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春秋

古青州因地域遼闊被史書上叫作大青州,但青州只是一個地域概念,它一直無自己的固定治所(管理機構)直到春秋戰國時,用公安大學王大偉教授在“百家講壇”的話說:“這時世界上出了個超超級大國——齊國”。首都臨淄是當時世界上“揮汗如雨”最大的都市,因其位於青州區域內,這臨淄理所當然的成了青州的第一個治所。。公元205年,曹操擊敗在臨淄鎮守青州的袁紹之子袁譚戰領青州。三國歸晉後,西晉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趙大將曹嶷,見臨淄地寬而平,無險可守,不利防禦便將青州齊郡臨淄三級政府全遷到廣縣,並築“廣固城”。399年,鮮卑人慕容德稱帝,以廣固(今大郇至溫莊一帶)為都建南燕國,把青州遷至萊州,東晉義熙6年(410年)劉裕攻廣固二月不下,破城後除留年輕的鮮卑女人賞給將士外,幾乎坑殺全城軍士,將廣固夷為平地,命大將羊穆之為青州刺史,在琵琶水庫以東,東建東陽城。在青州城區的老年人可能還記的,後來的四O二海軍醫院那條南北路的東邊,海岱路瓜市西,堯王山路以南就是歷史上的東陽城,北大橋南邊是南陽城。東陽城有兩個北門,東店南邊叫“武曲門”,西店南邊的叫“鎮青門”,設官馬驛站後又叫“馬驛門”。解放後因單位和群眾扒磚蓋屋,以後又設鍊鐵廠,後來又成為益都縣城關鎮磚瓦廠,導致馬驛門成為一座土山,所以自練鐵以後人們又改叫它馬驛山。

“東陽”春秋


“東陽”春秋


“東陽”春秋


時至明代,燕王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從他侄子朱允文手裡奪取了皇位,並把他爹朱元璋的大明國都從南京遷到了他的封地幽州(北京),那時無高速和高鐵,京城的運輸全靠漕運,於是大運河沿岸繁忙了起來,它帶出了眾多經濟發達的新城,蘇州、揚州、棗莊、臨清、聊城。
1370年,青州衛、山東都衛、都指揮使葉大旺重修南陽城甃以甓石增崇數尺,比同時築的濟南城還高三尺,長一里,是山東最高最長的城牆《青州文史資料·29頁倒數8行》。


後來朝廷見漕運越來越興盛,洪武九年(1376年)改山東行省為山東承宜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遷至歷城(今濟南)並建大明湖作證。省府遷濟南後,青州府衙遷往南陽城(今市府大院)。也就是說,今天的青州城是明清兩朝和民國時的青州城。一千多年以來,漫長而輝煌的青州史是發生在東陽城。東陽城也是三朝四王同駐一寓之處(益王府、齊王府、漢王府、明末清初東陽城的衡王餘府也被查抄(王府商城路北),荒廢后的王府成了後來的王府莊子。今王府(水晶街路東、化肥廠和人民醫院宿舍樓處即為舊址),此即東陽城千年來的整個過程。(孫道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