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姓馬?關於鄭和的這些謠言,請大家不要再傳播了(上)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在中文互聯網上,因為一些共享資料的胡亂編輯,以及部分別有用心者的故意偽造,導致許多朋友對於七次下西洋的鄭和的真實身份都產生了極大的誤解,甚至不乏極具號召力的人物在受眾過億的節目中大放厥詞。

之前,以史為鑑在所謂的“冷知識”中看到又有人把“鄭和姓馬,回族,下西洋是為了自己心中的聖地麥加”這樣的事情拿出來譁眾取寵,為了以正視聽,特地撰寫本文,供大家評判。

鄭和姓馬?關於鄭和的這些謠言,請大家不要再傳播了(上)

一、鄭和出生年月

關於鄭和的身世,在如今的中文互聯網世界上,是這樣介紹的。

鄭和(1371年?- 1433年? ),回族, 本姓馬,為明成祖朱棣賜姓鄭,世稱“三保太監” (又作“三寶太監” ),雲南昆陽州(今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昆陽街道 )人。明朝太監,航海家、外交家。

這段介紹中,不但鄭和的生卒年都具體到了1371-1433,本姓馬,甚至連鄭和的民族、出生地都考證出來了。還有說鄭和是默罕默德後裔,血脈是元代的咸陽王,雲南平章事賽典赤‧贍思丁的後裔。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百科中又說:

鄭和早年經歷不詳,據推測於明平雲南之戰中為明軍所擄。

鄭和姓馬?關於鄭和的這些謠言,請大家不要再傳播了(上)

圖注:某歷史發明家關於鄭和的說法

《明史-鄭和傳》中,關於鄭和的身世很簡單:“鄭和,雲南人,世所謂三保太監者也。初事燕王於藩邸,從起兵有功。累擢太監。”

明史中壓根都沒提到鄭和的民族成分,之說鄭和是雲南人,為啥鄭和就成了回族呢?還姓了馬呢?

根據史學家吳晗在1936年發表的《十六世紀前之中國和南洋》一文考證,年幼的鄭和大約是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左右,在明朝平定雲南的戰役中被俘,按照當時明軍的傳統,這些孩童閹割後送到南京侍奉皇室。

吳晗在這篇文章中大膽推測這個時候的鄭和不超過十歲,於是後世有人便以吳晗的說法故意訛傳鄭和是1371年生人。

這個倒沒啥,畢竟大家都是推測,吳晗這個推測還是很有道理的,就算有誤差,也不會超過4-5歲。

鄭和姓馬?關於鄭和的這些謠言,請大家不要再傳播了(上)

圖注:敦煌莫高窟第61窟《回鶻公主供養像》


二、回紇與色目

接下來我們就是重頭戲了,鄭和姓馬,回族這是怎麼來的?

從明代永樂大帝時期開始,記載了鄭和身世的資料極為有限,除了明史中說鄭和是雲南人外,在明朝萬曆年間,有一部以鄭和下西洋為主角的神魔小說《三寶太監下西洋記》裡面提到“

卻說三寶老爺原是回回出身。”這一句。

許多人憑藉這一句就以為鄭和就是回族了,實在是荒謬。

回回一詞最早來源於回紇,回紇又是匈奴鐵勒諸部的一支。在唐代時因為幫助平定安史之亂,成為大唐屬國,被賜名為“回鶻”取“迴旋輕捷如鶻”之義。整個回紇/回鶻大都信奉佛教,兼事摩尼教和祆教。敦煌莫高窟裡有很多壁畫就反映了回鶻貴族供奉佛像的歷史。


鄭和姓馬?關於鄭和的這些謠言,請大家不要再傳播了(上)

到了宋元時期,回回被泛指為來自西域的各國人的統稱,不論是阿拉伯人還是猶太人還是基督徒都統統稱之為回回。按照元朝的說法,這些人就是色目人。

而云南因為民族眾多,到了雍正時期都是改土歸流的重點地區,別說明朝了。所以說《明史》記載鄭和是雲南人,其實極有可能再說鄭和是色目人,但也是有可能而已。而且就算鄭和是色目人,色目人中信仰什麼的都有,為何偏偏說他是回族呢?

這一切的證據都來自一塊碑文——《故馬公墓誌銘》,也叫《昆陽馬哈只碑文》。

三、《故馬公墓誌銘》辨析

1912年,號稱雲南省唯一一個全國狀元的袁嘉穀在雲南昆陽發現了一塊”碑高建初7尺7寸,廣四尺一寸“的墓碑,根據墓碑上面的文字發現,這塊墓碑竟然是鄭和父親馬哈只的墓碑,是由明代永樂年間的禮部尚書兼左春坊大學士李至剛撰寫!袁嘉穀於是從一個叫宋南屏的人手裡得到一張馬哈只墓碑的拓片。

鄭和姓馬?關於鄭和的這些謠言,請大家不要再傳播了(上)

到了1937年,歷史學者夏光南實地探訪了位於昆陽城西一里處的馬哈只墓誌石碑,並且拍攝了一副照片。1937年,當地縣長楊立聲為馬哈只墓碑蓋個一個碑亭。現在立在晉寧鄭和公園內。

這塊碑文從永樂年間至清末,五百年間從未有人知曉,突然橫空出世,震驚世人!

