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糊塗雞

文丨徐欣祥 編輯丨文姐


在廣饒縣的東北鄉(主要是指央碼二頭諸村)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小吃-——“糊塗雞”。這道普通的莊戶菜,在當地人們的心目中,久負盛名,被認為是一道比較高檔,老少皆宜的美味佳餚。

莊戶人家與生俱來即有吃苦耐勞,節衣縮食,勤儉持家的優良傳統,早年的日子自不必說,即使在如今家家都過上衣食無憂富裕的日子,平常時候也很少有人家做糊塗雞這道菜。否則會被鄰居街坊恥笑是“不過日子”的主兒,可是隻要逢年過節,或有婚喪嫁娶打牆蓋屋之類的大事,糊塗雞則是一道必備的菜餚。只要有糊塗雞這個硬菜才稱得上是好酒席,不只是客人或幫忙的人心滿意足,也顯示出主人熱情好客,辦事實在大方,是倍兒有面子的。

集體生產時,每到秋種時節,各村都要請公社拖拉機站的人來給生產隊耕地,那時候,機站的司機可是人人都羨慕的美差,各方面的招待是萬萬不能馬虎的,稍有不周,司機就會消極怠工,不只是耕地質量不好,還讓你費時費力,“吃了桑葉做不了繭”。要知道,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哪,誤了農時,可是天大的事兒,不等拖拉機站的人來幹活,大隊早已找好廚師,安好伙房,菸酒糖茶備好,各種菜類買齊,天天好酒好煙伺候,頓頓雞鴨魚肉管夠,特別是糊塗雞這到“莊戶菜”那可是每天必備,頓頓必上。難怪有人問司機吃的什麼飯時,有的會恣麼洋腔地說:莊戶人家能有啥好飯,還不是天天和黃鼬打仗。

過年吃糊塗雞早已成為廣饒東北鄉人過日子的習俗,無論日子多難,都盡力想方設法吃上頓“糊塗雞”,尤其大年初一中午,十有八九的人家就燉“糊塗雞”。不只是為勞累了一年的老少改善一下生活,更是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期盼在新的一年裡大吉大利,事事順心如意,闔家平安幸福。只要能吃上糊塗雞,大人們的心才踏實,孩子才高興,那才算是過了個好年。過年親戚朋友來串門,能有“糊塗雞”招待客人,那也是一件很有臉面的事兒。難怪在割資本主義尾巴的那些年月,家庭主婦還是想盡辦法偷偷摸摸的養只公雞,留待過年用。

據這裡的老人們講,廣饒東北鄉人做糊塗雞由來已久,並逐漸成為當地人的風俗習慣,逢年過節或有什麼特殊事兒都得做糊塗雞。原本做糊塗雞沒有什麼深奧技術,更沒有什麼祖傳秘方,其實都是讓一個“窮”字逼的人們琢磨出來的方法。

早些年老百姓的日子窮,莊戶人家更是老太太的鞋錢(前)頭窄,再加本就有省吃儉用的生活習慣,如果沒有特殊事兒,誰家能捨得殺雞吃?偶爾有什麼“大事兒”才能殺只雞。可清燉一隻雞舀不了兩三碗,三五個人吃,吃不了幾口就光了。若把肉塊放到麵糊中糊塗糊塗,再加上雞蛋放到油中炸一下,數量就要增多兩三倍,經過長期的摸索改進,成為如今老幼皆宜,人人喜歡的糊塗雞了。

人往往都有“眼高手低、眼巧手拙”的毛病,有些事看著容易做著難。殺雞看著是特簡單的小活兒,可做起來也不易。會殺雞的人用左手攥住兩隻翅膀,順便捏住雞冠子,讓雞的頭仰起來,右手用刀往雞下頦處只割一下,然後將雞的雙腿提起來,待雞血流盡,將雞扔到地上,雞會連撲楞帶蹦躂一陣子才會死去,據說只有撲稜蹦躂一會兒其肉才好吃,究竟是啥原因?很少有人說清楚。煺雞毛要用現燒的開水,一邊倒水一邊翻弄,否則會將雞皮燙掉。雞毛煺乾淨之後,即開膛扒出五臟,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即可以剁塊了。剁雞時要挺起手腕一刀一塊,利利索索,有的幾刀才剁一塊,吃的時候容易有碎骨頭。


