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1月10日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

其中最受矚目的大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由兩位老院士獲得

他們是94歲高齡的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研究員黃旭華,85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曾慶存。

記者發現,兩位院士均為廣東籍,其中黃旭華原籍為廣東省揭陽市,曾慶存出生於廣東省陽江市。
他們是2019年最耀眼的“90後”“80後”!

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90後” 黃旭華

黃旭華出生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田墘鎮,在那個特殊年代,黃旭華與他從事的工作都是秘密。也正因這份工作的特殊性,更凸顯出黃旭華科研工作的獨特意義。

一輩子與核潛艇打交道,黃旭華都做過什麼?只顧躬身向前,他本人並沒有總結過功勞,但他身邊的同行、同事卻看得清清楚楚。大家說,中國核潛艇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貫穿著黃旭華的身影,這就是他的科研人生。

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黃旭華近照

從未見過核潛艇 算盤打出核心數據

1958年,中國核潛艇工程正式立項,34歲的黃旭華參加了核潛艇總設計組工作,成為最早參與核潛艇研製的29人之一。

核潛艇是個複雜龐大的系統工程,項目啟動之初,包括黃旭華在內的所有科研人員都沒有見過核潛艇長什麼樣。

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中國第一艘核潛艇

為加快研製進度,第一艘核潛艇採用的是邊研究、邊設計、邊生產的特殊方式。第一代核潛艇人靠著只爭朝夕的信念,靠著自創的“笨”辦法、靠著一把算盤,闖過了一道又一道難關。

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研發核潛艇時用的算盤

1970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艘魚雷攻擊核潛艇下水。中國核潛艇立項三年後開工建設,兩年完工下水,4年後正式入列,速度之快,震驚世界。中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世界首位參與深潛試驗的核潛艇總設計師

儘管試驗前整整做了三個月的建造複查,儘管做了完備的應急方案,黃旭華和所有參試人員依然要面對巨大的壓力,有些戰士甚至悄悄寫好了遺書。

看到這個情況,年過花甲的黃旭華立即作出一個驚人的決定:親自參與深潛!

核潛艇的總設計師親自參與深潛,這在世界上尚無先例。單位領導得知後,勸黃旭華不要親自深潛,但黃旭華卻堅持參加。他說:“深潛不是冒險,我對它有信心。而且,萬一還有哪個環節疏漏了,我在下面可以及時協助艇長判斷和處置。”

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黃旭華深潛歸來

黃旭華的決定得到了夫人李世英的支持。李世英與黃旭華一起工作幾十年,深知深潛的重要和風險。她寬慰黃旭華說“你是總師,當然要下去,否則將來怎麼帶這支隊伍?你下去,沒事的,我在家裡等你!”

事實證明,一代核潛艇的設計、建造都達到了預期。中國人民海軍潛艇史上首個深潛紀錄由此誕生,中國核潛艇的總設計師隨同首艇一起深潛也成為佳話。

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黃旭華(後排左一)同參與深潛試驗的科研人員合影

在試驗艇起浮的過程中,艇上的《快報》請黃旭華題字,激情澎湃的他一揮而就:“花甲痴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為了工作保密,1957年的元旦,投身核潛艇事業前,黃旭華最後一次回鄉探親。投身核潛艇事業後,黃旭華整整30年,沒再回過家。

父母多次寫信來問他在哪個單位做什麼工作,他總是避而不答,直至父親去世,黃旭華都沒有給出答案,也沒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

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 黃旭華全家福

“我欠我的父母,欠我的夫人,欠我的女兒的情債沒辦法還,還不清。”他還曾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傳道育人 當好“場外指導”

感動中國人物、全國道德模範、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如今的黃旭華,年逾九旬,算得上榮譽等身。

但就像深愛的核潛艇事業一樣,黃旭華希望“潛在水下”,默默無聞,不喜歡出名。

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黃旭華與青年科技工作者在一起

我國未來核潛艇發展正在大步向前,核潛艇裝備的持續創新和跨越趕超需要一大批優秀的科技人才。如今,黃旭華最牽掛的,就是核潛艇研製事業的人才培養。

黃旭華對自己的定位是當好青年科研人員的“啦啦隊長”,給他們撐腰,給他們敲鑼打鼓。“我更願意當‘場外指導’,不當教練,放手讓他們去幹,大膽去幹。”

