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山水畫名家——楊自新藝術作品鑑賞!

當代山水畫名家——楊自新藝術作品鑑賞!

美術大師楊自新

【藝術簡介】

楊自新,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現任中央開明畫院理事、山西省人民政府文史館館員、“山西開明畫院”副院長、政協永濟舜都書畫院院長、首屆鸛雀樓書畫名家高層論壇總策劃、永濟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山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畫院訪問學者、西安交通大學人居學院建築學系客座教授。

2011年9月《冬韻》入選中國芮城永樂宮第四屆國際書畫藝術節(中國美協舉辦)

2012年9月《春醒》入選中國芮城永樂宮第五屆國際書畫藝術節(中國美協舉辦)

2013年《尋夢敦煌》入選2013年全國中國畫展(中國美協舉辦)

2013年《月照寒山》入選墨韻嶺南全國中國畫展(中國美協舉辦)

2013年墨韻嶺南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秋牧》獲優秀獎(美術最高獎 中國美協舉辦)

2013年運城菊花杯國畫作品獲三等獎

2013年運城關公藝術節國畫作品獲三等獎

2014年《秋牧》作品被廣東崇正拍賣有限公司拍賣7萬元

2014年元月“新華社出版社”出版的《墨韻永濟》任副主編。

2014年7月《春韻》獲《第十六屆山西省美術作品展》三等獎(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省美協舉辦)

2014年10月《瑞雪寒林》入選“萬年浦江”全國中國畫展(中國美協舉辦)

2014年11月《寒山雪晴》獲“中國陶都 陶醉中國”吳冠中藝術館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優秀獎(美術最高獎)(中國美協舉辦)

2015年參加“文化墨旅名家邀請展”作品《高秋》獲二等獎。

2016年1月作品《江南早春》慶祝《中國書畫報》創刊三十週年全國書畫大賽獲優秀獎

《寒山雪晴》獲“中國陶都陶醉中國”、吳冠中藝術館第二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獲優秀獎(美術最高獎)尺寸:2m×1.6m 創作年代:2014年

境由心生 方出“神”

兼評——楊自新先生畫作

聶曉陽

我在晉南小城永濟工作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差不多天天和楊自新兄“泡”在一起。我的很多朋友,都是他介紹的。這在我是本職工作的一部分,而在他則除了某種責任和友誼之外,幾乎完全是出於興趣和愛好。他的熱心和厚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為能夠結識這樣的朋友而感到高興。

當代山水畫名家——楊自新藝術作品鑑賞!

《瑞雪寒林》

《瑞雪寒林》2014年入選“萬年浦江”全國中國畫展(中國美協舉辦)

永濟自古出畫家,今天依然人才輩出,楊自新即是其中一位。我離開永濟之後,幾年裡楊自新兄一直捷報頻傳,畫作相繼在中國美協舉辦的全國性專業大展中入選並獲獎。山西省每年能夠成為中國美協會員的屈指可數,而他正是其中之一。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對個人來說也是值得慶賀的一個大事。

當代山水畫名家——楊自新藝術作品鑑賞!

《月照寒山》

《月照寒山》尺寸:2m×1.6m 創作年代:2012年

入選2013年“墨韻嶺南”全國中國畫展(中國美協舉辦)

毋庸諱言,現在很多中國人最不理解的藝術就是“中國畫”。很多人以為中國畫就是信筆草草,刷刷點點,隨便學幾天也能像模像樣,似乎缺乏“技術”含量。現實中,平庸的畫家畫作也的確汗牛充棟,魚龍混雜,碰到一個還不算太俗的畫家並不容易。但是,實際上中國畫是有極高的藝術追求和審美標準的,瞭解越多,便仰之彌高。這點從自新兄的畫裡就能看出。

當代山水畫名家——楊自新藝術作品鑑賞!

