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張本紅樓夢》筆記: 爭餅嘲黃髮,分瓜笑綠媛

讀《張本紅樓夢》筆記: 爭餅嘲黃髮,分瓜笑綠媛


黛玉葬花


《紅樓夢》第七十五回:黛玉、湘雲兩人相對聯句,是在寂寞的秋夜中進行的,情調之悽清,猶如寒蟲悲鳴。

一、黛玉提議聯詩採用“五言排律”。五言排律,是近體詩排律中的一種,由五言律詩擴大而成的,一般在十句以上。五言排律由漢魏六朝無言古詩演化而來。劉宋時謝靈運的《湖中瞻眺》、梁代庚信的《奉和山池》,已具排律雛形,但體制較短,限於五韻十韻。杜甫以後,方告成熟,體制漸長,聲律愈工,中唐白居易的《代書詩寄微之》竟長達一百韻。韓愈、孟郊等更用聯句形式演為長篇(如《城南聯句》),形式更加工巧,內容卻日見貧乏。史湘雲和林黛玉開始兩人聯句22韻;後來妙玉聽到,將它截住續完,13韻,共35韻。全詩是三人的作品。

二、詩用“十三元”韻。古人作詩要求遵循的詩韻,南宋通行“平水韻”,清起改稱“佩文詩韻”,共分106個韻部,各部以該韻部的第一個字,做此韻部的名稱。據“佩文詩韻”,上平聲為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元”字是上平聲第十三個韻部的第一個字,故稱“十三元”。這一韻部中的字,如“元”、“繁”、“坤”、“言”等。排律兩句一韻,“三十五韻”,就是一共七十句。

三、黛玉:爭餅嘲黃髮, 湘雲:分瓜笑綠媛。

“爭餅”,爭吃月餅。湘雲說這句是“杜撰”,黛玉說:“你不曾見過書呢,‘吃餅’是舊典。《唐書》《唐志》,你看了再來說。”據《幼學瓊林》“宴罷曲江,快紅綾之賜餅。”唐僖宗一次吃餅味美,叫御廚用紅綾扎餅,賜給在曲江的新進士。另,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 唐御膳以紅綾餅餤為重。 昭宗光化中,放進士榜,得 裴格 等二十八人,以為得人。會燕曲江 ,乃令太官特作二十八餅餤賜之。”一說熹宗,一說昭宗, 這兩個人是兄弟。唐代重進士,老年中舉亦以為榮,葉夢得的文章記載“盧延讓在其間。後入蜀為學士。既老,頗為蜀人所易。 延讓詩素平易近俳,乃作詩云:‘莫欺零落殘牙齒,曾吃紅綾餅餤來。’”盧延,字子善,范陽人。約唐昭宗天覆中前後在世。天才卓絕,為詩師薛能,詞意入僻,不尚織巧,多壯健語,為人所嗤。也有人說這首詩是晚唐詩人徐寅做的,略有區別:“莫欺老殘缺牙齒,曾吃紅綾餅餡來”。林黛玉借“爭吃餅”來譏諷爭名位,故“嘲黃髮”。

讀《張本紅樓夢》筆記: 爭餅嘲黃髮,分瓜笑綠媛

湘雲醉臥芍藥居


湘雲:“分瓜笑綠媛”。分瓜,切西瓜。《燕京歲時記》:“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凡中秋供月,西瓜必參差切之,如蓮花瓣形。”黛玉說“分瓜”是“杜撰”,湘雲沒有分辨,說等待明日查對。其實“分瓜”即樂府中所謂“破瓜”,將“瓜”字分拆像兩個“八”字,隱“二八”(十六歲)之年,唐人曾用之。段成式《戲高侍郎》詩:“猶憐最小分瓜日,奈許迎春得藕(“藕”諧“偶”)時。”即是“笑綠媛”。湘雲藉以作戲語。綠媛,年輕姑娘。“綠”即“綠鬢”、“綠雲”,也就是女子的黑髮。

黛玉、湘雲聯句,聯繫起來就是“嘲黃髮之爭餅,笑綠媛之分瓜”。兩人互相責難對方杜撰,其實都有根據,氣氛活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