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十宗罪”

這個雙十一很熱鬧。

雙11“十宗罪”

隨著又一年雙11落幕,各大電商平臺也開始按部就班進入數據曝光環節:自11月1日—11日,天貓最終累計成交額達4982億,京東為2715億(23時59分),蘇寧易購11天訂單量增長75%.....

而隨著各大平臺的通稿持續霸屏,雙十一話題進一步發酵,抽絲剝繭之下,難掩的“狂歡疲軟”真相也變得更加清晰,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下雙11的十宗罪。

01

退貨量每分鐘100+,數字鬧劇再上演

網友:以前的雙11是真買貨,今年的雙11就是一場刷單狂歡,平臺刷單,全民刷單!

不同於往年,今年電商平臺雙11充斥著各種各樣複雜的滿減規則,消費者要想以最低價(也就是店鋪標註的“到手價”)拿下商品,多數需要通過買更多的東西來湊單,但由於生湊的產品根本不是想要的,自然是難逃“被退掉”的命運。

雙11“十宗罪”

許是平臺早就料到了消費者會這麼幹,為延續自身往日的交易神話,天貓在雙11當天關閉了退款通道,並且未事先告知,但這卻引發了消費者的強烈不滿。

也正因此,12日凌晨,一則題為“雙11退款人”的信息佔領了各大門戶網站的熱搜榜,有商家公佈:平臺上出現了大量的退貨訂單,速度可達100+/分,遠超下單手速。

雙11“十宗罪”

不只是上述商家,另有不少明星直播翻車案件。

譬如,汪涵,其在“順德專場直播”中給一支付了10萬坑位費的商家帶貨,10分鐘成交1323單,但一下播就退了1012單,退貨率高達76.4%。

對於出現這種極速退款的現象,另有網友猜測,是因為平臺涉嫌刷單。

說到刷單,相信大家早已不足為奇,尤其是在直播領域最為普遍。

在網站上搜索“刷單”相近字眼,就可輕鬆獲得多個為抖音、快手、淘寶等平臺代刷流量的渠道。

以淘寶為例,花費16元就可為直播間增加10000觀看人數,2元增加10000個點贊,0.5元發送一條自定義彈幕;

另有代刷流量公司透露,通過設置滿減優惠券、關聯子賬號的方式還可輕鬆修改帶貨銷量,製造虛假繁榮。

如此一來,且不說各大電商平臺引以為傲的天價“成交額”未刨除退貨部分,既然觀看人數、商品銷量等都可被隨意操控,那不管它是雙11還是雙12,到頭來還豈不都只是一場數字“鬧劇”?

我們再來算一筆賬:

2019年,天貓雙11當日開場29分51秒(約計半小時)的交易額為700億,全天交易額為2684億,由此可得,當天剩餘時間成交額為1984億元;

再來看2020年,天貓官方公佈11月1日零點截至11日當天開場半小時,成交額破3723億,截至當晚23點59分成交額為4982億,由此可以算出,當日剩餘時間成交額為1259億元,較去年的1984億元足足少了700多億,下滑率達36.5%。

而天貓則很會避重就輕,不僅對此隻字未提另只言兩波大促之後的總成交額。

02

算不清的花式促銷,實為套路滿屏

自2018年開始,各大電商平臺的優惠規則從直接折扣變成了“定金尾款”、“跨店滿減”、“優惠券疊加”、“百億補貼”、“兩小時秒殺”等方式。

例如:原價2499元的洗碗機,預售價是2299元,跨店優惠券是滿300減40元,店鋪優惠券是滿1299減30,預付定金50元享兩倍優惠,加入會員可以打95折,前兩小時秒殺可以減60元......再加上平臺推出的“組隊贏大獎”、“紅包雨”等活動,想要算清楚商品最後買到手多少錢,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今年11月3日,央視新聞官方微博發起話題#央視呼籲雙11少一些套路#,在消費者吐槽聲中被推上熱搜。

