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終於要玩兒真的了!

中國如何繼續繁榮四十年?


2019 年 5 月 15 日,美國特朗普總統簽署行政命令,動用國家力量開啟了對華為的制裁,除了不准許華為在美銷售產品,也不允許美國公司出售芯片等零配件及服務給華為公司。而在此前此後相繼被納入制裁清單的還有中國的軍工、無人a機、超級計算、安防、人工智能等一系列中國高科技公司。之後頻繁出現了一些消息,稱美國政府對在美的華裔科學家,尤其是與中國有密切學術項目往來的,都加強了監控和調查,甚至是明顯的排擠和驅離。


素質教育,終於要玩兒真的了!

2019 年 6 月的中國的高考,再一次掀起了話題。為什麼數學考題難得讓人崩潰?為什麼作文命題竟然出現了"勞動"和"音樂"?


素質教育,終於要玩兒真的了!

▲ 高考——中國學生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戰役

2019 年 6 月 19 日,高考結束不到兩週,朋友圈裡好幾位老師,不約而同的轉發了同一篇文章。這是一個國字號重量級文件(注意:不是教育部)《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29 號。仔細研讀下來,讓人一驚。這裡暫不評論,節選幾段大家同看:

素質教育,終於要玩兒真的了!

素質教育,終於要玩兒真的了!

▲ 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解讀《指導意見》(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上面這份重磅文件還沒消化乾淨,間隔不到一個月,又一份國字號文件下發。而且是關係到更廣泛民眾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改革的綱領性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注意:依然不是教育部)


素質教育,終於要玩兒真的了!

一位從教幾十年的老教師問我:"新政看了嗎?"我說:"看了。""終於下決心了!要變天了。"

這份文件雖然針對的是基礎教育,但和前一份文件一樣,把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綜合實踐、互動課堂、過程性評價……這些提了一個遍。而最牽動神經的就是這個" 17 條"。因為它,民辦學校、學區房、學科培訓機構、以及所謂的公辦菜小、菜中的命運都可能發生巨大的改變。而每個適齡幼升小和小升初的家庭,都將陷入迷茫。


素質教育,終於要玩兒真的了!

果不其然,政策一出,各路大V和媒體的報道和解讀相繼發佈,有些省份甚至已經開始了政策落實。如果按照這個方向,以後幼升小和小升初,拼孩子的成分會降低,拼運氣的成分會變大,"全民搖號"的時代,真的會來嗎?


此份文件中,還提到了一段有關"加快家庭教育立法"的內容,去年3月,就有人大代表也正式提出了建議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法》的提案。可以預期,這份法律的出臺只是時間的問題。

同樣在 2019 這個年份,中國啟動了針對 46 個重點城市的垃圾分類;脫貧攻堅戰進入了收尾階段;全民健康的戰役打響……這一年還沒有完全過去,或許還有更多大新聞在等著我們,讓 2019 註定精彩。


"要提高人口素質","要培養出自己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要孵化出原汁原味的創新驅動!"我們彷彿可以聽到政策背後那急切的聲音。


1782 年英國人瓦特發明了蒸汽機,標誌著世界工業化的開始。1953 年中國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標誌著中國工業化改造的起步。我們用 60 年追趕人家的 200 年,終於達到或者接近了後工業化時代的門口。可是兔子不會像童話裡那樣一直睡覺,國際上的技術封鎖,已經不加掩飾的表達了遏制中國發展的目的。而這個時候,突圍的關鍵戰略,就落在了教育的身上。因為進入後工業化和智能化社會後,大家核心競爭的就是"創新",就是"人才"!


再簡單直白的說,前四十年,我們急切的需要把農民變成工人,所以我們只能倡導以培養產業工人為目的的普魯士教育(標準化教學,標準化考試和選拔,標準化崗位);而未來四十年,我們要想在後工業化時代持續繁榮,就需要更多的創新科研人員工程師、高級技工、以及人工智能無法代替的那些崗位人才,而這些人必須是身心更健康,個體更獨特性和創新工作能力更強的高素質工作者!所以我們需要強調素質教育,需要高質量育人!


從"人口"紅利到"人口素質"紅利。這是支撐中國再繁榮個四十年的關鍵因素,也是中國教育在未來幾十年的社會使命和主基調。


基於這個主基調,教育資源的分配格局將發生改變,評估和選拔標準也將變革。就像四十年前改革開放初期一樣,願意主動擁抱變革的,會更早獲益,墨守成規,理念陳舊的將越來越被動。只不過,前四十年沒有擁抱變化我們失去的是經濟上的收益,而教育上的"固執",我們敗掉的可能是孩子的未來。


被誤讀的"素質教育"


相當一部分家長和老師,一談到素質教育,就會想到發展孩子的興趣愛好,多學點運動,繪畫、音樂,好像就提高了綜合素質。

其實,這是對素質教育的嚴重的誤讀。

什麼樣的人算是"高素質人口",又是什麼決定了人的素質呢?在這裡,我們提供一個一畝總結的維度,供大家參考:


