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小學同學丁佑君

憶小學同學丁佑君

  近日,單位領導組織我們退休職工前往五通橋參觀丁佑君烈士紀念館,進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

  主題教育。此館坐落在林木蔥籠的菩提山上,於1985年9月19日落成,館名由胡耀邦同志題寫。紀念館落成那

憶小學同學丁佑君

  天,中共五通橋區委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會場就設在紀念館門前。出席典禮的除區委領導外,還邀請了許多知名人士,以及中小學師生參加。我和蔣崇新二人作為丁佑君烈士的同學代表,被特邀參加典禮,並坐在主席臺上。蔣崇新是丁佑君在通材中學讀初中的同學;我不僅是丁佑君在民彝小學讀初小的同學,而且還是與丁佑君同住在瓦窯沱一條街上的鄰居。紀念館門前豎立著一尊丁佑君烈士的漢白玉雕像。當我站在雕像前留影時,對她的回憶由然而生,許多童年往事徐徐地湧上心頭!

憶小學同學丁佑君

  丁佑君烈士大我兩歲,我們同住在一條街上,她媽媽同我母親很熟悉,是街坊鄰居,天天見面。童年時我習慣稱呼她為“丁三姐”。上世紀三十年代後期,我和她都在五通橋高壩子民彝小學讀初小,是同學,但她要高我一個年級。民彝小學的校規很嚴,為了對學生的安全負責,學校規定,放學時學生必須在操場上集合站隊,由老師訓話。凡是家住在同一條街上的學生,不分年級高低,都要站成一列,並由老師指定一名學生為路長,負責整隊。老師訓話完畢後,校工才打開校門,各路學生則依次有序地走出校門。每當行走到學生的家庭附近時,該學生則自行離隊安全回家。

  我們有很多同學的家都住在瓦窯沱街上,除了丁佑君和我之外,還有其他十多位同學。每天放學我們都要站成一列,同走在一條街上。從民彝小學到瓦窯沱大約有1公里路程。我們行走在路上時,男生總是沿途打打鬧鬧,很不安靜,而丁佑君等女生則非常文雅,從不嬉笑打鬧,尤以丁佑君同學最為嫻靜端莊,她說話時輕聲細語,非常靦腆。在女同學中,她和周懿芹的關係最為密切,因她二人都出生在鹽商家庭,不僅兩家相距很近,年齡又同歲,而且在家裡的排行又都是第三,同學們都稱呼她二人為“三姐”。她二人同在通材中學初中畢業後,又同時到成都去讀高中。1949年下半年,由於國內戰爭形勢緊張,周懿芹於11月返回五通橋家中,而丁佑君則留在成都。兩人分別後,先後走上了革命道路。周懿芹返回五通橋後不久,1949年12月16日樂山獲得解放,她隨即在12月底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並於1951年3月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丁佑君則在成都解放後,於1950年1月參加了西康人民幹部學校,在西昌地區擔負徵糧任務,1950年9月19日她被匪徒殺害,為國捐軀,名垂青史,時年僅19歲。

憶小學同學丁佑君

  丁佑君烈士英勇就義,光榮犧牲的事蹟,我是1952年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從詩人高纓寫的長詩《丁佑君之歌》中得知的。我和丁佑君烈士雖然只同學兩年,但她那嫻靜溫和的美好形象,永遠都活在我的心中!我為有這樣一位小學同學、街坊鄰居而驕傲。她那天真無邪視死如歸的品徳,和充滿著溫柔正氣的眼光,是激勵我奮進的力量,她永遠是我敬重的“丁三姐”!


來源:三江都市報,作者:張忠凱

憶小學同學丁佑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