我頭一回殺雞,那是母親用大半年時間餵養的一隻紅花公雞。約莫有四斤多,那隻雞長相威武,羽毛油光發亮,渾身像披著綢緞,著實美麗漂亮,十分惹人喜愛。我又從來沒有殺過雞,真是下不去手。可春節臨近,家家都忙,不好意思請人幫忙,狠狠心,還是自己把它殺了吧。我左腳踩著雞的兩隻翅膀,右腳踏著雞的兩隻爪子,一手拿刀,一手攥住雞頭,連割了幾刀,雞血才如泉水般噴出來,眼看氣管都要斷了,可那雞一股急勁一隻爪子從我腳底下抽出來,將盛雞血的碗蹬翻,鮮血灑了我一鞋,我立馬將它扔出去,它不但沒死,反而連跳帶飛上了牆頭,歪著頭,瞪著眼,嘴裡還發出“咕嘎,咕嘎”的叫聲,好似在向我示威。這我才知道,殺雞也是有竅門的,什麼事兒也是看著容易做時難呀!

將剁好的雞肉先放到清水中浸泡一會兒,撈出來漓盡其血水,再放到麵粉中“糊塗糊塗”,然後放入攪拌好的雞蛋中調拌均勻,才能放到油鍋裡炸,炸糊塗雞要掌握好火候,火大了易發糊變黑,火小了費時顏色也不好看。


散文丨糊塗雞


炸好的糊塗雞大都燉著吃,燉雞肉要一次添足水,先把大料薹片等調料放全,待水燒開後再把雞肉放上,大火燒半個小時左右放上鹽,倒上醬油,然後文火再燒一個多小時,待出鍋前加上點醋,放上點蔥絲,稍微一燜就可以出鍋了。盛到了碗裡後再撒點韭菜或蒜苗末,淋上點香油,就可以上桌了。

有燉糊塗雞的,一進巷子就聞著香,真是一家燉雞,四鄰飄香。燉的好的“糊塗雞”,色澤金黃,油光發亮,入口即化,油而不膩,嘴一咂摸,骨肉分離,大塊朵頤,香滿唇齒。真是讓人垂涎欲滴,大增食慾。據傳,有一家借鄰居家待客,有個幫忙的用傳盤端著兩碗糊塗雞上菜,雞肉在碗裡悠悠地顫動,送菜人瞅著雞肉說,不用你輕哆嗦,拐過牆角去,我就治得了你。一轉過牆角,見前後無人,低頭即吸到嘴裡一塊雞肉,一咂摸,吐出骨頭嚥下肉,就如沒吃東西一樣。

小時候,剛交臘月,孩子們即掰著指頭盼著年來到。其實盼的就是吃好點的飯,尤其是盼著年初一中午吃那點糊塗雞。那時候,多數家庭人口比較多,可能殺一隻雞也就是算不錯的戶了。即是這一隻雞炸了之後也不能全燉了,還得留下些準備招待客人。因為肉少分不著,一般是再放上些地蛋、山藥或粉皮之類的摻貨。至於雞頭,雞血,雞爪之類的雜貨,是斷不能讓孩子們吃的。大人說,吃了雞頭結婚時會下雨,吃了雞血臉上會長雀斑,吃了雞爪子上學時寫不好字。其實那都是大人們捨不得吃好肉,只吃點雞下水貨而騙孩子們的謊話。

如今,經濟發展了,莊戶人家的日子也富足了,腰包也鼓起來了。市場超市的食品琳琅滿目,花樣繁多,什麼烤鴨、酥骨鴨、鹽水鴨;什麼燒雞、餚雞、五香雞,應有盡有,想吃啥買啥。可吃起來就是不如糊塗雞解饞,可心可口,舒坦愉闊。若是為其說句廣告語的話,可以這麼說,“東北鄉的糊塗雞,越吃越願吃”。“不吃不知道,吃了還想要”。親愛的朋友,你若願吃糊塗雞的話,請來廣饒縣東北鄉做客吧!


作者簡介:徐欣祥,東營市廣饒縣大碼頭央一村人,已進入古稀之年。小學文化,從小熱愛閱讀及寫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