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軍隊東征日本遭遇完敗,姻親之國將其出賣,百年後反被報復

時下經常會把12-13世紀稱之為蒙元時代,確實那200年時間裡,位於蒙古高原上的蒙古人,一躍成為繼突厥人和匈奴人之後又一影響整個世界文明以及歷史發展進程的民族。就像我們所熟知的一樣,在成吉思汗的率領下所向披靡,橫掃了整個亞歐大陸,當然屬於成吉思汗的功績更多隻是精神層面上的付出,當然還有掃清西征路上的種種障礙,實際上,成吉思汗早在滅金戰爭前期就去世了。一一向在亞歐大陸無敵的蒙古鐵騎卻屢屢敗於一個小國,成為歷代蒙元皇帝的遺憾。

蒙元軍隊東征日本遭遇完敗,姻親之國將其出賣,百年後反被報復

蒙元政權的擴張在亞歐大陸鮮有能與之匹敵的對手,即便是當時中亞強勁一時的花剌子模還是阿拉伯帝國,在蒙元鐵蹄的摧枯拉朽之下土崩瓦解,但是西征的腳步卻因為部族內部權力爭鬥在多瑙河東安戛然而止,上帝之鞭對於世間的懲罰也停在了那一瞬間。直到忽必烈在中國建立起元朝政權以後,遊牧民族的擴張性再一次被喚醒,而這一次,忽必烈承載成吉思汗的夢想,予以將整個蒙元版圖擴大,因此相比較前人對於西方的渴望,忽必烈則把擴張對象瞄準了東亞地區。

蒙元軍隊東征日本遭遇完敗,姻親之國將其出賣,百年後反被報復

首當其衝的是高麗國,然而在蒙古的重兵之下,高麗早早就投降成為了附庸國,從而保全領土。因此,第一次東征日本蒙古大部分抽調的都是從高麗徵調的高麗士兵。從當時人種等級劃分去看,高麗人遠在南宋人之上,而高麗人又妄想著成為蒙元的姻親,因此在軍隊戰鬥力上,高麗軍隊還是佔有一定優勢,因此高麗軍隊都是負責與日本軍隊開展近戰,而蒙古人不習水戰,但蒙古人善於騎射,他們大多都以弓箭兵和騎兵為主。

然而日本本土周圍多島嶼,所以日本軍隊更熟悉水戰,當然只從經驗上也並不能夠讓蒙元無功而返,實際上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不善於利用氣候變化和自然水文條件。這一點來看,屬於島國的日本常年跟海洋打交道,其生存也是靠海洋,因此他們更熟悉這裡的一切,面對數目驚人、裝備精良,戰鬥力十分強大的蒙元軍隊,日本軍隊 實際上並不是孤軍作戰,而幫助日本的就是所謂的“神風”。其實我們都知道,這就是所謂的季風而已。

蒙元軍隊東征日本遭遇完敗,姻親之國將其出賣,百年後反被報復

缺乏海上作戰經驗的蒙元士兵,又無法抵抗大自然的干擾,自然以慘敗而告終。當然蒙元額失敗在一定程度上並不只是上述那樣簡單。其實,“至元二年(公元1266年),以高麗人趙彝等言日本國可通,擇可奉使者。三年(公元1267年)八月命兵部侍郎黑的,給虎符,充國信使;禮部侍郎殷弘,給金符,充國信副使,持國書使日本。”在國書中,忽必烈希望元朝與日本“自今以往,通問結好,以相親睦,且聖人以四海為家,不相通好,豈一家之理哉!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圖之。”可見忽必烈以委婉的語氣表達瞭如果日本拒絕投降元朝,元朝將用兵日本的意圖。國信使黑的等借道高麗,在高麗樞密院副使宋君斐、禮部侍郎金贊等導詔使的陪同下前往日本,但“不至而還。”因為高麗人以洶湧的海洋和惡劣的氣候為藉口,威脅蒙古使節,迫使他們沒有到達日本就返回中國。實際上高麗人勸阻蒙古使者前往日本的真正意圖在於:如果元朝出兵日本,必將給高麗人帶來沉重的負擔。

蒙元軍隊東征日本遭遇完敗,姻親之國將其出賣,百年後反被報復

可以說,蒙元一直無法拿下東邊那個彈丸島國,根本原因在於缺乏核心作戰部隊,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一支成熟而強大的海軍。同時被高麗人為自身利益考慮而做出的消極配合也是其失敗的有一個重要因素,無法拿下東邊那個彈丸小國也就成為了歷代蒙元君王的遺憾。然而高麗人出賣蒙元,卻在百年之後遭到豐臣秀吉的入侵,可謂是報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