不少消費者留言表示“雙11的優惠規則堪比奧數”、“算來算去永遠跟雙11那天的最終價格不一樣”、“沒那麼多精力和時間研究所謂的規則,感覺平臺和商家很沒誠意”。

雙11“十宗罪”

從以上種種不難看出,電商平臺自認為的創新優惠玩法,實際上並沒有激起消費者的購物慾望,反而讓人感到“累覺不愛”。

“預售、定金、尾款、優惠券、疊加折扣、店鋪滿減、跨店滿減,咱能算清也不想去算”一位網友表示。

不過對於商家來說,日益複雜的優惠規則反而是其控制自身成本的護身符。

“目前在線上獲客成本很高,已經從一位用戶點擊3-5毛提高到了2-3塊,並且在消費升級下,還要面對「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好的產品」的消費需求,所以對於流量巨大的雙十一,商家只能硬著頭皮做促銷,但是折扣過低就可能要虧本,因此為了維持流量與經營成本的平衡,只能順勢推出複雜的規則做障眼法。”一位商家坦述。

需要注意的是,複雜的優惠規則也在無意中助力了部分不良商家“渾水摸魚”。

通過黑貓投訴瞭解到,部分商家在雙十一使用促銷低價方式,吸引消費者下單,但實際上卻玩起了“虛構原價”、“先漲後降”、“低標高結”的把戲。

譬如,有消費者反映,淘寶捷渡車品專營店銷售行車記錄儀套餐在雙十一活動前是249元(即原價269-優惠20),而雙十一活動期間,價格抬到了539元,打了五折後價格為269.5元。

雙11“十宗罪”

所幸的是,針對此亂象,11月5日,市場監管總局發佈《規範促銷行為暫行規定》在第21條中明確表明:經營者折價、減價,應當標明或者通過其他方便消費者認知的方式表明折價、減價的基準。 (未標明或者表明基準的,其折價、減價應當以同一經營者在同一經營場所內,在本次促銷活動前七日內最低成交價格為基準。如果前七日內沒有交易的,折價、減價應當以本次促銷活動前最後一次交易價格為基準。)

互聯網電商平臺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選擇的一種購物方式,而打折促銷也成為了這些電商平臺獲取流量的重要手段,但是當“讓利”變了味,雙十一的意義又在哪兒?

03

大促過後的“庫存之痛”

退款大軍對於商家來說,無疑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刀,隨時可能讓還沒來得及好好慶祝雙十一戰績的商家,面對因退貨而即將堆滿倉庫的庫存問題。

或許很多人都忘了,雙十一特賣活動的誕生,意義是在於為了幫助商家清庫存,因為每年的11月份是傳統的消費淡季,又恰逢年底,商家庫存壓力增加,還面臨商品換季等等,所以需要一個由頭促進消費,因此最初的雙十一,沒有花樣和噱頭,有的只是讓利。

但隨著雙十一逐漸演變成為一個購物狂歡節後,對於商家來說,這已經不是個特賣清倉的促銷節,而是要拼盡全力爭流量的戰場。

因此,在雙十一期間,為了保證銷量,商家會按照平臺規則,超量備貨,而部分開啟預售玩法的商家,還需要在預售的基礎數量上再加量。

雙11“十宗罪”

此前,本土女裝電商頭部陣營的H品牌負責人就曾對媒體透露,去年雙十一因預售備貨失策,導致價值2000萬元的產品積壓在庫房。

直至今年雙十一,經過1年的消化,庫存仍還有七八百萬元。

“根據預售情況,我們跟原輔料供應商、工廠下了訂單,並簽訂了合同。但是後期因樣品質量不過關,貨物返工導致生產週期拉長,而顧客等不了那麼長時間,因此產生了大量差評和退單退貨。”H品牌負責人表示。

