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出書送別母親 傾吐失親之痛

敬一丹出書送別母親 傾吐失親之痛

敬一丹隨筆集《床前明月光》。 土木 攝

中新網北京4月26日電 (記者 高凱)“媽媽去世以後,我的很大一個改變,就是比以往更能意識到自己站在人生的哪個階段上,一下子就站在了夕陽裡,一下子就望到了月光,也望到了天慢慢黑下去的那一步。”

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日前推出懷念逝去母親的隨筆集《床前明月光》,書中細膩、深情地描述了作為女兒的敬一丹,在媽媽的病床邊,對於生命、親情的思索。

26日,敬一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本書寫的是昨天的事,但是這本書是為了明天寫的,我們在今天面對明天的時候,面對未來的時候,不管是哪個年齡段,都會遇到生命的進程這樣的話題,所以面對著時光、生命,面對明天,我們最好從現在開始就有生命思索,就有更多的生命思索。”

敬一丹出書送別母親 傾吐失親之痛

敬一丹。 土木 攝

敬一丹表示,《床前明月光》這個書名是自己在母親床前想到的,“在病床前陪伴,那是一個很痛苦的經歷,那個時候我就覺得媽媽一點一點的走進暗夜,但是即使是至暗時刻,在人生最後一個階段也是有光的,那就是月光。”

敬一丹稱,《床前明月光》的寫作首先是完成母親的囑託,“媽媽在病床上給我說,你把這段寫寫吧,我不能寫了,我媽媽是一個習慣記錄的人,當她沒有能力去記錄的時候我來做這件事。還有我內心裡的感受,如果不通過這樣的方式,把它記錄下來的話,我好像就很難讓自己安下心來。”

敬一丹坦言,這一次的寫作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是一種痛感的記錄,“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自己更清醒的認識了我的至親,認識了我自己,認識了血脈,所以即使是很痛苦,這種記錄也是有價值的。”

“寫這本書還有一個想法,我想把我對生命的認識,和家裡的孩子們進行一個深度的交流,當家裡遇到這樣至親逝去的時候,大家有時選擇把難過都深埋在心底,我覺得這種失親之痛,如果親人間有一個深度交流,我們之間會有更多的情感,也會有更多的理解。”敬一丹說。

面對當下了疫情,敬一丹感嘆,“寫完這本書的時候疫情越來越嚴重,所以那段時間我就更能夠理解失親者那種心碎,所以我想失親不是一個人的痛,在這樣前所未有的疫情面前,那麼多的失親者所感受到的痛苦,是需要大家互相傾訴,互相慰藉的。”

在《床前明月光》後記中,敬一丹寫道,“對失親的生者來說,傷痛,烙在心底,生死之問,伴著餘生。儘管在巨大的苦難面前,‘療傷’‘治癒’這樣的詞顯得很無力,但,畢竟日子還在眼前。也許,我們需要傾訴、釋放,需要相擁取暖,彼此慰藉。”(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