《蒲坂勝景鸛雀樓》

《蒲坂勝景鸛雀樓》海納國際酒店收藏 尺寸:3.7m×2.5m 創作年代:2012年

我觀自新兄畫,是有一種“神”在裡面的。永濟人形容一個人木納,常說“沒神”。畫畫也是一樣,中國畫的要求,不僅要描繪出對象的外形,更要“傳神”地表現出它內在的“精神”,這就是有“神”。

在大自然中,風景是美的,可是把原始的風景拍成照片未必就是美,只有通過精心的取景和用一定的技巧表現出來的風景照才是美。

當代山水畫名家——楊自新藝術作品鑑賞!

《秋牧》

《秋牧》2013年9月“墨韻嶺南”獲全國中國畫畫展優秀獎(中國美協舉辦 美術最高獎)尺寸:2m×2m 創作年代:2012年

同樣,把自然風景用毛筆和墨水照描照畫在宣紙上也不一定是美。有的時候,畫得越像,品格反而越發低俗,從骨子裡散發著“東施效顰”的俗氣和匠氣。水墨不是不能畫風景,但風景從來都不是傳統中國畫所要表現的。中國筆墨所要表現的,是人格化了的自然,是風景表象之下畫家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神韻”。

當代山水畫名家——楊自新藝術作品鑑賞!

《朝聖敦煌》

《朝聖敦煌》入選2013年中國畫展(中國美協舉辦)

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其目的不在於為山水留素描,而在於通過表現山水神韻,寄託感情,表達人格追求,繼而淨化人們自俗世勞作中疲憊而備受汙染的心靈,激發對於生活乃至人生超出物質之外的深沉悠遠的想象。所謂神遊物外,怡情養性。這本是藝術創作的本意,更是傳統中國畫最核心的價值。

當代山水畫名家——楊自新藝術作品鑑賞!

《春雨江南》

《春雨江南》4尺斗方 2013年

在中國畫裡,人物固然要有神韻,山水、花鳥也要有神韻。自新兄的特長是畫家鄉的中條山,可以說他已經找到了一個特別能傳遞中條山神韻的畫法。在他的畫中,有對中條山自然的禮敬,有對山居的熱愛,對田園的歌頌和對勞動和生活的讚美。通過他筆下所創造的“美感”,富有“神韻”地把人帶入到一種藝術性的享受中,觸發人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從而把一種美好的情感和思想帶入觀者的內心。

當代山水畫名家——楊自新藝術作品鑑賞!

《山村人家》

中國畫講究“寫意”。在我看來,楊自新的作品也是有“意”的。這個“意”,既是意思也是意義,有情趣也有哲思。中國畫寫意的“寫”,就是通過畫者的發現和創造,把山水和自然物象的“意思”和“意義”發掘表達出來。這不但需要來自刻苦訓練的造型和運筆用墨的能力,更需要一雙敏感的善於發現和眼睛,更需要對社會、人性乃至傳統文化廣博而深刻的領悟,需要畫者用筆的曲直、剛柔、粗細、疾徐、輕重、厚薄,營造出筆墨山水那惹人沉迷的意境,傳遞了能夠讓人凝視和沉思的深沉情感。

當代山水畫名家——楊自新藝術作品鑑賞!

《雪霽南坡》

對中國畫而言,審美這件事是有深度和層次的。有些東西只是看起來漂亮而已,那隻能算是低等的美。這種美容易察覺到,但蘊含於意境之中那種看似平淡含蓄實則雋永深厚的美,往往需要更多的訓練和歷練才能發現。中國畫歷經千百年錘鍊演變,已經承載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情趣和精神情操,那就是沉靜仁厚、質樸天真、有磊落君子之風的人格追求。圍繞這一追求所營造的意境,則是中國山水畫最基本的審美內核。

當代山水畫名家——楊自新藝術作品鑑賞!