根據碑文正面描述,馬哈只世代都是雲南昆陽州人,馬哈只的父親也叫馬哈只,母親是溫氏。馬哈只的爺爺叫

馬拜顏(注意這個人名),奶奶是馬氏。

馬哈只生了兩個兒子四個女兒,長子名叫馬文銘,次子就是鄭和。因為輔佐皇帝被賜姓為鄭(這也是首次描述鄭和是被賜姓,如今互聯網上傳說朱棣賜姓鄭和都來源於此)。馬哈只死的時候剛好是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由長子馬文銘安葬。

讓人驚訝的是碑文的陰面右上角,直接刻下了鄭和於永樂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至十二月吉日期間專門到這裡祭拜父親的描述。

鄭和姓馬?關於鄭和的這些謠言,請大家不要再傳播了(上)


2、碑文形制不符

撰寫碑文的李至剛確有其人,他在永樂年間曾經官至禮部尚書兼左春坊大學士,還一度和解縉一起編撰《太祖實錄》,一起為太子講學。

按理說鄭和能邀請這樣一位朝廷大員為父撰寫碑文也不奇怪,奇怪的是這種頂級朝廷大員撰寫的碑文按理說應該非常隆重,不但要碑形制要符合規矩,還應該有碑額,有篆額,有立石者(死者後代)姓名,有書丹者(碑文書寫者)、刻工姓名才對。

但是這部《故馬公墓誌銘》形制奇葩,實際測量的165×94釐米和袁氏記載中的”高7尺7寸,廣四尺一寸“也不符合,沒有碑額,沒有篆額,沒有立石者,沒有書丹者,連刻工姓名也沒有。不符合常理。

鄭和姓馬?關於鄭和的這些謠言,請大家不要再傳播了(上)

3、碑文文辭不符

如果此碑文真的是一國禮部尚書,和大才子解縉起名的大學士所寫,那麼必定文采飛揚,最起碼墓碑的“志”和“銘”都能把逝者的生平寫的很出彩才對,

但是大家來看看,這副碑文的“志”和“銘”寫的水平吧。

墓誌銘,分為志和銘,志更多的是像散文,記敘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蹟;銘更多的是駢文,多用韻文,表示對死者的悼念和讚頌。

《故馬公墓誌銘》的“志”中,明明逝者是馬哈只,通篇介紹的重頭戲反而是鄭和,讓人懷疑這到底是鄭和的墓誌銘還是馬哈只的墓誌銘?

另外在“銘”中,一朝的禮部尚書寫的“銘”是:“身處乎邊陲,而服禮義之習;分安乎民庶,而存惠澤之施,宜其餘慶深長,而有子光顯於當時也。

就這兩句半的銘文,不但不是銘文中常見的四六韻文,整個內容過於短小,體例均不合時宜,其中還有大半是突顯鄭和的。完全不像是一朝禮部尚書的文筆,要是李至剛只有這個水平,朱棣還敢讓他去教太子?

3、鄭和祭祖,於史無載

鄭和姓馬?關於鄭和的這些謠言,請大家不要再傳播了(上)

根據碑文記載,鄭和是在永樂九年十一月來故鄉祭拜祖先的。根據歷史記載鄭和第三次下西洋回到國內是在永樂九年的六月。

鄭和下西洋回國,首先要跟皇帝彙報吧,彙報完之後還有各國使臣覲見皇帝,獻上西洋各國的珍寶,然後接受皇帝的封賞。

在這樣的喜慶時刻,鄭和作為皇帝身邊的紅人,前往雲南祭拜祖先,雲南各級官吏肯定要大肆巴結才對。而且鄭和以皇帝親信內監的身份要祭拜祖先,必定要重新立碑,光明正大的把自己名字附在正文後面。

但是雲南各地史料中奇怪的都沒有鄭和祭拜祖先的記載,而且鄭和祭拜祖先的記載就是在這塊《故馬公墓誌銘》的背後右上角,非常小氣的寫下來了3行47個小字,說明鄭和來過。

這塊碑文的來歷可以說非常存疑。許多人都認為是偽造的。


鄭和姓馬?關於鄭和的這些謠言,請大家不要再傳播了(上)


碑文詳情列在下發供大家仔細品讀:

