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整體來說,目前鬼怪誌異類的恐怖題材還是比較敏感,祝耕夫的《人類進化論》之前也因為被舉報差點斷更……那為什麼要聊呢?因為想啊。

先澄清一下,這篇文章的初衷不是想鼓勵大家勇於作死,而是想聊聊漫畫中有哪些營造懸疑感的技巧。比起影像類的多媒體媒介,漫畫的閱讀是非線性的,並且需要讀者更多的想象力,所以會有屬於自己的呈現方式。為了更有代表性,這篇文章舉例以恐怖漫畫為主。

1、似人非人的角色

讓人類感到心理不適的代名詞有許多,比如密集恐懼症,比如“恐怖谷理論”(真偽存疑),什麼含義呢?先來張圖: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仿真兒童機器人CB2

據說這是由日本科學家發明的仿真兒童機器人CB2,它的外貌酷似人類,但生硬的灰色硅膠皮膚給人一種異樣感——它不是真正的人。這種酷似人類但又有細節不像的情況,會讓人感到詭異,這就是“恐怖谷效應”。類似的例子還有真人蠟像等……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你就說,你怕不怕!


這種效應在漫畫中也適用。我稱它為人類身體結構的一種“異化”與“重構”,重構的對象可以是動物、植物……以及世間萬物。只要在人的外形上稍微做點改變,就能起到“恐怖谷效應”。

異化的程度從輕到高。輕度的如《照明商店》裡的“指甲女”,當畫格聚焦在女生藏在身後的手,以及長在指腹上的指甲時,心臟都漏跳半拍好嘛!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照明商店)

這種恐怖感在伊藤潤二的漫畫裡見怪不怪。人的脖子上長出枝條,人變成蝸牛趴在地上,漂浮在空中的人形氣球,或者牙齒尖刺看起來像野獸的女模特……都讓人產生由內而外的拒斥感。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最高程度的是人體被簡化為器官。在祝耕夫《人類進化論》裡,“沉默盒”打開的瞬間,一張異化的大嘴躍然於紙面上,盒子邊緣鑲滿牙齒,咽喉處有隻眼睛,軟趴趴的舌頭躺在盒子裡,讓人不寒而慄。

不過這些要建立在“寫實”的基礎上。在經典書籍《理解漫畫》裡,作者提到更加寫實的人臉會讓人識別為“他者”,而Q版人像會讓人感覺可愛,因為它更加符合人腦中的虛化印象而代入自己。

2、時間的停滯感


我們都有過切身體驗,如果心情愉快,時間晃眼就過了。但如果因為太在意一件事情,緊張焦慮,坐立不安,都能聽見時間的滴答聲。

反過來說,如果在客觀上,刻意放慢事件發展的步調,充分展現無關緊要的細節,會在給人的主觀上帶來緊張感。

體現在漫畫裡,最簡單的技巧是“場景重複”和“擬聲詞重複”。在中山昌亮恐怖漫畫《不安的種子》裡,《緊張感》這則漫畫典型地演繹了這種停滯感。

一個女生躲在教室裡,偷偷嗅著中意男生的書本,突然聽見教室外傳來腳步聲,拉著朋友立馬躲在課桌下。


這時分別用了兩頁“教室內”和“教室外”的重複畫格來展現兩人的對話,以及腳步聲。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但腳步聲在門口突然停止了。兩人在猶豫許久後,從課桌下起身,決定打開教室門,這時翻頁出現了一整頁的畫格: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在這裡“場景重複”能夠拖慢時間,而擬聲詞讓注意力更加集中,還有種某個瞬間不停重複的感覺。


在條漫裡,“重複場景”則改為“長畫格”,以長縱深來拉長時間的體驗。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谷圍南亭)


3、誇張顯現的人物-“轉角遇到愛”

恐怖電影裡有種叫“突發驚嚇”的技巧,即怎麼用盒子裝上鬼娃娃,在關鍵的時候再猛地拿出來。


震懾的關鍵點在於事前的遮擋,讓人放鬆警惕,時間放慢,以及事後不明物體的突出。


在頁漫中,遮擋可以用頁面來遮擋,在前一頁用見證者的特寫鏡頭,限制讀者信息量的輸入,留下懸念,再在下一頁用一整頁或者跨頁的畫格去突出物體。


比如楳圖一雄的《漂流日記》,女孩信一上學快遲到,但又得回家取忘帶的飯盒,再往學校趕時,這時鏡頭壓縮至腳的特寫: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她突然聽到“咚”的一聲巨響,此時用一張跨頁畫格呈現,擬聲詞也在劇烈晃動: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當她拿著掉落的學校門牌,掙扎著往前跑去,同樣是腳的特寫: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下一頁鏡頭從她的眼睛,拉遠至又一張跨頁畫格,學校原地消失,留在地上的只有黑漆漆的坑。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這裡用兩個“驚嚇組合”,循序漸進地打開了驚嚇盒。

(還好她回家取飯盒了!不然就要領便當了!)