並且根據電商平臺規定,如果在規定時間不發貨,那麼店鋪將會被降權處理。

而H品牌則遇到了最壞的結果,就是預售訂單被強行砍單。

也就是說,那批還在流水線上生產的價值高昂的預售訂單產品,在平臺砍單+錯過冬裝最佳銷售期的情況下,將難以脫手,再加上30%的退貨率,進而形成了高達2000萬元的高額庫存。

從財務角度來說,庫存依舊是企業的財產,但是從供應鏈管理角度,庫存會給企業資金鍊以及供應鏈帶來巨大的壓力。

首先,庫存佔用企業流動資金,會增加資金成本和經營風險;其次,庫存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產品過時,增加資金損失風險,尤其是在PC行業、服裝行業以及食品行業。

由此來看,品牌以低價拉動電商平臺流量,但最終賠錢還可能面臨庫存風險的卻是自己。

如何平衡促銷和庫存壓力,或許是商家該思考的問題。

04

商家“入坑”直播,只賺吆喝不賺錢?

“1秒賣光的銷售速度,不斷刷新的單場直播銷售總額”,讓直播帶貨看起來似乎擁有著無窮的購買力。

因此,不少品牌方甘願一擲重金“入坑”,可直播帶貨這個風口的表現真如商家想象的那樣“掙錢”嗎?

經調研發現,直播帶貨目前需要面臨三大難題:

1.“坑位費”高昂;

2.知名度高的主播壓價;

3.直播數據造假。

愛妃水果的負責人田敏也是雙十一直播中“入坑”的一員,她如願的登上了明星劉濤的直播間。

但是問及帶貨情況,她對媒體表示:“銷量不錯,每場能賣出去40萬元左右,退單率也很低,但是我們要賠10萬左右”。

據瞭解,“愛妃”旗艦店原價99元/箱的蘋果,被主播壓價僅剩59元或者69元。

這讓本就利潤率低的農產品,更無回收成本價可言,再加上上萬甚至幾十萬的坑位費,真可謂是賠錢賺吆喝。

雙11“十宗罪”

事實上,直播間坑位費高一直都是個熱門話題。

根據今年雙十一直播報價單來看,以頭部主播薇婭為例,在其直播間美妝類單鏈接為20萬元,生活類、服飾類單鏈接均為15萬元。

雖然翻過“坑位費”這座大山,但還需面對“談價”這座大山。

“頭部主播的申報、選品流程及標準相對較高,對產品的銷量、評價等均有要求,為了達到頭部主播的要求,一些店鋪甚至選擇提前降價,促銷推廣。”一位熟悉直播帶貨行業人士表示。

可是在降價入選後,主播還會提出“全網最低”、“多給些贈品”等要求。

至此,商家在還未正式進入直播間銷售,營銷成本就已經非常高了。

而在直播期間,還要面對刷單、刷評等問題,其中有媒體曝出,作為快手一哥的辛巴直播的多款商品退貨率超35%。

有數據顯示:在今年7月19日,辛巴直播帶貨過程中,全場客單價最高的堅果投影儀單場銷量為3884單,但24小時後,退貨率高達35%。

雙11“十宗罪”

此外,央視還曝光直播帶貨刷單亂象:1小時可以完成新增2萬觀看量,15個真人互動以及15萬個點贊,只需53元。

一名刷量人員表示:“任意時間、任意觀看人次都可以刷,還可以有真人互動。”

雙11“十宗罪”

但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小瀋陽直播賣白酒,下單20多單,第二天退貨16單。吳曉波直播間賣的奶粉,商家交了60萬坑位費,實際成交額不到五萬。

而這種種也是導致直播帶貨的銷售情況不如預期,甚至出現虧本情況的重要因素。

05

藉助花唄大割韭菜

為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加入到這場狂歡中來,除了“蓋樓、養貓、贈送各種優惠券”之外,馬老闆直接從根源入手,大筆一揮——提高花唄額度。

雙11“十宗罪”