第一,基因

基因決定的東西遠比我們平時看到的多,一個人除了相貌之外,飲食習慣、疾病甚至性格都和基因有關,這是每一個人都無法迴避的人口素質第一基石。每當我們責問為什麼孩子不能超越父母的時候,往往忽視了正是我們給了他們基因上的烙印和枷鎖。


第二,健康

事實上孩子的很多情智問題根源都是健康問題。不要以為大部分家庭具備經濟條件,就養得好孩子。中國很多地方雖然已經生活優越,但嬰兒餵養觀念依然陳舊;很多新手媽媽照著書養孩子,不瞭解孩子的個體差異,導致很多因餵養不當引起的發育問題;更有很多家庭自身就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養出來的孩子怎麼可能健康。


社會上關於兒童營養和疾病護理有關的知識,魚龍混雜,以訛傳訛,缺少系統和權威性。其實養育一個健康的人類,最樸素的道理就是在成長髮育期(0-12 歲)吃好、睡好、運動好、心情好。只是怎樣才算是"好",往往是主觀而模糊的。

素質教育,終於要玩兒真的了!

第三,人格

簡單的說,這裡的人格對一個人自我認知是否清晰,情緒是否穩定。思維模式、行為模式以及價值觀,這些加在一起,所表現出來的是他與世界相處的方式。這件事不太容易通過考試或者淺層交往所瞭解,但是卻決定了這個人能否順利的參與社會生活,也決定了這個人一生的幸福、快樂程度。


一個有嚴重人格缺陷的人,很難有大的人生成就,萬一這樣的人成了精英,那就是可怕的隱形社會炸彈。而現實中,大部分的人格缺陷問題都可以從家庭教育中找到原因。


第四,素養

提到這個詞的地方很多,文學素養、科學素養、美學素養、哲學素養、職業素養、音樂素養、閱讀素養、信息素養……概括的說,當一個人在某個領域長期浸潤、反覆實踐,那麼他就更有可能具備這個領域的素養。比如,招聘一個和寫作有關的職位,在兩個同等條件面試者中,我們會挑選有大量閱讀積累的應聘者;計算機系錄取新生,成績相同的情況下,已經有長期編程積累的孩子學起來事半功倍;鋼琴比賽,往往得到大獎的不見得因為技術出眾,而是因為音樂素養豐厚,彈奏樂曲能夠有更好的情感傳達。

素質教育,終於要玩兒真的了!

▲ 黃磊的教育觀念備受網友推崇,是大家看到這套理念在黃多多身上展現出令人羨慕的實踐效果


我們曾經和一些國外長大的朋友聊天,你會發現,無論她們當下的職業是什麼,接受西方良好教育的孩子普遍具備多個領域的優秀素養,包括生活常識、文史常識、科學常識、藝術和音樂常識等多方面…相比之下,中國人即便學歷不差,但談吐上卻自愧不如。


這些素養不僅讓他們在本職工作上更有激情、更有想象力,還可以擁有更豐盈的人生,更容易跨界交流和學習,從而成為一個複合型人才。可以說,從能力教育上我們可以與西方一較高下,但在素養教育上,我們的體系是無力而殘缺的。在西方,素養教育是全社會全方位的,閱讀教育在這當中的作用尤為凸顯。


第五,能力

理論上,高素質人才必定在某些方面能力很強。能力區別於素養的地方在於,它更聚焦在主觀上完成一件事或解決一個問題的方法和效率。能力是可以從弱到強的被訓練、被提升的。


如果我們把要完成的事情定義的靈活寬泛,那麼對應的能力的訓練就會更強調可遷移和靈活運用。比如:溝通表達能力、快速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協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我們把事情定義的更為狹隘、具象,那麼對應的能力訓練就會強調可量化、可比較。比如:刷題能力、速算能力、記憶能力、作文能力……


所以,對能力的定義,考驗的是人才培養者的需要和格局,也影響著能力培養的體系、方法、評估等一系列決策。這也就能夠解釋前面提到的國字號文件,從何而來。


第六,分數與光環

分數與光環其實就是一些"能力證明書"。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容易一下子展示給他人,所以為了更高效的選拔人才,現代社會發明瞭各種分數與光環。這是一個效率優先的解決方案,但不見得是品質最優解決方案。所以,作為精英教育的代表,美國超百所頂尖私立高中組成 MTC 聯盟,替代原來的"高考"模型,用一個全新的學生評價系統——素養成績單(Mastery Tran)來對學生進行評估,大學招生官看到的不是一次高考成績加上一份申請材料,而是一個以過程性評價為主旨,動態記錄孩子四年來每一項學習情況的個人站點。


基因/健康/人格/素養/能力/分數與光環,相互作用,從低到高,層層發力,才有可能搭建起一個高素質人口的培養體系,所以它也可以幫助我們評估一個社會的教育體系的完整性,它還可以用來反思我們對自家孩子的養育,評價你遇到的一個人,試新職員,或者幫助我們甄別合作伙伴……畢竟,高度協作的現代文明,是由"人"構成的社會。


看透教育,不再焦慮


是不是以"素質教育"為綱了,就不再有激烈競爭了?放心,競爭只會更激烈、更復雜。不要忽視我們人口大國的基本國情,也不要小看延續幾年"狀元及第,光耀門楣"的學習傳統,更不要小看中國兩億(據說到今年將達到 4.7 億)中產階級的"上進心"。

素質教育,終於要玩兒真的了!