“80後”曾慶存

他的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他名字背後的一連串科技成果、諸多頭銜以及傳奇經歷足以讓你驚歎——

曾慶存首創了“半隱式差分法”,成功實現原始方程數值天氣預報,這一工作成為數值天氣預報發展的里程碑。

他的一些原創性成果還被國際學者評價為“氣象學理論化極重要的篇章”“構築氣象力學必不可少的學術基礎”。

他本人也被國際氣象學界公認為“數值天氣預報理論的重要奠基人”“享譽全球的大氣科學家”。

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曾慶存 | 中科院大氣物理所供圖

首創原始方程直接進行天氣預報的方法

1935年5月,曾慶存出生於廣東省陽江市。1957年,從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的曾慶存被派到蘇聯留學,學習先進的氣象技術,支持國家的建設發展。

彼時,國際氣象研究還處在十分初級的階段,誤報、錯報現象頻發。而“數值天氣預報”,還是一個預報準確率很低的簡單方程。在這個預測方式中,最難的就是方程的算法。各國的科學家都在求解數值天氣預報的原始方程,但多年來毫無結果。

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曾慶存到蘇聯求學

來到蘇聯一年後,曾慶存的導師就把這個難題交給了他。整整推演了一年半的時間,真正留給曾慶存上大型計算機來驗證結果的時間,只有10個小時。

就是這10個小時的上機時間,成功驗證了曾慶存的研究結果。26歲的他,提出了世界上首個用原始方程直接進行實際天氣預報的方法,並得到應用,預報準確率當時超過了60%。

這奠定了今天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的動力學框架。

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世界第一張應用原始方程的天氣圖

我國首顆氣象衛星發射

取得了重大的科研突破,曾慶存迫不及待要回國。回國後,曾慶存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地球和氣象研究所,潛心研究開創了大氣和地球流體力學的物理數學系統理論。

1970年,35歲的曾慶存迎來了人生第二個未知的挑戰——研究中國第一顆氣象衛星。曾慶存從基本的概念入手,又一次從零開始研究,解決了大氣遙感的基礎理論問題,他提出求解遙感方程的反演算法,成為當前世界各主要衛星數據處理和服務中心的主要算法。

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曾慶存研究手稿 |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供圖

在曾慶存的理論基礎上,我國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Ⅰ號”於1988年成功發射,第一時間發回了清晰的遙感圖像。

我國開始建立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比國外晚了整整25年。但全球中期數值天氣預報已達到發達國家水準。

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曾慶存年輕時的生活照 |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供圖

“我一直在努力攀登”

有人說,“曾先生可算是登頂了吧!”曾慶存卻不止一次地說,還沒有登頂,還沒有登頂。“我一直在努力攀登(大氣科學這座珠穆朗瑪峰),但種種原因所限,我沒能登上頂峰,大概只在八千六百米處,初步建立了一個營地。”

如今,85歲高齡的曾慶存依然忙碌在科研一線。他眼下最關心的,就是我國首個專用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寰”的落地建設。這個計劃2022年完成的大科學裝置被形象地稱為“可以為地球做CT”。

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曾慶存手書。曾慶存寫得一手好字、好文章。“愛祖國、愛科學、愛學生、愛自然。”這是曾慶存的同事與學生們對他的評價。|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供圖

“我們氣象事業整體上是世界一流的,沒必要自卑,不要自我否定,我希望搞研究的人也要很好地聯繫實際,除了向外國學習,也要向國內的實際、我國的氣象人員學習,從實際中找出研究的問題。希望我們的青年人很好地繼承這個傳統。我自己是一個氣象科研領域的‘老戰士’,願意為真理、為人民、為國家、為黨奉獻一切。我希望我們後一輩也這麼做。”

他們,不僅是廣東人的驕傲

更是中國人的驕傲

致敬!❤️

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驕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兩位廣東籍院士包了

來源:綜合深圳晚報 科普中國 央視 中國新聞網等

關於我們

庖丁技術轉化中心作為專業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和企業創新發展一站式服務方,專注於先進材料、生物醫療、智能製造、能源環保四大領域,是成果轉化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已成為華南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科技轉化中心之一,致力於為創新企業家提供技術升級轉化、知識產權規劃、項目融資落地、科技政策補貼等服務,助力企業加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