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所載之“失傳上古史”

“商人”的由來|《詩經》所載之“失傳上古史”

本文資料屬於宗伯學(古儒學)內傳史料,與當代通行古文史研究流派有巨大差異,屬於先秦古儒之遺脈,作者宗伯正曜,轉載請註明。

《詩經》是一部由先秦宗伯儒子撰寫而成的古代史書,並不是當今學者所稱之“古代詩歌總集”。

《詩經》是“儒子使用士族雅言古文寫成詩歌形式”的古代語文課本,雖然它是詩歌的形式,但是主要內容確是古史典故,並不是抒發情感的詩歌,而是雅言歷史記錄。

所有《詩經》史詩都是由宗伯儒子心傳口唱,故此寫成詩歌形式以便於記憶。下面內容就是《詩經》中記載“失傳”的上古史。

以下為宗伯正曜上古史簡述

公元前1143年之前,燻商(殷商)人佔據整個中華中原地區,他們並沒有建立宗廟國家,只是侵略和強佔了參國百姓的城市和邦國。參國就是現在我們中華民族所稱的夏朝。參人痛恨這些強盜,把他們稱作“商人”,即薰商、殷商,葷商,薰鬻或者薰育戎狄人。

參朝與殷商兩者名稱的來歷含義是參商,即參星與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沒,彼出此沒,古人用來比喻彼此對立,永世隔絕,永遠不願意相見。把薰人比作永世的仇人。

夏朝實際原名參朝,被《史記》錯誤記載為“夏”。參朝被燻育戎狄人侵佔了國都參城之後,由周太王古公亶父率領國人大遷徙到陝西扶風縣,在該處建立了周朝,因為兩者一脈相承,所以上古統稱為參周。

燻育戎狄人侵略參都三城之後,並沒有建立國家,參周百姓痛恨這些侵略者,把他們叫做燻商、葷商或者燻育人,清朝改成殷商。“商”在古代是一個充滿強烈恨意的字,人們把奸惡貪婪和壓榨百姓血肉的人叫做商人。普通老百姓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和製作的商品,叫做市人。要注意區分這兩者。後世的市民就是指普通百姓。

當時周國國力微弱,無法抗拒燻商(殷商)人,只能暫時假意屈服,西周文王把嫡長子伯邑考質押在燻商(殷商)紂王的朝歌城,紂王讓伯邑考去做行役,就是所謂低賤的重體力勞動,不久之後伯邑考即被折磨致死。紂王害怕西周文王反抗暴政,就施展詭計把文王誘至朝歌城,然後拘押在朝歌城不遠的淇園,淇園就是今中國河南省鶴壁市淇縣附近的園林。

文王白天在看守的監視下做苦役砍伐竹子,晚上戴著重枷被關押在天牢裡。天牢就是在地下挖的水牢,牢頂上有天窗可以從上向下看到裡面的人,裡面灌上水用來折磨犯人,整個牢房潮溼昏暗,陰森恐怖,犯人很容易得病死亡。

文王日夜都在向神明祈禱。西周武王、太公望和周公旦運用計謀,派出強有力的戰士,相當於後世的特種部隊,在淇縣附近的雲夢山上瞭望和偵察敵情,最後通過仔細的籌劃和嚴密的計劃,在某一天夜晚突襲淇園,首先消滅了淇園大門口的士兵,然後兵分三路,兩路戰士從側面消滅營房裡睡覺的守衛,中間一路戰士解決巡邏的守衛,關押文王的天牢在淇園最後面,所有的戰士最後到天牢門口匯合。

看管天牢的守衛是兩名身穿重甲、手持巨斧的燻育戎狄力士,西周戰士採用戰術技巧,兩人在前面誘敵,後面的人使用繩索,很快就解決了敵人衛兵,然後周朝戰士們救出了文王,之後部隊立刻返回雲夢山,從山區繞路,避開敵人的圍追堵截,返回岐周。

本文所述內容在《詩經》中有明確記載。如果想要看懂詩、書、禮、易等古經典籍,必須學習雅言。我的文章以講述雅言為主,只能讓學子們心情平靜,不能帶來任何財富。水平有限,請各位前輩和學者多多批評指點。

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這句話包含雅言車文、參文和古文,秦朝之後的學者全使用古漢語去解釋這句話,所以出現大量的註解錯誤。

關關:參文詞義,百姓們家家戶戶關門閉戶去參加文王和太姒的昏禮(婚禮)。

雎鳩:車文詞義,《詩經》所記載的最早的漢字之祖,使用四種造字方法,包括象形、會意、指事、轉註。雎鳩被後世學者解釋為一種水鳥或者鳥的名稱,是因為秦始皇嬴政焚書坑儒造成漢字本源的缺失而出現的誤解,“雎鳩”的車文詞義是指昏禮中的告廟。

這一句詩的整體翻譯是:

始周城內的百姓們家家戶戶都關門閉戶,大家一起去參加周文王姬昌和太姒的昏禮親迎、告廟(拜天地)等儀式。昏禮舉行的地點在河流環繞的始周城中心。(周朝最初的都城在陝西扶風縣,名叫“周”,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管城內城外的百姓們都來參加婚禮(昏禮)了,儀式盛大而且隆重。)

作者宗伯正曜,治學師從先師孔子(周朝尊號魯姬丘子、子姬孔子,姬姓,魯國大宗伯,清康乾篡改《史記》等典籍改為大司寇,子姓),立身師從先師臥農先生(諸葛孔明,名亮,因在襄陽躬耕隴畝而自號臥農,並非世間流傳的道號臥龍),贊賓介師宗伯牖中先生,拜師時間為1988年(戊辰),拜師地點為中國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畔遐園西廊岳飛手書《前出師表》碑文之下。

上古參周宗伯經學(古文經學)師從宗伯牖中先生,拜師時間為1975年(乙卯),拜師地點為中國山東省濟南市趵突泉畔觀瀾亭。當時正值中國文化大革命末期,拜師儀式一切從簡,因此缺贊賓介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