生活也可以基本維持。但是,這樣的生活太沒有意思了,所以,有些人就開始做一些自己的事,比如自己寫稿子投給媒體或者研究學問。

他們平時上課的時間多,自己能自由支配的時間不多。但是,時間是自己擠出來的,所以,很多人利用下班時間學習。這時有人會問了,即使有時間,老師還要為上課做準備,時間又去了一大半,而且哪有什麼圖書館,實驗室讓他們做自己的事呢?

百年前,中國有一個時期被稱為“黃金年代”,很多人被逼成了大師

胡適替他們回答了這個問題:“有些人去了圖書館也不一定是學習,只要你想,哪裡都可以學習,如果真的愛做實驗,定會想法子節省出一些錢買器材。”

這時老舍已經在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著這句話。他不間斷的投稿,終於發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小玲兒》,後來他自己的人生閱歷也為他深厚的文學功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時魯迅也在為《新青年》工作,後來也相繼發表了許多自己的作品。

人生的道路總是坎坷的,魯迅這時也到了自己的低谷時期,接連失去工作,連想去做個編譯員人家都不要。而這時的葉聖陶也走到了困境裡,辛辛苦苦工作了三年卻被炒了魷魚,到處碰壁。胡宗南也如此,面對父母的逼婚和工作的失意,他憤然離家。

百年前,中國有一個時期被稱為“黃金年代”,很多人被逼成了大師

老天給了這麼多挫折,他們卻並沒有屈服於命運,而是奮起反抗。強者自強,他們懂得如何扼住命運的喉嚨,最終成就了自己,他們經歷過困難和痛楚,讓生命得到洗禮和昇華。

魯迅和葉聖陶成為我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大家,為中國的文學揭開了新的篇章。而胡宗南也成為一名大將,當時政局動盪,只有敏銳的人才能察覺到希望。魯迅心明眼亮,從此走進了另一番天地,胡適也經過種種千難萬苦終於去了美國留學,成為一個真正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 ...

民國確實是一個特殊的年代,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就曾經統計過:

百年前,中國有一個時期被稱為“黃金年代”,很多人被逼成了大師

1949年以前,中國平均每年有300--700萬人死於飢餓。整個民國時代更是累計餓死過2億以上的人口。遇到災荒年頭,上海街頭每天都要用卡車運走成百具的“路倒”屍體,有時候卡車上堆疊的屍體太多,在拐彎的時候把屍體甩了下去,司機也沒有發覺。

於是,路邊店鋪的老闆早上一開門,就看到門口多了具殭屍……

命運就是這樣,當你還在偷懶,安於現狀時,別人早已上路了。這些人終會找到自己的方向,成為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