除了用特寫來實現遮擋,隱去行為角色,只留下文字氣球也是種方法。在漫畫《我們喜愛之物》裡,女主的男朋友總離奇消失。女生懷疑是父親是幕後黑手,問他的作案手段: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在翻頁前,只聽見父親說“嗯,看吧”——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像這樣”

(嘴張這麼大,下巴不會脫臼嗎?!)

對於條漫,雖然它不再具有翻頁的動作,但可呈現的畫面仍侷限於屏幕,因此遮擋的前提依然存在,將頁漫裡的跨頁畫格,轉變為長幅分鏡,粗略來說是畫幅長度大於手機屏幕的畫格,只有通過滑動手指才能窺見全貌,彷彿溢出手機屏幕,從效果上類似頁漫中的“出血格”,有無盡的延伸感。(需要用手機體驗)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閻王法則)

此外條漫也可在畫格內運用“遠近感”來做文章。從操作來說,條漫畫格的上端最先呈現,是離鏡頭遠的物體,下滑屏幕,畫格下端最後出現,是離鏡頭更近的物體。一般來說,離讀者更近的物體更有壓迫感,將驚嚇放在畫格下端,可以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同樣需要手機體驗)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谷圍南亭)

4、炸裂的聲音和持續的聲音


漫畫中的聲音通過擬聲詞和對話框來表現,不如電影那麼直觀,需要讀者運用想象力來感受後背的涼意。

能塑造恐怖氛圍的方法,突然炸裂的聲音當然在首位,雖然不高級,但很有效。

炸裂的聲音要麼是背景音,要麼是主角的尖叫聲,有兩種表現方式。

第一種是與前面所說的“突出”畫面同時出現,比如前面聊到的這個畫格:、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第二種是放在突出畫面之前,用大量擬聲字的重複來強調聲音的急促,再突然停住,從而留下懸念。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屍體派對)

持續存在的不明聲音同樣讓人渾身發毛。比如《呻吟的下水道》裡面,一直籠罩屋宅的“咕哇咕嗚”聲。管道深不見底,也不知道誰藏在裡面。


還有通過用擬聲詞來引導視線,引出突出物體: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掌心)

5、搖晃的世界——斜切畫格、視角傾斜


我們知道,當鏡頭變為手持的時候,隨著搖晃的鏡頭人會感到暈眩。在構圖裡,傾斜的視角以及線條都會讓人感到不安定。這種對潛意識的運用也在漫畫裡運用。


比如畫格斜切。《谷圍南亭》這裡使用了大量短促且輕微不規則四邊形,讓人知道此時此刻非同尋常的事情要發生了。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以及頁漫裡的這種斜切畫格: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傾斜的視角。即鏡頭偏離了水平線,給人一種向下滑落、且無法站穩的感覺。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閻王法則)

6、光影對比——突如其來的黑暗


人只要在黑暗中就沒來由地害怕。

環境的黑暗,有時不是真的黑暗,還在於暗角,一種窺視和不詳的視角。主要是大量網點還有線條的使用。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小智怪談)

明暗對比,會讓物體凸顯,類似於夏天裡雷電一閃。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當這種黑暗爬上了人的身體、臉,是人心的黑暗,比直接的黑暗更怵目驚心。

《人類進化論》裡,男孩幼傑與沉默盒周旋幾日,幾乎要與黑暗融為一體,讓故事的走向不容樂觀。


如何在漫畫裡營造恐怖感?

對於恐怖氛圍的塑造還有很多技巧。比如在主角安定的生活中安上一顆定時炸彈,它遲早要爆炸。我們作為觀眾知道這一切,卻不能叫醒主角或改變結局。電影《死神來了》就是如此,我們知道主角會一個個死去,只是不知道何時會發生。但那屬於劇本的範疇,不在今天所聊的範圍內。

害怕,恐懼感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我們看恐怖題材的故事,不僅僅是為了刺激,尋求多巴胺的分泌。我認為恐怖的意義在於讓人在恐懼之後感受到一種倖存的快樂,還能提高反應力。

好處多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