▲ 熱播電視劇《小歡喜》塑造了三對為孩子教育焦頭爛額的家長,是絕大部分中國家庭的典型代表


其實,時代和社會只是在逼迫家長成長,逼迫教育體系成長,要長出更多的智慧,去面對"孩子是人,人是複雜的"這一基本事實。


作為家長,如果能夠看透時代,看透教育,我們應該做的也無非就是從上面六個方面發力:

第一,換老婆/老公是來不及了,但是可以做到從基因層面反思孩子為什麼一些事學的快,一些事學的慢,嘗試理解和包容,沒必要非和自己的基因"對著幹",想明白孩子從何處來反而更容易發現孩子的天賦所在。


第二,重視健康養育,給孩子一個和諧家庭。無論父母的學歷和財力如何,我們都有能力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給他足夠的陪伴,給他尊重,給他可口的食物,幫助他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疏導他的情緒,做孩子的堅強後盾。生長在這樣的家庭的孩子,身體健康人格完整,人生已經不會失敗,不會走偏,接下來只剩額外加分項拿到多少的問題。


第三,素養與能力,應該說這兩個方面對家長智慧的考驗最大,有的家長為了提升孩子的音樂素養去學樂器,結果是孩子鋼琴十級之後再也不想碰琴。素養絕對不是逼出來的,而是潛移默化"泡"出來的,它也很難制定計劃,量化測評。提升孩子某一些方面的素養,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就是給他氛圍,給他時間,讓他樂在其中。而被裹挾在滾滾向前的雞娃大軍裡,很多父母不忍讓孩子"浪費時間"在看不到效果的事情上,這往往是孩子素養教育失敗的主因。


在能力培養上,家長經常顯得沒什麼主心骨,本著缺啥補啥的心態,孩子害羞就趕緊報個口才班;孩子口語不好,趕緊找個老外練起來。就算我們填滿孩子所有的日程表,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培養所有能力。為了避免丟西瓜撿芝麻,這裡推薦家長們用一種逆向思維思考問題——三十年後,具備哪些能力的人不會失業?


快速跨學科學習的能力。——能夠用很高效的方式從書本、資料、影音、交談等多種媒介中快速抓取信息,綜合運用,即便轉行或者接觸新領域,也能快速學習新知。

獨立思考批判質疑的能力。——人工智能時代人云亦云的工作會最先被替代。質疑權威獨立思考是學術創新的最基本素質。

積極表達與協作的能力。——不需要等到三十年後,積極表達與協作的能力,已經是創新型企業的必備技能。

動手創造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時代不需要紙上談兵,只有真的解決了問題才算是創新,而在此過程中能夠做到一步步,創意、規劃、實施、測試、改進直至產出的優秀人才,一定不必擔心失業問題。

至於分數和光環,這裡面的確有"拼爹"的成分,也不得不搭上一些時間去爭取。但其實素養和能力過硬的孩子,分數只是水到渠成。為了分數搭上全部的生活,讓孩子成長為一個乾癟的空心人,實在是得不償失的決定。極端追求分數的家庭背後往往是家長缺乏安全感或眼界閱歷所致。


我們在做什麼?

說這麼多和一畝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我們只是想告訴所有關注和關心一畝的朋友,

我們不是旨在給孩子分數與光環的學科培訓,

也做不到完全填補家庭教育的缺失。

但我們看到了未來社會競爭的需要,看到了育人的本質,

也看到了中西社區教育對比之下,作為最重要的社會教育主陣地,

我國圖書館教育的荒蕪現實。

更看到了西方通過閱讀力教育所帶來的巨大人才收益,以及國內中文分級閱讀原創叢書的荒蕪。


素質教育,終於要玩兒真的了!

一畝童書館


所以我們先建一畝童書館,佔地千平藏書四萬

然後,挑戰童書原創 《一畝中文分級閱讀叢書》

規劃12卷共計240本

配套開發"一畝閱讀"私教App

獨創一畝通識知識體系

一套中文自主閱讀輕學習產品 ——《一畝寶盒》應運而生

讓兒童自主學習,輕鬆愛上閱讀,為未來創新力奠基


素質教育,終於要玩兒真的了!

經歷三年的探索,一畝已經走出了比較成熟的閱讀教育模型,

並欣喜的看到一波波孩子在這一小片土壤上開花結果,能力和素養雙豐收!

雖然我們的聲量有限,但我們很清楚一畝代表未來!

去年兒童節有個段子,

"如果現在的你穿越回到自己小時候,最想對父母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點贊最高的回答是"勸父母早點買房。"


那麼四十年後,同樣的問題問給我們的孩子,

點贊最高的答案會是什麼呢?

我們期待,與尋找"中文自主閱讀"解決方案的你

不期而遇


關注一畝、瞭解一畝寶盒,可微信搜索公眾號"一畝童書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