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星”城市激活區域經濟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多個省份擁有2個或更多經濟體量接近的中心城市——“雙子星”城市激活區域經濟

在中國,多個省份有經濟強市與省會城市平起平坐的情況。一個是省會城市,一個是國家計劃單列市或區域中心城市;一個政經資源集中,一個經濟基礎好……這些城市,常被稱作“雙子星”城市。

同一省份的“雙子星”城市,是如何競爭與合作的?“雙子星”對於區域經濟的帶動有哪些好處?記者進行了採訪。

你追我趕

“雙子星”城市活力足

“雙子星”城市激活區域經濟

4月17日,在山東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自動導引車來回穿梭運送出口的集裝箱。張進剛攝(人民視覺)

陳海鵬和陳海濤兄弟倆出生于山東東營,長大後,一個去了濟南工作,一個在青島生活。

問起青島和濟南哪個更好,兄弟倆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濟南跟青島比,我覺得最大的優勢是省會的優勢。作為省政府駐地,濟南在山東人心目中的地位還是比較重的,各方面的人才、資源還是最先集聚到這裡來。另外,濟南的交通優勢也比較明顯,鐵路公路最為突出,飛機稍弱,但也在持續改進。”陳海鵬說。

陳海鵬如今是一名大學老師,結婚生子紮根濟南。在他眼裡,現在的濟南正是各方面發展最好的時候。“去年以來好消息不斷,例如合併了原來的地級市萊蕪市,體量更大了;成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3個重點區之一,也是山東自由貿易區3個重點地市之一;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計劃著進一步擴大朋友圈,促進同泰安、濱州、德州等地市的一體化進程。現在濟南人的心氣兒比較足,覺得濟南在省內有底氣了。”

日常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多姿多彩了。“我2004年剛來濟南的時候,甚至找不到小劇場看話劇,這在北京是很平常的事情,那時候在濟南卻很罕見。現在,濟南有了好幾處大型演出劇院,雖然演出劇目的數量、頻次與廣州、武漢、南京、杭州等省會城市相比還有差距,但好在不斷進步。”

而在陳海濤眼裡,青島有的吃有的玩,就業機會也多,是個宜居又宜業的城市。“我更喜歡青島,有山又有海。夏天可以去海水浴場遊游泳,爬爬嶗山,再來一頓海鮮大排檔,別提多舒服了!到了冬天,不去海邊玩,可以去逛逛臺東、中山路。”陳海濤認為,除了好玩,青島作為重要的港口城市,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城市發展前景也好。

濟南和青島,一直是山東省的“雙子星”,一個是省會城市,另一個經濟總量更大、區域經濟影響力更突出。

在中國多數省份,省會城市往往“一枝獨秀”,不僅政治文化資源集中,經濟總量也遙遙領先於省內其他城市。不過,也有部分省份擁有2個或更多經濟體量接近的城市,比如遼寧省的瀋陽和大連,浙江省的杭州和寧波,廣東省的廣州和深圳、江蘇省的南京和蘇州。一些省份不僅是“齊頭並進”,甚至是“三強爭進”,比如福建省的福州、廈門、泉州。這些“雙子星”城市在經濟增長、投資項目、城市建設、吸引人才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的競爭。值得關注的是,擁有“雙子星”城市的省份,經濟相對也更具活力。

優勢獨特

更易與省會形成“雙子星”

“雙子星”城市激活區域經濟

3月18日,江蘇蘇州吳江區新湖明珠城鬱金香公園內的50萬株鬱金香美麗綻放,吸引遊人前來欣賞。闕明芬攝(人民視覺)

在擁有“雙子星”城市的省份,人們習慣於對這些城市的方方面面做比較,而城市之間也事實上形成一定的競爭之勢。

2019年的地方經濟數據出爐後,蘇州市地方GDP穩居全國前十,位居第六,僅次於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而前五名的城市有3個直轄市,一個省會城市、一個計劃單列市。這讓蘇州格外引人注目,也讓蘇州市民很自豪。

宋梓天大學畢業來到蘇州從事金融工作,5年前買了房結了婚,如今孩子已經3歲了。“說起蘇州,很多人都會覺得是個風景秀麗的旅遊城市。但作為市民,我更看到了蘇州的經濟總量大、企業活力足、就業空間廣、產業層級高,交通發達,生活便利。”

