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明與遊牧民族的殺伐征戰,為什麼到清朝就突然消失了?

關鍵詞:中國歷史 清朝 康熙雍正乾隆 中原文明 遊牧民族 蒙古

中國上下5000年,從春秋戰國到清朝入關,遊牧民族跟中原文明的殺伐征戰,2500多年來就沒有停止過,長城也是為了阻擋北邊的遊牧民族對中原文明的入侵而修建的,結果收效甚微,漢朝時的被迫多次和親匈奴,三國後遊牧民族對西晉王朝的傾覆,還有北魏政權拓跋氏飲馬長江,金朝政權完顏氏滅亡北宋,南宋末年的崖山海戰,直到元朝遊牧民族第一次戰勝中原文明統一了全國,之後的朱明王朝才又代表中原文明重新奪回了中央王國的統治權,但還是爆發了"土木堡之變"導致明英宗直接被擄,整個朱明王朝的後期呈現了北擄南倭的局面。

中原文明與遊牧民族的殺伐征戰,為什麼到清朝就突然消失了?

明朝初年的疆域圖

上億年的時間,喜馬拉雅山的造山運動,造就了今天的青藏高原,而青藏高原的存在則深刻影響了中國形成西邊高,東邊低的大致地理構造,進而決定了中國大陸東西南北方各不相同的多姿多彩的環境氣候,並最終表現為黃河以南以農耕民族為主,北邊則是遊牧民族主宰,東北邊是漁獵民族的天下,西北和西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天山南北以及青藏高原則是農牧民族混合為主導。

中原文明與遊牧民族的殺伐征戰,為什麼到清朝就突然消失了?

青藏高原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國大陸的地理構造

長久以來,因為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南方的農耕文明發展得更加富有和先進,而其他以遊牧民族為主的地區則相對落後很多,尤其到了冬天,極為寒冷惡劣的自然環境便會迫使物資嚴重缺乏的遊牧民族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一次次突破長城的防線進攻更加先進富裕的中原文明,以掠奪的方式獲得能讓自己繼續生存繁衍下去的物資,所謂的中原文明與遊牧民族的永恆對抗就是這樣在各個朝代間不斷上演的。

中原文明與遊牧民族的殺伐征戰,為什麼到清朝就突然消失了?

巍峨雄偉的青藏高原,自然環境也極其惡劣

中原文明對抗遊牧民族幾乎成為了自秦始皇以後中國歷史發展的主線,也決定著眾多王朝的興衰更替和榮辱成敗。但是到了清朝,困擾中原文明數千年的草原部落威脅,卻突然消失了,這又是為什麼?

清朝之所區別於中國的其他朝代,成功結束這種永恆對抗,主要是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長達百年以上的奮戰努力才換來的。

中原文明與遊牧民族的殺伐征戰,為什麼到清朝就突然消失了?

康熙:噶爾丹,你在哪?

一、蒙古諸部各自為戰 ,清朝與其聯姻結盟

明末清初,蒙古草原重新又回到了一盤散沙,各自為戰的狀態,以大漠為中心點,大漠以北,被稱為漠北蒙古;大漠以南,則有科爾沁、察哈爾、土默特等部落,主要分佈在今天的內蒙古境內,大多屬於以成吉思汗為代表的黃金家族的嫡系後代,被稱為漠南蒙古;大漠以西,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天山以北、青海、內蒙古西部等地區則主要分佈著準噶爾、和碩特、土爾扈特等部落,被稱為漠西蒙古,也叫衛拉特蒙古。

這些部落之間政治上互不統屬,軍事上則互相攻伐,誰也不服誰,儘管如此,蒙古諸部仍然保留著令明朝軍隊不敢小視的強大戰鬥力,但是清朝早期的領導人卻從局勢中看到了徹底控制蒙古諸部的希望。

中原文明與遊牧民族的殺伐征戰,為什麼到清朝就突然消失了?

