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大教授:扶貧20餘年,屢次受到央視聚焦,還獲比爾蓋茨點贊!

"屋上殘瓦斷片,腳下粘著泥濘。鋪上一塊紅磚,生命從這啟程!"這首打油詩是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的李小云教授在2015年初到雲南西雙版納勐臘縣瑤族河邊村精準扶貧時寫下的。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李小云教授就開始從事扶貧政策和扶貧實踐研究工作,20多年如一日,他將扶貧工作從中國,做到了世界。

中國農大教授:扶貧20餘年,屢次受到央視聚焦,還獲比爾蓋茨點贊!

"不脫貧,不出村!"

勐臘縣是雲南最南端的縣,河邊村是個小小的瑤族山村,一如中國邊陲的其他山鄉,風景秀麗,雨林茂盛,象群出沒。但是,貧困曾是這裡無法破解的難題

2015年初,李小云教授來到這裡實地考察。時值冬天,村裡的孩童在屋外玩耍,光著腳在溼冷的路面上跑來跑去,村內沒有一處安全住房,人畜混居隨處可見,道路沒有硬化……有20多年扶貧經驗的他感嘆"竟然還有這樣近乎原始的村落"。

中國農大教授:扶貧20餘年,屢次受到央視聚焦,還獲比爾蓋茨點贊!

李小云教授心痛不已,他決定選擇一個貧困村當試點,在村裡長駐下來,並在心底暗自起誓:不脫貧,不出村!

為了籌資,他成立了"小云助貧中心",依託微型助貧項目,希望促進優質公益資源下移和基層公益組織發育,探索有效的助貧機制、村級綜合扶貧治理模式。他將河邊村作為第一個項目實施地,用"大學+公益+政府+農戶"模式幫助河邊村脫貧。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李小云教授帶領著中國農業大學的扶貧隊駐紮到了河邊村,開展起了深度貧困綜合治理實驗。從產業生計、生產系統、基礎設施、住房改善、人居環境景觀等五個方面入手,進行了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實驗。

中國農大教授:扶貧20餘年,屢次受到央視聚焦,還獲比爾蓋茨點贊!

經過4年的扶貧實驗,河邊村發生了巨大變化,全村來自新業態產業的收入累計接近100萬元,實現了廁所革命,廚房革命,成了貨真價實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李小云教授的扶貧團隊成為了河邊村的"築夢人",央視及《新聞聯播》更是多次對此進行報道。

中國農大教授:扶貧20餘年,屢次受到央視聚焦,還獲比爾蓋茨點贊!

中國農耕小技術,坦桑玉米大豐收

多年來,李小云教授一直走在扶貧一線,而世界基層農村發展和扶貧的戰線上,同樣有他的身影。

"你在坦桑尼亞說professor Li,很多人都知道。我跟政府官員講中國的幹部如何深入基層搞發展,去村莊教農民種玉米,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只要精耕細作,產量就能翻番。"李小云教授黝黑的臉龐上架著一副眼鏡,又瘦又高還微微駝背,這些都是經常田野考察的"後遺症"。

中國農大教授:扶貧20餘年,屢次受到央視聚焦,還獲比爾蓋茨點贊!

李小云教授在坦桑尼亞與當地農業官員調研農戶情況

中國與坦桑尼亞於1964年正式建交,農業一直是中坦兩國經貿合作的重點領域。2010年,李小云教授在世界銀行坦桑尼亞國別辦公室工作期間,參與了國際援助體系與坦桑尼亞政府共同推動的"坦桑尼亞南部糧食走廊建設"的科研論證工作。他深入到該走廊多地區的農村地區調研農業發展狀況。

玉米是該區域主要的糧食作物。在調研中他發現,農民普遍反映種植玉米缺乏良種、缺乏技術、缺乏資金。

2011年,李小云教授的團隊設計了玉米密植增產技術的方案,考慮到農戶普遍沒錢購買化肥,又設計了以合理密植、間苗、中耕除草保墒為核心的,不施化肥的旱作密植種植技術。因為沒有灌溉,化肥的利用率很低,而密植和中耕除草等都是勞動密集,不要過多地外部資金,從而實現玉米在低水平基礎上的提升。

中國農大教授:扶貧20餘年,屢次受到央視聚焦,還獲比爾蓋茨點贊!

李小云教授(左二)在坦桑尼亞佩雅村調研並指導農作技術

最初農戶們沒人相信,都不採用新技術,只有村裡的技術員在自己地裡種了一公頃。事實勝於雄辯,通過李小云教授提供的新方案,這位技術員的玉米產量翻了一倍。事情傳開後,農民們開始接受來自中國專家的中國技術方案。

2019年6月27日,李小云教授受慈善家比爾·蓋茨邀請,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比爾蓋茨"上以《中國小技術,坦桑大豐收》為題發表文章,介紹了其團隊在非洲坦桑尼亞開展的玉米密植增產技術的示範推廣工作,比爾·蓋茨先生為短文做序並表示了讚揚。

中國農大教授:扶貧20餘年,屢次受到央視聚焦,還獲比爾蓋茨點贊!

在數十載的發展研究與實踐中,李小云教授從未脫離扶貧戰場的唯一原因,就藏在"小云助貧"中心的使命願景中——"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

歡迎關注中國農業大學招生辦頭條號!

本文素材來源: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央視網、經濟日報、比爾蓋茨個人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