但在江蘇省內,省會南京的地位和影響力,誰也不能否認。從事新聞文化工作的寧曦說:“南京作為江蘇省會,各類資源都比較多。作為六朝古都,歷史底蘊豐厚,旅遊資源也豐富。我感覺南京發展空間很大,省會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南京和蘇州這對“雙子星”其實各有千秋。看經濟總量,2019年全年,蘇州市19235.8億元,高於南京市14030.15億元,可謂領先不少;但看增速,南京增速約8%,高於蘇州約6%的增速,南京的勢頭的確很猛。

為何有些省份會出現這樣一對引人注目的“雙子星”?通常具備哪些條件?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出現‘雙子星’城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跟歷史發展的基礎條件、區位條件,城市發展的綜合要素,新時期國家區域政策、產業政策等,都高度關聯,因省而異,因地區而異。

首先,中國各個省份的人口規模都非常大。例如,2018年,廣東省常住人口約1.1億人,江蘇省約8000萬人,遼寧省約4400萬人,福建省約3900萬人。“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不止一個大城市,出現多中心的狀況。”張建平分析。

其次,省會城市往往選址在全省地理位置比較居中的地方,既是行政中心,也慢慢會發展成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但同時,在傳統的經濟大省內,省內通常還會有一些城市過去經濟基礎就比較好,經濟總量比較大,甚至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區位經濟優勢和產業集聚優勢更為顯著。比如深圳是中國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寧波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寧波港的貨物吞吐量穩居全球前三名;蘇州靠近上海,區域優勢獨特,長期是中國利用外資的領先城市;青島也是重要的沿海城市,青島港同時是排世界前十名的大港。

此外,與行政管理體制也有關係。省會城市往往有更多更好的資源聚集。同樣,計劃單列市作為副省級城市,在公共資源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也獲得了很多資源,得以更快更好地發展。

競爭合作

把握平衡共同發展

“雙子星”城市激活區域經濟

3月20日,浙江杭州西湖畔的櫻花競相盛開,春意盎然。丁俊豪攝(人民視覺)

“雙子星”城市的存在,對區域經濟發展有哪些好處?

“從高質量發展方面來看,出現‘雙子星’城市好處多多。”張建平分析。一方面,可以促進城市間競爭,在吸引人才、吸引產業、吸引資金等方面進行比拼,塑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從而使得彼此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另一方面,著眼於中長期發展,預計中國城鎮化水平還要繼續提升,未來將有大量居民從農村和三四線城市繼續向一二線城市轉移。在這個過程中,“雙子星”城市也給居民提供了更多生活和就業選擇。

很多人注意到,“雙子星”城市不僅自身發展勢頭好,對人才和投資的吸引力足,而且各自帶動周邊中小城市,最終在省內形成活力旺盛的“城市群”,彼此間合作深入,要素流動暢通,對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積極作用。“總體來講,省會城市和經濟主導的城市或者計劃單列市錯位發展,對本省和整個區域的發展都有很大的貢獻。”張建平說。

不過,近年來鄰近城市爭奪項目及資源的事情也時有發生。陳海鵬談到:“‘雙子星’城市如果良性競爭,肯定是好事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但城市之間得協調好、定好位,如果惡性搶奪、相互扯皮就不好。”

專家認為,未來“雙子星”城市如何把握競爭與合作的平衡,是能否實現“1+1>2”的關鍵。

張建平表示:“一般來講,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之間的關係不僅是單純的經濟上你追我趕。在很多項目的運作以及全省發展過程中,需要更多的協調和溝通,應當做好頂層設計。”他舉例,現在很多省份已經擁有了自由貿易試驗區這個平臺,“雙子星”城市分別有相應的片區。新的改革開放舉措,同一區域內的大城市要注意優勢互補,合作互動,既良性競爭,更良好協作配合,以改善營商環境為主要抓手,在競爭中共同成長。

近年來,中國多次出臺政策,明確將大力推進城市群建設,優化發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重要節點城市等中心城市,優化重大生產力佈局。專家分析,“雙子星”城市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未來中國可能有更多的優勢城市崛起,而不是湧向少數幾個大城市。“齊頭並進”“星光同耀”將更有利於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記者 徐佩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