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數據跑”代替“企業跑”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近日,據浙江省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統計,杭州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已減至71個工作日內,企業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至15個工作日內。雲端招投標開標時間縮至20分鐘以內,2655家企業納入建築市場信用平臺。

杭州目前正處於亞運會籌備城市建設高峰期,在建工程項目超過4000個,建設主體(參建單位)超過1.2萬個,涉及建築企業2600餘家,從業人員約120萬名,建設工地流動務工人員30多萬名。

據介紹,建築業是杭州的支柱性產業,年產值超過4000億元,稅收佔市財政收入超過10%。 為了更好地釐清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讓市場公平競爭、釋放更多活力,杭州市打破行政藩籬,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由此,建築企業的老闆不用再揹著紙質標書或其他材料滿城跑了,而是甩開膀子、聚焦主業。

此前,每到重大項目開標日,數十家甚至上百家單位投標企業攜帶紙質投標文件進入開標室,人滿為患,開標耗時2-3小時。遇到早高峰堵車或極端天氣,還有部分單位遲到,以致有時無法準時開標。

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招管中心負責人說,2019年以後紙質投標文件退出歷史舞臺、工程建設企業在辦公室完成線上競標,評標專家在市交易中心實現遠程評標,業主對投標企業的資信業績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徹底改革了傳統的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制度。

同時,杭州市25個審批部門系統數據互聯互通,把審批事項和手續統一納入、集中辦理,將項目信息、圖紙資料、審批結果和監管信息等全程共享,用“數據跑”代替“企業跑”,依託數據共享,企業提交材料由以前的278項精簡至37項,減少了241項。

據介紹,過去工程建設企業要在不同階段分別委託國土、規劃、房管等部門各自認定的測繪機構進行測繪;現在改為“多測合一”,企業可以通過中介超市自主選擇,委託一家測繪機構,實施全過程測繪,審批部門成果共享、結果互認。杭州市的改革破除了行業壟斷,放開了市場準入,減少了辦事環節,降低了企業費用。杭州下沙醫港小鎮區域浙江聖達生物研究院項目負責人說,“區域環評+環境標準”審批備案,由以往至少45個工作日,降至現在不到半個月時間。

一位建築企業負責人說,他們公司實力雄厚、履約能力強、信用好,在杭州主城區參加投標時,信用評價對參與投標有一定幫助。但是,他們到一些區縣承接項目,由於信用評分在當地評標中所佔權重不高或沒有,因此這家企業和當地信用評分較低的企業比,往往不佔優。

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有關負責人回應這種現象說,該市正以“信用杭州”為統一平臺,探索工程建設領域各行業信用聯合懲戒的工作機制,建立失信懲戒黑名單、定期曝光和定向通報制度,對杭州建築市場承接項目出現規避招標、虛假招標、圍標串標、轉包掛靠、偽造業績、履約失信等行為給予信用計分,並在行業間聯合懲戒,強化企業信用評價結果在市場活動中的應用,讓失信者處處碰壁,引導企業“以誠信立業、靠質量取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