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智慧教育展特聘顧問:在線教育存在這四大痛點

「停課不停學」開展已經有一段時間,隨著在線教育的大規模開展,很多問題逐漸浮現,國際智慧教育展也一直在關注著。

到底要如何保障好在線教育的開展?現有的在線教育又存在哪些問題?又該如何進行改進?SmartShow國際智慧教育展特聘顧問、北京師範大學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黃榮懷教授,和我們分享了他的看法與建議。

國際智慧教育展特聘顧問:在線教育存在這四大痛點

照片攝於SmartShow 2019第六屆國際智慧教育展 黃榮懷教授作《全球視野下的教育技術學科發展》主題發言

億萬規模的在線教育是歷史上初次

教育系統在特殊情況下面向全國億萬學生開展大規模在線教育是歷史上沒有過的。

黃主任認為,我們可能正在經歷一個全球最大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工程和一個師生信息素養提升培訓工程,一次全球最大的信息化教學社會實驗和一次開放教育資源運動。

通過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組織的網絡研討會議和調研,「停課不停學」是推動「課堂革命」的重要契機,呈現出彈性教學、自主學習,按需選擇、尊重差異,開放資源、科技支撐,政府主導、學校組織,家校聯動、社會參與等特點。

組織好超大規模互聯網教育關鍵是要組織落實好「流暢的通信平臺、適切的數字資源、便利的學習工具、多樣的學習方式、靈活的教學組織、有效的支持服務、密切的政企校協同」等七個關鍵要素。

四大做法,保障大規模應用

對於如何保障這種大規模的在線教育應用,黃主任提出了四方面的做法。

第一,部際協調保障網絡暢通,支撐直播、點播和下載資源學習。例如,通過湖北「網教通」和武漢教育雲搭建「空中課堂」,武漢市江岸區組織中小學教師上午在線授課、下午利用社交媒體答疑輔導和批改作業,教學效果基本得到保障。

第二,多渠道供給優質教育資源,教師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用。例如,湖南省長沙市圍繞疫情開發課程資源,開展主題教育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感。四川涼山州冕寧縣先鋒鄉巴姑小學利用電視臺提供的直播課程和「學習強國」,督促學生在家堅持學習。

第三,區域和學校加強了教師培訓,引導教師開展線上教學。例如,寧夏銀川市興慶區回民第二小學引導教師利用「智慧課堂模型」,形成課前微課預習、課上互動反饋和課後輔導答疑的在線教學形式。武漢三道街小學指導教師熟練使用「空中課堂」簽到、授課、播放PPT、答疑,在線佈置作業並進行批改等。

第四,教師學會選用適切的平臺和工具,多種方式開展線上教學。例如,寧夏作為「互聯網+教育」示範區,依託寧夏教育雲平臺、直播系統和移動端APP等,建構直播課堂環路。湖北咸寧市咸安區桃花尖小學教師通過微信群,用手機、紙、筆等簡單工具組合為學生授課。

在線教育四大困難與需求

在疫情的驅動下,我國學校教育正在經歷整體從面授教學轉向在線教學的活動,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關係都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同時也要正視學校實施在線教育中面臨的困難與實際需求。黃主任談到目前在線教育存在的困難時,表示:

首先,大量師生同時直播、點播和下載資源,高峰時段易出現網絡擁堵是一大困難。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各平臺通過加大技術投入,強化服務和保障,緩解高峰時段的網絡擁堵。另外,學校還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發揮直播和錄播的不同優勢,指導學生和家長分時段下載資源。

其次,特殊時期優質教育資源出現的結構性不足,是難以滿足學校和教師個性化需求。一些教師在使用「海量」資源時不會搜索或出現「選擇性」障礙,重新投入大量的精力錄課程和做課件。大量企業免費提供的資源只是一部分,真正成體系的資源需要付費使用,且未經評測,質量參差不齊。

突發性大規模在線教育對技術應用的要求更高,部分教師在線教育技術能力不足。在線教育給教師增加了工作量,教師從線下到線上教學模式的轉變也是較大的挑戰。此外,一些學校選用的資源、平臺和工具未必適合一線教學使用,影響教學效果。

教師與學生被分割在不同空間,學生的適應能力、自學能力和自律性成為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但黃主任表示,學生作為數字時代的「原住民」,普遍能接受在線課程,教師和家長要反思如何更新理念,把「教」減到最少,把「學」放到最大,強調彈性教學和自主學習。另外,教育信息化發展使學校的網絡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當前的在線教育師生都以「居家」實施為主,有些學校的信息化基礎設施難以直接發揮作用。

五項建議推進在線教育

針對如何繼續推進在線教育,黃主任建議要網絡、資源、平臺、服務和研究協同發力。抓住關鍵要素,有效推進在線學習。

一是夯實部際和區域間協調機制,加強網絡帶寬和基礎設施部署,啟動教育專網設計與論證。部際協調應確保不同網絡運營商跨網、跨區域、跨平臺的傳輸質量,應加快5G在教育領域的部署和應用,部署教育專網從根本上確保在線教育擁有快速、穩定、可控的網絡服務和綠色安全的網絡環境。

二是匯聚社會資源和工具,發揮國家大平臺和互聯網教育企業的協同作用。積極遴選和評測互聯網教育服務機構與企業提供的資源和工具,有效減輕教師錄製課程視頻帶來的額外工作量,確保教師將更多的精力集中於教學而非技術。

三是組織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專家組織,為中小學教師開展在線教育提供指導和支持服務。教育信息化研究機構和專家應承擔使命,針對區域、學校、年級和學科的不同特點進行分類指導。「怎麼教、如何學」的指南手冊、微課視頻應是當前一線師生需要的。

四是開展「互聯網+教育」與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社會實驗研究,科學指導和開展在線教育實踐。此次大規模在線教育,有人擔心在線學習影響畢業班升學成績,長時間用電子產品損害學生視力,商業企業介入干擾教學秩序,網絡授課可能導致隱私洩露等。教育科技平臺應發揮作用,深入研究如何進行科學評測,做好數據的採集與分析、信息的管理與分享,為「十四五」教育規劃和智能時代的教育系統變革提供科學依據。

五是宣傳在線教育典型應用案例和經驗,講好在線「教與學」的故事。通過梳理本次大量的線上教學實施經驗,講好在線「教與學」的故事,起到示範引領作用,有利於推動「互聯網+」教學模式、學習模式和服務模式的變革,促進學校轉型和「課堂革命」。

如有對本篇文章感興趣,請持續關注SmartShow國際智慧教育展,我們將繼續帶來深度分享。

在這裡,與SmartShow國際智慧教育展一起,見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