《神潭雲海》

從這個意義上說,畫家與其說是畫畫,不如說是在進行“造境”。從自新兄的畫裡也能看出,這種創作不是生拼硬湊的造作,而是畫家綜合修養和人生經歷的自然流露。雖然風景乃至風景畫之中也可能蘊含了某種可以被人感受的意境,但像中國畫這樣以意境的創造和格調的提升作為創作主要目的的藝術形式,在世界藝壇不但自成體系,而且足以孤標傲世,映照出中國傳統文化中深厚的精神追求和哲理內涵。

當代山水畫名家——楊自新藝術作品鑑賞!

《黃河牧歸圖》

藝術不是美術,不是裝飾,不是歌頌,不是為了任何世俗的目的,而是引導人們的精神活動,喚醒人們在世俗勞作中漸漸遺忘的某種追求和憧憬,激發人們漸漸忽略的某種思想、某種情緒和思考,抓住人們的心絃,讓人感受到一種精神的寧靜和愉悅。從這個角度說,楊自新的畫,畫出了他對故鄉中條山自然物象的獨特理解,表達了這座山的美和那些人美好的感情,引發了觀者內心的共鳴,使觀者受到身心的薰染,一洗塵世的勞碌,從而為觀者在藝術層面創造了美的享受。

當代山水畫名家——楊自新藝術作品鑑賞!

《千里太行鐵鑄成》

在我看來,楊自新兄的畫是也有“情”的。在他的筆下,山是有性格和性情的山,水是有感情和思想的水。有人認為畫家筆下的山一定要雄渾險峻,“搜盡奇峰做畫稿”,但其實賦予山水以藝術生命的並不是造型的奇崛,而是筆墨的情感和溫度。就像中條山這座樸樸實實的山一樣,楊自新筆下的山水大都很接“地氣”,並不刻意追求雄渾或者深邃,而是用含蓄而間接的筆墨,揮灑出一種平平淡淡而歷久彌香的美。他的作品,看似樸實簡易,但在不動聲色中表現的卻是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也最容易打動人的那種詩情畫意之美,這是非常不易的。

當代山水畫名家——楊自新藝術作品鑑賞!

《月是故鄉明》

楊自新的畫也是有“味”的。對於中國畫來說,一幅好的作品首先不是好看的而且更是“有味道”,這就如同一首好歌首先是有味道而不僅僅是好聽的一樣。有的歌者一開口就能吸引人,甚至僅憑聲音就能到打動人,是因為他們用自身的素養、閱歷乃至天分,把同樣的歌唱出了不一樣的味道,或空靈,或滄桑,或深厚,或含蓄,但讓人一聽就舒服,彷彿被攝了魂魄,沉迷其中,浮想聯翩。畫畫也是一樣,筆墨要“性感”,讓人舒服,能吸引人、打動人、感染人。

當代山水畫名家——楊自新藝術作品鑑賞!

《一帆風順》

與西畫的畫具不同,中國畫使用的毛筆是有筆尖和彈性的,隨便一根線一點墨,都可以“筆帶雲煙”,在表達上都具有無限的可能性。所以,筆墨可以“是一個人綜合休養的全部體現”,這也賦予了中國畫別樣的“味道”。一般人看畫,多看造型、輪廓、結構、內容、寓意等,是在看“一幅畫”,而內行卻懂得欣賞其筆墨,感受其氣息。這就如同看戲,內行看的其實不是“戲”,而是如何“演戲”,欣賞的重點不是故事和戲劇性,而是演員的聲音、唱腔、身段、表情和其所整體傳遞的“味道”。

當代山水畫名家——楊自新藝術作品鑑賞!

能夠把古人的歌和別人的歌唱準,這僅僅是“好聽”的層次;能夠把古人和別人的歌唱得好聽而且有自己的情感和味道,那就達到了“藝術”的層次;如果還能在此基礎上,創造屬於自己並且能被世代傳唱的歌曲,那就達到了“經典”的層次。繪畫也是如此。祝福自新兄未來能夠擁有更加高遠的藝術天地。

(作者聶曉陽為清華大學特約研究員,文化學者,駐日內瓦聯合國分社新華社高級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