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龍興之地,齊白石94歲欣然為之題匾,原來還應了他所請

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詩經.大雅·文王》

今年以來,市面上流傳一幅晚年齊白石所書“周舊邦”三個篆體大字, 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其背後的故事也揭開了一段鮮為人知的傳奇往事:該作品竟與大名鼎鼎的西北將軍鄧寶珊有關;原來鄧將軍也喜歡書畫,還熱愛收藏。

周朝的龍興之地,齊白石94歲欣然為之題匾,原來還應了他所請

齊白石(1863~1957) 篆書“周舊邦” 68×137cm紙本 鏡片釋文:周舊邦。題識:九十四歲齊白石書。鈐印:齊璜之印、悔烏堂

齊白石晚年的篆書大字,磅礴大氣,老筆紛披,俱顯這位不世出的藝術家人書俱老的境界。“周舊邦”尺幅68cm×136.8cm,達8.4平尺,三字蒼勁厚重,典雅大方,結體樸實,既顯示出對前人古蹟之敬仰,又不負故人之託,十分精心。在齊白石晚年的書跡中,洵為代表之作,收錄在1996年出版的《齊白石全集》第九卷。本件作品署款“九十四歲齊白石書”,齊白石生於1863年(同治二年癸亥),但因他有著名的75歲“瞞天過海法”,此後年齡均虛報兩歲,故此件當為1955年所書。

周朝的龍興之地,齊白石94歲欣然為之題匾,原來還應了他所請

“周舊邦”的來歷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這句出自《詩經》的古老句子,千百年來為國人所熟知,尤其是其中蘊涵的革新、進步等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從上古經典《大學》、《易》一直到近代仁人志士,代有發揮。但很多人不知道,“周雖舊邦”乃實有其地,周舊邦木坊,坐落於甘肅省慶城縣,始建於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為紀念週先祖在慶城教民稼穡、削土築城等歷史功績而建。木枋簷下正中鑲匾,匾面正書“周舊邦”三字,是明代隴東地方先賢、著名書法家胡纘宗所題。

周朝的龍興之地,齊白石94歲欣然為之題匾,原來還應了他所請

慶城縣隸屬於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慶陽素有“隴東糧倉”之稱,早在四千多年前,周的部落首領不窋率領族人遷移到此,開啟了農耕文明的先河,此後周的祖陵亦在於此,周文王、周武王亦崛起於此,因此慶陽是周朝的龍興之地。明代弘治年間,為紀念週先祖的功績,地方官修築了周舊邦木坊,直到今天仍是一處著名的文化旅遊勝地。

周朝的龍興之地,齊白石94歲欣然為之題匾,原來還應了他所請

周舊邦木坊,位於慶城縣慶城鎮南大街水利局家屬樓北側。木坊為門洞式木結構建築,坐北向南,四柱三門,東西長14米,南北寬42米,高12米,佔地面積約70平方米。以四根通項立柱支撐,立柱前後砌人字型輔助支撐石樁一對,主體為五層斗拱疊塞鑲砌負託結構,坊頂鋪青瓦,飾五脊六獸及花紋等,簷下正中鑲廈,匾面正書“周舊邦”三個大字。木坊建於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主體保存完好,氣勢宏偉,建造工藝精巧,對研究明代木坊建築具有重大價值。甘政發(1993)60號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年被國務院核定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朝的龍興之地,齊白石94歲欣然為之題匾,原來還應了他所請

齊白石應鄧寶珊將軍所請寫匾

旅居京華的齊白石,為何會為遠在西北的名勝寫下這件橫批?這還要從他與西北軍著名將領、甘肅人鄧寶珊將軍說起。

在國人耳熟能詳的電影《開國大典》裡,鄧寶珊是北京和平解放的樞紐人物,通過他,中國共產黨與守城的國民黨傅作義部隊取得聯繫,最終促使傅作義起義,北京得以和平解放,歷史文化古城免於戰火,功莫大焉。事實上,鄧寶珊的履歷遠不止“和平使者”。

周朝的龍興之地,齊白石94歲欣然為之題匾,原來還應了他所請

鄧寶珊將軍

鄧寶珊(1894—1968),名瑜,以字行,甘肅天水人。他是民國時期西北軍的重要將領,早年參加同盟會,後為國民黨上將。長期主政甘肅,抗戰期間,曾經多次到延安會晤毛澤東、周恩來。新中國成立後,鄧寶珊國防委員會委員、西北軍政會委、甘肅省長、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等職務。

