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奮鬥縮影

什麼是人生?

季羨林談人生裡,認為

人生這樣一個變化莫測的萬花筒,是談不清楚的,越談越糊塗。

關於這個“談”,就有很多爭論。比如,一句很流行的話說:“聽了很多人生哲理,可依然過不好這一生”,聽起來好心塞。作家王朔認為,愛談人生是一種病。在相親對象眼裡,愛談人生者就是二子。還有些人動動就評論說,“沒經歷過什麼苦難,憑什麼談人生,還是別人的人生”。並非所有談人生都招人嫌。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人生》,題目都是宏大的人生詞語,但對奮鬥人生的現實描寫在讀者心中引起了強烈共鳴,影響激勵了幾代人。

今天,我們就聊聊改編自路遙同名小說《人生》的這部經典電影。


電影一開篇,長著荒草的黃土地,一個鋤頭在一下一下的錛著……“人生”兩個草體字佔滿了屏幕。

由近及遠,黃土高原佔去大部分畫面,一個很小的人影,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土地、老漢、信天游、羊群、黃土高原、黃河……如皴染國畫一般,大西北蒼涼的景象映入眼簾。


電影《人生》| 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奮鬥縮影

電影講的是一個農村青年在社會變革中的人生選擇的故事

關於人生,路遙在小說《人生》的開篇引用了這樣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了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電影《人生》| 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奮鬥縮影

薩特說過,人無時無刻不面臨著無窮的選擇,這既是人存在的原因,也是人無奈的境地

這部以人生選擇為主題的電影,在西北黃土高原這個雄渾的空間裡,演繹出一幅深沉的、濃厚的美的畫卷。


主人公高加林,出生在高家村一個最貧苦的家庭,他的父母是老來得子,所以格外寵溺他。即使家徒四壁,沒有勞力掙工分,仍然辛辛苦苦供他上到縣城高中。高加林高考失利(他們班上一個都沒有考上),回到高家村當民辦教師,這對他是一個體面、有前途的職業。


電影《人生》| 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奮鬥縮影

但是,你永遠不會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電影就從高加林民辦教師被村支書高明樓的兒子高三星頂替的那天晚上開始……


出 身


高加林的命運,就在“農民身”和“城市心”之間掙扎、糾結。他農民的出身就像地球引力,不能說決定,但影響著他的人生高度。

高加林通過求學、戀愛、屈從社會關係、努力奮鬥來不斷抗爭、逃離這個對他來說低賤、貧苦、屈辱的出身。

他長期在外求學,家鄉只是他寒暑假的一個休閒去處。他健美的體魄不是來自農村勞動,而是來自他是一個學校裡的運動健將。

自然而然屬於他的民辦教師,被一個無論哪方面都不如他的人頂替,他有“我豁出這條命也要和高明樓小子拼個高低”的不服氣。

在民辦教師被頂替的苦悶日子,高家村的“蓋滿川”,擁有一顆金子般心靈的巧珍用熾熱、真摯的愛情慰藉了他苦悶的心。但到縣城工作後,他毅然拋棄了農村姑娘巧珍。


電影《人生》| 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奮鬥縮影

高加林去縣城副食公司拉糞,被衣著光鮮的同學媽媽嘲諷奚落挖苦羞辱,他跑到河邊,把糞桶扔到河裡,賭氣發誓:“我一定要到這裡來,我有知識、有文化,我比這裡的年輕人哪一點差。”

當高加林覺得他會在這片土地上勞作一輩子的時候,他當兵的親叔叔轉業到地方當上勞動局局長,縣裡勞動局副局長巴結領導,走後門給高加林在縣委謀取了一個記者職位。他雖然知道這是走後門安排的,並沒有拒絕。

到縣城工作後,身份變了。高中同學黃亞萍覺得他們之間身份對等了,寫浪漫詩歌追求高加林。高加林選擇和城裡姑娘黃亞萍戀愛,不只是因為愛好一致,還有黃亞萍即將隨父親回到南京工作,靠著黃亞萍父親的關係,高加林有希望謀取南方大城市省報記者的職位……

最後,高加林走後門東窗事發(被黃亞萍前男友張亞南媽媽告發),被一紙公文遣回高家村當農民,昔日戀人巧珍也已嫁做他人婦。


電影《人生》| 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奮鬥縮影

農民身份,這個讓高加林耿耿於懷的東西,他越想擺脫,彷彿越是他身上撕不掉的標標籤。

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那個新舊變革的年代,貧富分化和階層分化的帶來的偏見已經展示的淋漓盡致。

不只是高加林,我們每個人都在與自己的出身抗爭,我們心中都有一個高加林,我們都在一個沒有哨音的人生競技場上掙扎、抗爭。


愛 情


高加林和農村姑娘巧珍,德順爺爺和唱走西口的姑娘靈轉,都沒有走到一起,愛情的悲劇結局讓人唏噓感嘆。


電影《人生》| 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奮鬥縮影

我不禁思考,愛情是什麼?愛情對男人、女人分別意味著什麼?愛情和生命、自由、理想、現實相比,哪個先、哪個後?