碑陽
公字哈只,姓馬氏,世為雲南昆陽州人。祖拜顏,妣馬氏。父哈只,母溫氏。公生而魁岸奇偉,風裁凜凜可畏,不肯枉己附人。人有過,輒面斥無隱。性尤好善,遇貧困及鰥寡無依者,恆保護賙給,未嘗有倦容。以故鄉黨靡不稱公為長者。娶溫氏,有婦德。子男二人,長文銘,次和,女四人。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賜姓鄭,為內官監太監。公勤明敏,謙恭謹密,不避勞,縉紳鹹稱譽焉。嗚呼,觀其子而公之積累於平日,與義方之訓可見矣。公生於甲申年十二月初九日,卒於洪武壬戌七月初三日,享年三十九歲。長子文銘奉柩安厝於寶山鄉和代村之原,禮也。銘曰:
身處乎邊陲,而服禮義之習;分安乎民庶,而存惠澤之施,宜其餘慶深長,而有子光顯於當時也
永樂三年端陽日,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兼左春坊大學士李至剛撰。
碑陰


馬氏第二子太監鄭和奉命於永樂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到於祖宗墳塋祭掃追薦。至閏十二月吉日回還。記耳。

四、《鄭和家譜》辨析

另外一部關於鄭和身世的證據則是1936年發現的《鄭和家譜》。

鄭和姓馬?關於鄭和的這些謠言,請大家不要再傳播了(上)

眾所周知,鄭和是一名太監,何來的後代家譜呢?

前文碑文上鄭和的大哥馬文銘,這個時候就順理成章的露面了。

1936年,雲南玉溪人李鴻祥將軍從居住在玉溪的所謂”鄭和後裔“(回民)處得到一冊《鄭和家譜》抄本(原本已失,有李士厚保留影像版)。由袁嘉穀轉交自己的得意弟子同為回民的雲南魯甸人,後任雲南大學教職的李士厚研究。由李士厚於同年出版《鄭和家譜考釋》一書。

在《家譜》中,收錄有云南昆陽的《故馬公墓誌銘》,並自述所謂鄭和後裔為:"公以兄文銘之子立嫡,名賜。"

但是這個時候鄭和充其量姓馬,父親和祖父只不過是去朝覲回來的”哈只“而已。那麼鄭和是什麼時候被成了元代雲南著名政治家,曾擔任雲南平章政事的賽典赤‧贍思丁的後代呢?

鄭和姓馬?關於鄭和的這些謠言,請大家不要再傳播了(上)

1983年,李士厚與所謂明代三寶太監“鄭和第十八世孫”鄭雲良在南京訪問另一批所謂“鄭和後裔”時,得悉南京“鄭和後裔”亦有一冊家譜,名曰:《咸陽世家宗譜》。但此書據稱六十年代時為北京民族文化宮取走。

李士厚遂與所謂“鄭和第十九世孫”鄭自強、鄭自海同赴北京,雖未在民族文化宮找尋到《咸陽世家宗譜》全本,但得到一篇《咸陽世家宗譜‧首序》,並發表《新發現的南京鄭和家譜首序跋》。

在這篇殘破的家譜序言中,鄭和就搖身一變變成了元代雲南平章政事賽典赤‧贍思丁的六世孫。因為賽典赤‧贍思丁曾被元代封為咸陽王,故家譜稱咸陽世家。

1983年冬,雲南民族大學納忠發、李維耀(此二人姓名據李士厚文,生平不詳)在雲南巍山縣所謂“賽典赤後裔”馬尚文家得到一冊《賽典赤家譜》,轉交李士厚研究。李士厚隨後又於昆明所謂“賽典赤後裔”沙儒誠處得到另一冊《賽典赤家譜》及《賽氏總譜牒》,共計三種賽典赤‧贍思丁家譜三種。

鄭和姓馬?關於鄭和的這些謠言,請大家不要再傳播了(上)

據三種家譜記載,李士厚得出結論:

A、賽典赤‧贍思丁上溯三十一世祖即穆罕默德;

B、《故馬公墓誌銘》中所載鄭和曾祖父馬拜顏即賽典赤‧贍思丁之孫伯顏——這個時候《馬哈只墓誌銘》碑文中不知道鄭和父親與祖父的名字,卻唯獨知道曾祖父的名字馬拜顏的用意了吧。一系列造偽環環相扣,內在關聯不言而喻。

C、伯顏長子米的納即《馬哈只墓誌銘》中的鄭和祖父大馬哈只。

D、米的納之子米里金即《馬哈只墓誌銘》中的鄭和父親小馬哈只。

所以綜上所述,李士厚認為鄭和即是穆罕默德的嫡系後裔。

從此,”鄭和姓馬,原名馬三寶,是穆斯林,下西洋是為了朝覲“這樣的謠言一步步就開始出爐了。

本期鄭和身世的考證先到此結束,下篇我們接著考證鄭和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的證據。

文/以史為鑑

圖/網絡

參考資料/

《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二

十六世紀前之中國與南洋(選)-吳晗

鄭和身世造偽史——弗慮弗為2017-10-28

鄭和族屬附會史——弗慮弗為2017-10-30

《百年謊言:晉寧鄭和馬哈只墓碑造假記》

特別鳴謝:文中關於《馬哈只墓誌銘》和《鄭和族譜》部分內容,來自於弗慮弗為老師的2017年的考證文章,本文獲得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