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時代的祕密,21cm譜線或可揭曉,宇宙學路漫漫

宇宙可能是從一聲巨響開始的,回聲遠去,此後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宇宙交響樂才開始。在第一次形成中性原子的宇宙微波背景(CMB)形成和第一顆恆星形成之間,有一億年的時間宇宙歸於黑暗。“黑暗時代”到目前為止還完全沒有被觀測到,但這種情況很快就會改變。

黑暗時代的秘密,21cm譜線或可揭曉,宇宙學路漫漫

黑暗時代也許能回答許多緊迫的問題。在這一時期,宇宙的大部分質量是以輕原子(主要是氫)和暗物質的形式存在的。原子在引力的作用下緩慢地聚集起來,最後點燃了第一顆恆星。

在第一顆恆星出現之前,天體物理過程很少,而黑暗時代氫的分佈則攜帶著關於結構形成的非常清晰的信息。關於暗物質的行為和形成的結構的大小細節都編碼在這些氫雲中。但是我們怎麼能看到黑暗呢?

幸運的是,這些黑暗時代並不完全黑暗,只是非常暗淡。那時,充滿宇宙的氫原子經常碰撞在一起,這會使電子的自旋發生翻轉。電子的能量變化很小,能量取決於電子的自旋是與原子核的自旋對齊,還是指向相反的方向。這種非常小的能量差被稱為“超精細分裂”。將氫電子的自旋從對準狀態翻轉到反對準狀態,從而導致一個非常低能光子的發射。由於高能光子波長短,而低能光子波長長,這種超精細躍遷將產生波長為21釐米的光子。如果我們能追蹤這些21釐米光子的發射,我們就能追蹤氫的分佈。但21釐米是大約在130億年前發射的光子的波長。

黑暗時代的秘密,21cm譜線或可揭曉,宇宙學路漫漫

從那以後,宇宙顯著膨脹,光子的波長也隨之拉長。波長被拉伸的程度取決於它是在黑暗時代的早期還是晚期發射的。同時,早期的光子被拉伸了約1000倍,導致現在它的波長有幾百米。在黑暗時代末期發射的光子並沒有被拉伸得那麼長,它們現在的波長“只有”幾米。

21釐米天文學最令人興奮的是,它不僅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特定時刻的快照——就像CMB一樣——而且允許我們在黑暗時代連續繪製不同時期的地圖。通過測量不同波長的紅移光子,我們可以觀測整個時間段。這將給我們許多關於宇宙歷史的新見解。

黑暗時代的秘密,21cm譜線或可揭曉,宇宙學路漫漫

圖解:左圖中顯示了宇宙黑暗時代末期的紅外光,已除去(前景)恆星。21釐米的天文學將能夠探測更遠的地方。右圖是前景天體。圖源:NASA/JPL Caltech/A.Kashlinsky(GSFC)。

人們還不清楚黑暗時代是如何結束的,以及第一顆恆星是如何形成的。黑暗時代止於再電離階段,在這個階段,強烈的紫外星光再次剝離其電子的中性氫。這種再電離被認為是由來自第一顆恆星的輻射引起的,但我們不知道這一過程究竟有多複雜。由於電離氫不能再發射出超精細線,21釐米天文學可揭秘電離區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許多關於早期恆星天體和星系間介質的行為。

21釐米天文學也能幫助解開暗物質之謎。如果暗物質自週年化,這會影響中性氫的分佈,而中性氫可以用來約束或排除某些暗物質模型。

黑暗時代的秘密,21cm譜線或可揭曉,宇宙學路漫漫

圖解:宇宙中暗物質分佈的三維地圖。21釐米天文學將使我們能夠比用來製作這張地圖的弱透鏡技術更精細、更早地探測這一結構。圖源:NASA/ESA/Richard Massey(加州理工學院)。

膨脹模型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探索:21cm天文學能夠繪製的結構分佈帶有量子漲落的印記。這些波動取決於膨脹的場的類型及其勢的分佈。因此,在黑暗時代已經存在的結構相關性排除了某些膨脹類型。

也許最令人興奮的是,黑暗時代可能會讓我們窺見宇宙弦,一個具有高密度和高引力的一維物體。在弦現象學的許多模型中,宇宙弦可能在膨脹結束、黑暗時代開始之前產生。通過扭曲氫雲,宇宙弦在21釐米發射光譜中留下特徵信號。

但是測量這個波長的光子並不容易。銀河系也有這樣的輻射源,這就產生了一個不可避免的銀河系前景,必須加以解析和刪減。此外,地球大氣層會使信號失真,一些無線電廣播會干擾測量。儘管如此,天文學家們已經迎接了挑戰,第一架尋找早期宇宙21釐米信號的望遠鏡已經投入使用。

黑暗時代的秘密,21cm譜線或可揭曉,宇宙學路漫漫

圖解:Murchison寬場陣列(MWA)中的一個模塊。圖源:Natasha Hurley-Walker博士。

低頻陣列(LOFAR)於2012年底上線。它的主望遠鏡位於荷蘭,但它結合了歐洲其他24個望遠鏡的數據,對30米大小的波長非常敏感。澳大利亞的Murchison Widefield陣列(MWA)對幾米波長敏感,2013年開始採集數據。而在2025年,平方公里陣列計劃落成。這個澳大利亞和南非的聯合項目將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天文學家的理想依然是徹底消除地球大氣造成的誤差。他們最雄心勃勃的計劃是在月球的遠端安裝一系列望遠鏡。但不幸的是,這個想法很牽強——更不用說資金不足了。

黑暗時代的秘密,21cm譜線或可揭曉,宇宙學路漫漫

圖解:ESO/M.Kornmesser,CR7,第一個被認為是星族Ⅲ聚居地的星系,宇宙中第一顆恆星可能誕生於此。

幾十年前,宇宙學還是一門缺乏數據的學科,許多人認為它更接近哲學而不是科學。今天,它是一個基於高精度測量的研究領域,其數據覆蓋了整個電磁頻譜。科技的進步和我們對宇宙歷史的理解一直是驚人的,但我們才剛剛開始。接下來才是有諸多信息要挖掘的“黑暗時代”。

作者: Sabine Hossenfelder

FY: 也麼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