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美學學科創立者——薩里施(生態思潮)

創意學人全球頭條推薦丨

森林美學學科創立者——薩里施(生態思潮)

——德國林業科學先驅及其思想⑤

作者:王希群 王安琪
森林美學學科創立者——薩里施(生態思潮)

薩里施


  ●森林美學是林業科學、技術與美學的有機結合

  ●森林美學研究的對象是經營的森林,是長期林業實踐的結果和總結

  ●1885年《森林美學》一書在柏林出版,標誌著森林美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誕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早在19世紀,德國林業科學的先驅柯塔就曾指出:“森林經理一半是技術,一半是藝術”。的確,林業生產首先需要高度的專業知識和作業技術。19世紀末,在全球領先的德國林業實際上已經形成專業知識和技術體系的高度結合體,而此時誕生並發展的森林美學,又將林業科學、技術與美學結合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森林美學作為一門新的獨立學科始於19世紀末的德國。1885年海因裡希·馮·薩里施(Heinrich von Salisch)出版的《森林美學》一書是其誕生的標誌。森林美學屬於林學和美學交叉學科,詞源是德語“森林”和“美學”組成的複合詞,意為“美的藝術和技藝在林業生產中的應用和實踐”。森林美學研究的對象就是經營的森林。

  19世紀初,在工業革命方興未艾的歐洲,人們一方面以人工造林的方法來恢復失去的森林資源,這使森林由破壞走向振興;另一方面,新能源出現,糧食和飼料的進口,牲畜由放牧到入圈等都又在客觀上保護了森林資源。同時,浪漫主義文藝思潮在德國盛行,人們以文學、音樂、繪畫等藝術手段描寫刻畫自然景色,抒發對自然的內心感受並作為精神寄託。再加上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盧梭(1712-1778)“返回自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這些條件都使熱愛自然、保護森林在當時成為一種時代潮流,為促進森林美學的產生提供了基礎。

  在此期間,德國著名林學家V·D·博爾奇(V·D·Borch,1771-1833)和G·柯尼希(G·Konig,1776-1849)也因對森林美學的產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被稱為森林美學學科創立的先驅。1824年,V·D·博爾奇在他主編的《森林》雜誌上開始發表有關森林美的文章,試圖對森林美加以規範。1830年又發表了《森林美論》一文,重點反駁了經濟主義至上者對其觀點的批評,認為森林經營的經濟要求和美的社會效益是一致的,並提出“森林美論”應該作為一門應用美學進行建設。但十分可惜的是,博爾奇後來沒來得及完成這項工作就離世了。而G·柯尼希親自主持美化了他所管理的森林,晚年著有《森林撫育》(1849年)一書。其中專門撰寫了“森林美化”一章,他以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了森林美化的方法,並指出森林美化的重要意義,認為美化森林是文明的表現,對於提高國民精神素質有很大作用。對於林學家來說,也會由於這一貢獻而提高對職業的自豪感,從而完善對林業的認識。

  經過這兩位科學家對森林美學的啟蒙,森林美學的思想在森林經營中受到了極大關注和廣泛應用。其後對這一學科貢獻最大的莫過於薩里施。薩里施是德國著名的林學家和森林美學家。他1846年出生于波斯太爾的名門望族,兒時接受家庭教師教育,成年後進入一所林業學校專攻林學。1870年第二次普法戰爭時期,薩里施作為一名預備士官應徵入伍出征法國。戰爭結束後,他通過國家考試成為一名林務官。1874年,28歲的薩爾施辭去林務官的工作,繼承祖父的基業,移居波斯太爾,自此開始了他的林業和森林美學生涯。

  回到波斯太爾的薩里施建造館邸、教堂,購買大片森林並親自管理,成為家鄉的林業顧問。由於他早年受到過專門的林學教育,一生都對林業的發展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特別是對建設森林風景保護區情有獨鍾。他在自己的700公頃林地上施行他自己創立的獨特的間伐法,進行美化試驗,同時,在繼承前人森林美學思想和總結自己實踐經驗的基礎上,1885年完成了不朽著作《森林美學》一書。書中不僅系統地闡述了森林美學理論,而且對自己的美學實踐進行了理論總結。這本著作標誌著森林美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書出版後又經過兩次修訂,出版了第2版、第3版。

  在創立森林美學理論之後,薩里施開始為推廣他的理論而積極奔走。1904年,他將波斯太爾林區向林業工作者開放,引起很大轟動;1905年,他又在達姆施塔特召開的第六次德國林學會年會上提交了“作為森林管理中的森林美學”審議案,引起強烈反響並得到許多林學家的關注。這促使會議最終形成了這樣的決議:根據當前經濟和社會需要,把森林美學作為經營森林的合理技術,確立“森林美學”的重要地位;鼓勵大學開設“森林美學”課程,確立“森林美學”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為森林美學的普及和發展奠定牢固基礎。

  在德國,開展森林休養和享受森林美景是國民的基本需要,所以對於每一個林學家和林業工作者來說,把森林美學作為自己職業的倫理素養來要求,可以激發他們為民眾幸福而工作的榮譽感、責任感,讓他們體會到自己是為增添社會精神財富作貢獻,從而更加熱愛林業工作。另外,開展森林美學教育,可拓寬林學知識面,使林業技術出現嶄新局面。正是德國林業工作的這一特殊貢獻,博得民眾對林業工作者的讚揚和信賴,使林務官成為當時人們最尊敬、羨慕的職業。

  森林美學傳入我國後,我國生態學家王如松先生(1947年-2014年)將森林美學研究進行了延伸。王如松先生曾講過一句很經典的話:“生態是一種哲學、是一種科學、是一種美學、是一種工藝學”。筆者認為,這句話也適用於林學和林業生產。

  (作者王希群系國家林業局林產工業規劃設計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2015年9月1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