周朝的龍興之地,齊白石94歲欣然為之題匾,原來還應了他所請

1944年12月22日,毛澤東在給鄧寶珊的信中說:“去年時局轉換先生盡了大力,我們不會忘記。”“八年抗戰,先生支撐北線,保護邊區,為德之大,更不敢忘”。

周朝的龍興之地,齊白石94歲欣然為之題匾,原來還應了他所請

毛主席信函

1984年11月,在民革中央紀念鄧寶珊誕辰九十週年時,王震同志說,鄧寶珊是“中華民族著名的愛國將領”,“中國共產黨的忠實朋友”。

鄧寶珊被稱為智囊型人物,他不僅擅長軍事謀略,亦熱愛文化藝術,尤其喜歡與藝術家交往。其後人鄧引引回憶說:

“父親愛好戲曲、書畫,曾雲遊大江南北,廣交朋友。他的朋友圈還有知識界和文藝界人士,包括舊時代的文人雅士,“五四”以來和30年代以來的專家、學者、作家、記者、畫家和演員等。他和齊白石、陳半丁、梅蘭芳等人交誼很深厚。

周朝的龍興之地,齊白石94歲欣然為之題匾,原來還應了他所請

鄧寶珊書法

抗戰勝利後,父親結識了畫家齊白石。當時的齊白石並沒有後來那樣廣受重視,父親卻因喜好他的畫而經常登門看望,還互相討論畫作。齊白石深為感動,有一次從畫框中拿出他最得意的一幅題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山水畫軸送給父親,父親以四百大洋作為酬謝。

父親對國畫有強烈的愛好和鑽研的興趣,提起歷代名家,如數家珍。小時候,父親常與我一人拿著畫軸的一邊,津津有味地給我講解他收藏的字畫。”

據研究者考證,鄧寶珊是在40年代與齊白石相識,鄧將軍十分欣賞白石老人的書畫藝術,多次購藏,內戰期間,因不在北京,還特請傅作義去看望齊白石、陳半丁,傅將軍亦重值購藏二位藝術家的作品,以解燃眉之急。冠蓋滿京華,不論政商文學,各界名家均不乏折節下交齊白石的掌故逸事,而他晚年與鄧寶珊可謂相交莫逆:鄧寶珊極為推崇齊白石,一生購藏白石精品多達三四十件,而齊白石為鄧寶珊所作書畫,多題“寶珊老弟”上款,由鄧寶珊出面代求書畫篆刻,齊白石亦無不應命。

周朝的龍興之地,齊白石94歲欣然為之題匾,原來還應了他所請

鄧寶珊書法

鄧寶珊不僅重視齊白石老人的藝術,而且對白石門下亦多有照顧。齊白石在甘肅的弟子韓不言、駱石華,均由鄧寶珊特批,調到合適的文化部門,發揮其特長。兩人相交之篤如此。

新中國成立後,鄧寶珊一直主政甘肅,擔任省長達17年之久。正因為熱愛文化,鄧寶珊在任上不僅重視文化建設,而且利用他與文化界的良好關係,先後邀請學者、藝術家如葉聖陶、鄭振鐸、吳作人、梅蘭芳、譚富英、裘盛戎等到甘肅考察,通過藝術演出交流,促進當地的文化發展。甘肅有古代著名的文化遺蹟,敦煌自不必說,餘外如鄧寶珊家鄉天水市的麥積山石窟亦享有盛名,附近的甘泉寺系唐代詩人杜甫舊遊之處,在50年代院內有兩株古玉蘭樹,當地文管部門向省政府提議改寺為杜甫紀念堂,並定名“雙玉蘭堂”,得到了鄧寶珊的首肯。“適逢有人託鄧請白石老人為‘周舊邦’(牌坊,在甘肅慶陽縣)、‘望河樓’題匾,鄧即將此二匾連同‘雙玉蘭堂’匾及繪《杜甫行吟圖》事一併請白石老人為之。”

周朝的龍興之地,齊白石94歲欣然為之題匾,原來還應了他所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