明朝末年,努爾哈赤的後金在東北強勢崛起

清朝與蒙古貴族之間,從努爾哈赤時開始,就一直在進行著不間斷的聯姻,比如歷史上著名的孝莊太后就來自蒙古科爾沁部,還有後來的十三阿哥胤祥的母親則來自蒙古喀爾喀部;清朝對他們的貴族首領許以高官厚祿,對他們的部落則許以清朝通過征戰贏來的肥美草原,如此聯姻結盟、厚恩賞賜,令蒙古諸部在親情、感情和血緣上都親近滿清,以壯大自身的實力同時達到滿蒙聯姻,牢不可破的最大效果。

中原文明與遊牧民族的殺伐征戰,為什麼到清朝就突然消失了?

《康熙王朝》中孝莊太后和蘇麻拉姑

第二,從俗從宜,各安其習

清朝對漠南、漠北、漠西蒙古諸部的管制,則顯得極為靈活,總原則就是"分而治之"。對東北地區的蒙古諸部主要採取軍府制,首領是將軍,直接對皇帝負責;對漠南和漠北的大部分蒙古諸部,則主要採用盟旗制來管轄,按照今天的說法,盟相當於省級單位,而旗相當於縣市一級的基層單位,整個盟由不同的蒙古王公來統領,而蒙古王公則直接對蒙古大汗也就是清朝天子負責;而對漠西蒙古則採取了札薩克制,此外對新疆那裡的維吾爾族採用的是伯克制,並且朝廷三令五申蒙古諸部只能在中央朝廷規定的部落聚居點上安營紮寨,不允許隨意更換聚居地,也嚴禁各個部落之間為了搶奪草原而互相攻伐,草原領地的劃分權力和蒙古諸部的協調權只能在朝廷,由朝廷酌情統一劃分管轄,另外,加上當時蒙古地區盛行的喇嘛教在思想上起到的麻痺作用,這些舉措在極大地限制蒙古諸部的流動自由的同時也禁錮住了他們思想上的自由,最終從根本上將蒙古諸部徹底給管制住了。

中原文明與遊牧民族的殺伐征戰,為什麼到清朝就突然消失了?

康熙皇帝親征準噶爾

第三,武力征服

清朝對蒙古諸部落的統治,主要手段就是和親和懷柔,如果都不管用,那麼清朝馬上訴諸武力,以戰爭的形式來完成對蒙古諸部落的征服,放眼整個清朝,對蒙古諸部和其他邊疆地區反叛者的出兵征伐次數,在百餘起以上,比如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康熙三次親征準噶爾了。

中原文明與遊牧民族的殺伐征戰,為什麼到清朝就突然消失了?

《康熙王朝》中的噶爾丹

清朝的統治者大多都非常善於團結大多數,孤立少數,然後分而擊之,各個擊破,比如康熙皇帝就是個中好手,在親征準噶爾前,康熙先收復了東南方的臺灣島,以防後院失火,從1690年開始用了6年時間做財力、物力、人力等的各種親征準備,然後戰略上再利用漠南、漠北諸部對準噶爾不滿的內部矛盾,將漠南漠北的蒙古諸部拉入了自己的陣營,壯大了己方的勝算,再通過威逼利誘迫使準噶爾的外圍部落儘可能保持中立,最後就是集中主要的兵力物資,攻打準噶爾的主力部隊,康熙皇帝經過三次親征,才勉強解決了準噶爾對清朝的威脅。可見武力是清朝征戰各方的最堅強的後盾。

中原文明與遊牧民族的殺伐征戰,為什麼到清朝就突然消失了?

康熙三次親征準噶爾才剿滅噶爾丹

從後金時的努爾哈赤開始,清朝諸帝經過100多年的文攻武鬥,終於在乾隆中期徹底征服了蒙古諸部,西藏和新疆等地的民族部落也盡數臣服,2000多年來,來自北邊的遊牧民族對中原文明的威脅也就此被徹底終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