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使人進步,使社會和世界進步。

設立世界讀書日的目的就是鼓勵人們多讀書。

當然,凡事都要辯證地的看。多讀書是好事,但不能陷到書裡面爬不出來,變成書呆子或者“書蟲”。真正的讀書是把書讀活,而不是把書讀死,或者為讀書而讀書。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人,他們動輒就是書上怎麼寫的,說這話的時候往往還滿臉嚴肅、一本正經,把書上的東西奉為圭臬、當成聖旨,一絲一毫、一點一滴都不能改、不能動。

這樣的人可能是極端的例子,但介於這之間的恐怕不在少數。把書本的東西讀死了,墨守成規,不敢越雷池半步,而不是因地制宜、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離開標準答案就不會解決問題、就解決不了問題的現象還有一定的市場。當僵化、教條變成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於工作就是死氣沉沉,毫無新意;於生活就是刻板蒼白,了無情趣。

每一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你無法重複別人走過的路,別人也不會重複你所走的路。他山之石雖可以攻玉,但是他人的經驗卻只能拿來參考和借鑑,如果只是簡單地照抄照搬,不但是悲哀的,更是可怕的,結果不是邯鄲學步,就是東施效顰,貽笑大方。

真正的智者,不會偏聽偏信、固執己見,而是兼容幷蓄、博採眾長、融會貫通,符合自己的特點,形成自己的東西,走好自己的道路。

保持個性是需要主見打底的,有個性也不是表面上的、缺少內涵的特立獨行,而是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有自己的風格和路子、有自己的素質和內涵。建立在這樣一個基礎上的由內而外的自然流露,才是真正的個性。

缺少歷練和修為,今天看這本書提留一個觀點,明天看那本書截取一個結論,轉過來繞過去,可能是前面堅持後面去反對,或者前面反對後面又去堅持,自己把自己繞暈、自個把自個弄糊塗,到最後沒了是非、迷了方向,原因是一開始就沒有自己我,沒有形成自己的認識、理念、思路和方法、舉措。

始終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失去的必定是判斷和選擇的能力。

說這些並非否定和反對讀書,而是不能迷信、僵化和刻板,需要的是活學活用、活聽活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