月光迷迷濛濛,照出一川潑墨似的莊稼。在惹人相思的月光下,德順爺爺講起他和靈轉的愛情……

“活著,活著,只要我不死,她就活著,她一輩子都揣在我心裡呀。”

巧珍在聽完高加林要到更遠的省城去工作,就流下眼淚說:“加林哥,你的意思我懂!你去吧,我不會拖累你,加林哥,你參加工作後,我就想過很多次,儘管我愛你愛得要命,但我知道我配不上你了。我一個字不識,幫不了你忙,還拖累你……你走你的,到外面找個更好的對象……”


電影《人生》| 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奮鬥縮影

反觀高加林和黃亞萍的愛情,更多的是任性,是相互利用。同樣是為高加林的理想著想,黃亞萍是怎麼說的呢:“以你的能力,不該被困在這種小地方,你值得更寬廣的天地,更精彩的人生。”為了和高加林在一起,黃亞萍拋出最後的誘餌:只要高加林願意和她在一起,就讓父親給他在南京安排一份更好的工作。


電影《人生》| 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奮鬥縮影

同樣,高加林對巧珍的愛是怎樣想的呢:“我如果和她結婚,我以後就會栓在這片土地上了,再無出頭之日。”他第一次親吻巧珍的時候,一種墮落的感覺在他心中揮之不去。

為滿足他對浪漫的想象,高加林一直就想給巧珍買一條紅頭巾。因為他第一次和巧珍戀愛的時候,想起他看過的 一張外國油畫上,有一個漂亮的姑娘很像巧珍,只是畫面上的姑娘頭上包著紅頭巾。出於一 種浪漫,也出於一種紀念,雖然在這大熱的夏天,他也要親自把這條紅頭巾包在巧珍的頭上。

愛情對於男人不過是身外之物,對於女人卻是整個生命。

巧珍對高加林的愛情是感人的、至深的,也是不對等的。在愛情方面,女人可能是很堅強的,也可能是很懦弱的。要麼是愛別人,要麼是接受別人的愛,一旦陷入情網之後,就是有人命令她朝火裡鑽,她也會心甘情願服從的。


理 想


雖然,電影《人生》的時空設定在改革開放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交接處。但電影刻畫的人生選擇沒有時間空間的侷限性,高加林是芸芸眾生的一個縮影。


電影《人生》| 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奮鬥縮影

農村是落後的,生活條件差、衛生環境差,是苦和窮的現實的代名詞。城市是文明的,現代的,高人一等的,是理想的代名詞。

在新舊變革的時期,在城鄉差別的邊緣,誘惑必然會在人心中引起巨大的騷動,引起對周圍的現實產生不滿。

在社會變革的時代大潮下,很多時候,選擇都是無奈的。


電影《人生》| 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奮鬥縮影

高加林離開土地,改變命運,這是他的執念,高加林唯一可以把握的選擇就是自我奮鬥,一旦能夠展現他的價值,他的抱負,他可以放棄一切。他為了採訪,可以不顧生命危險,為了發表稿件,持續工作好幾個小時。高加林身上有股對自己的狠。

但是,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差距是他人生悲劇的根源。

高加林人生緊要處的選擇都是不由自主的,命運並非自己在掌握。高考失利,名額被頂替,走後門找工作,被告發打回原籍,人生十字路口的被動選擇也是一種選擇,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


電影《人生》| 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奮鬥縮影

《霸王別姬》裡說,人縱有萬般能耐,可終究抵不過天命。

人生就是這樣,不努力去爭取就會有遺憾、有悔恨,可即便是拼盡全力去爭取了,也可能依舊無法擁有。到那時,即便有再多的不甘和遺憾,也只能選擇接受。人生,其實無非是矛盾與選擇的綜合體,無關對錯,僅僅在於我們能否有勇氣在矛盾中作出選擇並勇敢承擔一切後果。

這就是人生。


《人生》這部電影就拍攝於1984年,導演吳天明。現在,很多年輕人可能都沒有聽過這個名字。但是,在中國電影史上,吳天明曾經是個神話。

吳天明從1983年到1989年擔任西安電影製片廠廠長的六年時間裡,西安電影製片廠全國第一,一度被稱為全國電影的聖地。他還大膽啟用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等這些有藝術創新能力的年輕人,培養了“中國第五代導演”,堪稱教父。

在《人生》電影的拍攝中,吳天明直麵人生,直面養他生他的黃土地,有意識地將人生與黃土地聯繫在一起,將人生與自然聯繫在一起。一幅幅大遠景、全景鏡頭和空鏡頭,將西北黃土高原那大自然的雄渾之美和西北人民的善良質樸、博大之美融為一體,讓人濃烈地感受到對土地深沉的無以復加的熱愛,是一部渾然天成的好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