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家風》第四集“孝.忠”:傳承忠孝文化厚植清廉底蘊

《守望家風》第四集“孝.忠”:傳承忠孝文化厚植清廉底蘊

九曲黃河,一路奔湧,進入寧夏後甩出了一條優美的弧線,留下了大自然的神來之筆。

中衛市沙坡頭區南長灘,一個神秘的村落,四面傍山,一河環流,一片月牙形的綠洲,鑲嵌在高天黃河之間。河邊村頭,那一棵棵根深葉茂的果樹,是一代代拓姓人在這裡繁衍生息的恆久記憶。數百年間,上千棵古樹完好無損,規則的佈局也從沒有任何改變,樹幹上蒼老的紋路彷彿就是鐫刻著祖先的諄諄教誨。

《守望家風》第四集“孝.忠”:傳承忠孝文化厚植清廉底蘊

“文化是土壤,埋下希望,收穫未來,厚植高貴的種子,必將盛開燦爛的清廉之花。”在大型電視紀錄片《守望家風》第四集“孝·忠”中,南長灘人能夠一代代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來,繁衍生息,有規矩和守孝道就是他們安身立命的精神香火。弘揚忠孝文化,傳承家風家訓,早已滲入他們的血脈裡,成為厚植崇德向善、遵規守紀、清廉底蘊的基礎。

今年63歲的拓萬義,自小就替父親擔起了10口之家的重擔。讓他至今都不能忘懷的是,1978年的一個夜晚,母親胡永蘭流著淚告訴他:給生產隊放羊的父親,為了尋找丟失的羊只,從門前的山崖上掉進了黃河……

黃河從門前流過,責任是不變的承諾。隨著大哥和五弟相繼亡故,拓萬義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不僅要贍養老母,還要照顧大哥、五弟留下的子女。

而對胡永蘭老人而言,嫁到拓家的媳婦就是拓家的“貴人”。她從不袒護兒子,也從不指責媳婦。老人的大度,讓拓家兄弟、妯娌間從來都是相互謙讓、互幫互敬。

2003年12月的一個夜晚,胡永蘭老人突然身感不適。剛過門不久的小兒媳張旭蘭抱起婆婆坐著羊皮筏子,摸黑渡過黃河,連夜把婆婆送往衛生院。

《守望家風》第四集“孝.忠”:傳承忠孝文化厚植清廉底蘊

忠孝文化源遠流長、生生不息,深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南長灘人。在拓萬義的帶動下,拓家人一個幫一個,僅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這個家裡就有14人考進大學,周邊整個拓氏家族出了216名大學生。今天,他們中有勞動模範,有三八紅旗手,有優秀共產黨員,還有肩扛將星的將軍。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說,忠孝思想是中華文化的一條血脈,也是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畢生追求。有了這條血脈,才有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才有了“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的岳飛,才有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以史為鏡,嚴修身正修為。在《守望家風》中,如果說乾隆年間的《孫氏宗譜》能夠完整流傳至今是一個奇蹟,那麼隱匿在家譜背後的孫氏家族則是一個傳奇。

孫家境,浙江慈溪南郊一個普通的小村莊,因避戰亂,自杭州遷居於此的孫氏家族而得名。“一個孫家境,半部明代史”。孫氏家族曾為明代望族,以學問人品、忠孝節義名揚神州,併成為“江浙文化”的重要代表。

歷史上,孫氏家族人才輩出,僅志、書可查,有兩位大學士、六位尚書、一位武狀元、兩位榜眼,當地有“橫河孫家境,紗帽八百頂”之說。

孫家境孫氏家族的成員或仕、或隱,或文、或武,都始終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忠孝”二字始終相通,深深植根於家族血脈之中,真正形成了“入為孝子,出為忠臣”的家風。

“忠是黨風建設的‘壓艙石’,孝悌是家庭的人倫底色,人格因忠而巍峨,事業因忠而壯麗。只有將忠鑄入靈魂,站穩人民立場,對黨絕對忠誠,才能固本強基,行穩致遠。”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踐說。

來源:寧夏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