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人,另一種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依舊是這句“招牌金句”,王珮瑜的綜藝個人秀就這樣開場。一桌一椅一壺清茶,且聽“瑜老闆”把那梨園事與你慢慢講。
這兩天打開愛奇藝視頻網站有些不一樣。在一眾娛樂化的內容之中,首頁推薦意外聚焦傳統戲曲。來自京劇名角王珮瑜製作的綜藝《瑜你臺上見》在上週五推出。作為中國首檔京劇脫口秀,於每週五、週日中午12點上線,用不到半小時的時間揭秘京劇臺前幕後,講述梨園趣聞軼事。值得一提的是,綜藝播出之時正值同樣聚焦戲曲題材的網劇《鬢邊不是海棠紅》熱播。雙方主創有意通過“打配合”的模式,希望實現戲曲普及的1+1>2。
脫口秀+表演,探索最適合京劇推廣的綜藝路線
從參與《奇葩說》等節目開始,這些年王珮瑜頻頻在各類流行文化綜藝節目露臉,拓展傳統藝術在年輕觀眾中的普及度。不過在她心裡,一直希望為京劇做一檔屬於自己的綜藝節目,讓更多人在一個既專業又輕鬆的平臺看到京劇、感知京劇之美。
不過,相比於此前搭載流行文化的“驚鴻一瞥”,擺在面前的問題不可迴避——致力於彰顯傳統文化之美的戲曲一旦成為了主打輕鬆娛樂網絡綜藝的絕對主角,是否會產生“水土不服”?是否讓年輕人直接“選擇性忽視”?
對此,王珮瑜的看法是,從京劇二百年的歷史來看,它本就是從大眾的生活中走來,人們愛看戲,愛的正是戲文、聲調、故事能夠娛人娛情,所以她表示,以綜藝的“娛樂性”對接京劇,不是妥協,恰是迴歸。
而一次親身參與“瑜老闆”京劇清音會演出的經歷,也打消了節目製作團隊的顧慮。能夠容納一千多人的劇場,不僅座無虛席,更是能夠實現《空城計》裡“我站在城樓觀山景”這一經典唱段的全場大合唱。原來,京劇也可以在年輕人中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力,實現流行音樂演唱會級的熱烈氛圍。這也印證了,推出面向“網生代”的京劇綜藝,或許正當其時。
“脫口秀+表演”,這是團隊最終敲定的節目形式。作為一門舞臺藝術,表演是京劇精髓。因此,無論怎樣的節目形式,都不能缺少這一環節——這成為王珮瑜的堅持。當然,在當代傳播京劇,需要打破各種壁壘,讓年輕人對它不再陌生,逗趣的“金句”必不可少。儘管錄製時正值三月復工伊始,節目還只能“雲錄製”的方式,錄製現場只有工作人員“捧場”,可20多分鐘講述後,王珮瑜依舊穿戴妥當,完成了一段劇場級的《文昭關》唱段,給節目留下餘韻悠長。
綜藝與網劇情節互為補充,讓“瑜式金句”擲地有聲
不過,開闢一檔節目容易,但要在海量綜藝中脫穎而出“被看見”,單靠王珮瑜一個人的“流量光環”是不夠的。過去在不少衛視,也曾推出各類主打戲曲的綜藝節目,投入的製作不小,名角也不少,但是往往很難持續長時間的熱度,至於將綜藝粉絲轉化為劇場觀眾,更是難上加難。
《瑜你臺上見》策劃、錄製期間,正值《鬢邊不是海棠紅》籌措播出。這部劇講述的就是京劇名伶與愛國熱血商人振興國粹京劇和愛國救國的傳奇故事。王珮瑜與該劇出品人於正相熟,所以一拍即合攜手合作——節目中以電視劇的情節為引入,以更具象的畫面使王珮瑜的講解更生動,而節目也可以為《鬢邊不是海棠紅》作必要的知識補充,帶給觀眾更豐富的體驗。
在週日播出的最新一期中,王珮瑜聚焦戲服。節目首先就引用了《鬢邊不是海棠紅》的情節。劇中名角兒“商老闆”蹲下身子用放大鏡細細檢查戲服,大喊“抽絲了”。面對老闆“一根線頭”的不以為然,名角兒要求戲服重做:“《戰金山》穿的行頭,梁紅玉還沒出徵呢,自個兒的盔甲就散了線。”
“矯情!這不就賣家最討厭的買家差評嗎?”借用當下網購語言的調侃過後,王珮瑜馬上話鋒一轉,“矯情也是講究,是‘為戲痴狂’的表現。”藉著劇中角色為戲服一擲千金又錙銖必較的勁頭,她進而普及,將水袖、護領、厚底這些京劇行頭娓娓道來。知識科普過後,她也不忘揭秘:“梅先生平日生活簡樸,可臺上非常講究,相傳他當年的一件私人行頭,(換算下來)相當於(現在的)350萬元!”聯繫自己和同行將積蓄用於購買行頭獲得的滿足,王珮瑜套用一個流行詞“精緻窮”,為心中所愛變窮,“窮得明明白白,但也活得開心閃亮”。網友在彈幕給出更深感悟——“戲曲演員的心靈滋養——戲服”。
當網友感慨著更理解劇中“商老闆”的“矯情”,或許也就距離理解當代戲曲演員的堅守與執著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