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四舉措打出新時代思政鑄魂育人組合拳

濰坊市委教育工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為誰培養人”根本問題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時代使命,不斷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創新辦好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全面提升思政鑄魂育人質量。

一是以守正創新打造最受歡迎的“思政金課”。將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突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浸潤,抓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教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主動搶佔網絡思政教育陣地,創新“講課+講座”“互聯網+課堂”“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等多種教學新模式,採取啟發式、對話式、案例式、探究式、議題式教學方法,利用慕課、微課等教學手段,重構思政課授課模式,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利用“學習強國”APP進行《正確的人生觀》教學,學生主動參與、討論思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堅持每一門課程都蘊含思政教育資源,每一門課程都負有思政的使命和責任,全面梳理各學科“思政元素”,列入課程教學大綱和課堂講授的重要內容,將知識教育同思政教育有機結合,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奎文區通過數字長征、詩吟長征、歌唱長征等多學科融合教學,讓課堂育人“活起來”。濰坊市實驗學校發揮黨團和綜合實踐活動學科優勢,30多位黨員教師帶頭開發了14個實踐基地思政課程主題,思政教育融入實踐體驗、更加生活化。

二是以紅色薪傳擦亮思政教育鮮明底色。挖掘紅色教育資源,轉化為思政教育的鮮活教材,作為師生思政教育的“必須課程”。深入實施紅色堡壘、紅燭先鋒、紅心向黨“三紅工程”,推動黨史國史進校園、紅色教育進課堂、“五老”志願者進學校、師生全員進黨性教育基地、紅色文化進家庭等活動,開發“紅色”校本課程320餘冊、革命先烈微視頻560餘個,建立以紅色資源、傳統文化等為主的研學基地89餘處,實現了愛黨愛國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傳統教育的經常化、生活化。強化紅色陣地建設,規範“升國旗、唱國歌、向國旗敬禮”等儀式教育,依託學生社團開展紅色教育,抓好教室、寢室、圖書館、食堂等思想文化陣地建設與管理,利用校報、廣播、校園網等多種途徑進行紅色文化宣傳,豐富紅色精神供給。大中小學校與區域內41處紅色教育基地共建共享,作為思政教育“第二課堂”,濰坊醫學院護理學專業學生到王盡美烈士紀念館現場教學後,組織編演了《誰主沉浮》,成就了一次自我的思政教育和愛黨愛國主義教育。做實節慶愛國主義教育,圍繞清明、端午等傳統節日,充分挖掘重大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組織開展好主題徵文、演講比賽、文藝展演、作品徵集、家校和師生同慶等活動,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把紅色基因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三是以疫情防控注入思政教育“源頭活水”。將全民戰“疫”作為思政教育的鮮活教材,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起來,在講好中國力量、中國擔當、中國精神中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陸續推出了高校“十大思政課教師”話戰“疫”、學校黨組織書記和思政課教師開學“第一講”、師生同上“思政大課”共話使命擔當、熱議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90後”黨員重要回信等系列活動,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教師化身主播講思政,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十講精彩思政課視頻,在網絡教學平臺設立專欄,全力講好戰“疫”思政課。在講好典型故事中弘揚中國精神,推出“精神的力量”、“90後”黨員戰“疫”榜樣、“清明祭英烈—英烈我來說”“我心中的疫情感動人物”評選、“畫”說戰“疫”等系列活動,濰醫附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季宏志為全市“發現榜樣”典型。在一線戰“疫”中強化實踐育人,學校黨組織紛紛成立“青年突擊隊”,黨員學生結合專業特色在當地開展愛心捐獻、支醫支教、導醫諮詢、重點幫扶、便民利民等志願服務,青少年的社會責任與擔當意識,在戰“疫”中激發昇華、向陽拔節,濰坊一中、濰坊廣文中學學生自發捐款24.67萬元、30.76萬元,濰坊一中學子匿名為防控醫護人員送熱飲成為佳話。

四是以提質培優鍛造思政鑄魂育人關鍵力量。開展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專題調研,召開全市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座談會、培訓會,研究制定了思政課教師任職資格條件,建立了與職稱評聘、評先樹優、績效激勵等掛鉤的思政課教師任職資格制度,完善思政課教師進入和退出機制。建立高校思政課專職教師和輔導員配備每月調度機制,按照“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標準配齊配強。堅持以評促學、以賽促學,開展思政十大亮點項目、十大品牌課程、十佳思政課教師和十佳輔導員“四個十”評選,認定10名思政課教師年度人物,探索建立思政教師層級發展引領機制,利用3-5年時間,遴選百位青年思政課教師領軍人才,建設百個思政課名師工作室,開展市級優秀思政課教師專項表揚,努力打造思政教師品牌。建立思政課教師集體教研製度,創建思政課青年黨員教師先鋒崗,開展結對式、傳幫帶培訓;在黨校開設思政課教師專題培訓班,推動政治素質、業務能力“雙提升”。強化全員育人,建立學校黨組織及班子成員每月至少聽1節思政課、每學期至少講1次思政課制度,組織評選“學校領導幹部思政鑄魂育人示範課”;聘請“兩代表一委員”、知名專家學者、黨政領導幹部、先進模範人物及“五老”等擔任兼職思政教師,增強思政教育的社會力量。建立市委常委聯繫高校和作形勢政策報告制度,11名市委常委與高校師生“面對面”,宣講新時代新思想新變化,給師生上了一堂精彩、接地氣的思政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