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命運

真的有命運這個東西嗎?如果不是如魯濱遜一樣獨居荒島,個人只要居住於社會之中就逃不脫因各種條件造成的等級劃分,由此決定一個人的財富多寡或權利大小,從而決定這個人的社會影響力,也許這就是命運。

1.大部分個體的實際命運僅僅是達到了滿足溫飽的脫貧線,這個是由博弈理論決定的並滿足正態分佈,因為社會財富相對固定只有極少數贏家能通吃大部分資源進化成壟斷層,而絕大部分個體資產稀少只能出賣勞力由此成為壟斷層的賺錢工具,同時社會經濟並不是線性發展而是週期波動導致企業的盛衰循環,由此造成勞動力的供過於求,因此勞動者的相對財富越來越少。

2.科技是在不停演化,但是二十年來的現狀是實體科技進化不大虛擬科技日新月異,實體科技之所以難搞就是投資大風險大不能迅速賺錢,而虛擬經濟投入相對小見效快就如如開快餐店,而由虛擬科技支撐起的網絡經濟領域造就了阿里、騰訊、美團等少數巨頭,這些巨頭利用網絡入口優勢佔據巨大流量曝光率極高,但是認真想一想他們的獲利模式就是平臺收費提成模式,實質是利用巨大的流量往復賺錢,從而形成新的財富寡頭,而眾人成為虛擬平臺的消費者,過渡消費導致勞動者制窮。

3.最可悲的是普通人的命運被固化在大腦神經通路中,因為貧窮而高壓的求生過程導致大腦邊緣體的過渡運用和皮層抑制,邊緣體中的基地神經節和杏仁體過渡激活導致神經兮兮,大腦神經遞質在腎上腺素和多巴胺之間隨時切換,人變成恐懼或慾望的機器而喪失共情和理智能力,從而變的不理性衝動短視並唯利是圖,這些再經過數次實踐的反覆就會以人格信固化在潛意識中,從而形成所謂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