一邊是“價美質優”的好物,一邊是臨時提高的花唄額度,消費者面臨前後夾擊哪還顧得上思考自個有沒有還款能力,更別說自控力,開開心心拿著馬老闆的錢去購物了。

從此,世界上又多了數不清的“欠款人”。

而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前不久螞蟻集團被約談,正與這借貸脫不了干係。

11月3日,一行兩會和外管局聯合對螞蟻集團實控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嚴肅約談,原因是“螞蟻金服用30多萬億元資本金經過資產證券化循環發放貸款,總共循環了40多輪後轉化成了3000多億元的貸款,形成了上達100倍的高槓杆。”

雙11“十宗罪”

據瞭解,國家有規定在單筆聯合貸款中,經營小貸業務的小貸公司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若比例越大,相應的出資資金也就要越多,否則撬動的槓桿倍率對整個放貸行為是比較致命的。

此外,中國傳統銀行的槓桿在10倍左右,而螞蟻金服的槓桿卻在100倍左右,用有限的錢轉化成100倍的貸款,在層層的轉化過程中風險早已被轉嫁到購買理財產品的人身上。

另外,花唄、借唄本身的運作模式就是在無節制的激勵大眾超前消費,而這種做法不僅會引導個人形成錯誤的消費觀,另對整個國家金融系統的發展更是十分不利。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不光單方面提高了花唄用戶的臨時額度,另有多個商家透露,其為割韭菜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整個雙11期間,阿里不僅強制商家報名開通花唄,另需繳納1%的手續費,並且一旦交易形成,即使發生退款,平臺也不予退還。”天貓平臺一商鋪店主表示。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若說早前雙11的真正價值在於幫助商鋪清理庫存賣斷貨,虧點兒錢也無所謂了,可現如今除了消費者,似乎大小賣家也成了電商平臺的囊中之物。

06

“定金”or“訂金”,難搞的文字遊戲

對於消費者來說,雙十一 期間能夠買到合乎自己心意的商品便是莫大的幸福,和往年的雙 十一 一樣,今年的雙 十一 也離不開“先交定金,後交尾款”的鐵律。

尾款人在支付定金之前,必須勾選我已同意定金不退等預售規則,如若不然是無法購買商品的。

被“買買買”的想法充斥著的尾款人來不及思考那麼多,很快就下了單。

但是下了單就沒有賣後悔藥,尾款人們又在退定金的過程跟淘寶客服僵持不下,可謂是“定金一時爽,退定火葬場”。

雙11“十宗罪”

淘寶每年雙 十一 的定金規則是統一規定的且消費者無權限變更,這是典型的格式條款。

考量此條款是否合法要追究到其是“定金”還是“訂金”,雖然兩個詞語僅一字之差,但其背後的法律含義卻大為不同。

訂金就是我們俗稱的“預付款”,只具有購買功能並沒有形成消費,一旦顧客反悔不買,商家必須退還訂金。

而定金則是具有擔保功能的,是為了保證交易的進行而設立。

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反悔,定金也無法退還;但是商家如若不能進行交易的話,則需要賠給消費者2倍的定金。

綜上,在消費者有退款訴求的前提下,“訂金”商家必須退還給消費者,而至於“定金”,商家的確有理由不予退還。

雙11“十宗罪”

但是本著“顧客就是上帝”的原則,在和商家進行一波友好交流之後,大部分的商家都會退還定金,如果有店家不予退還定金,那麼可以按時付完商品尾款,然後立即以“拍錯了”的原因申請退款,這種情況下多數店家都會予以退款,但是往往也有一些商家不允許這麼做。

在這種情況下,多數消費者在收到快遞之後,也可以選擇“7天無理由退貨”,不過這樣的話,消費者還得額外支付快遞的費用。

最壞的情況也就是預售的商品不支持7天無理由退貨,這個情況下的消費者也往往會失去理智,選擇了給予店鋪差評,不過這個結局是消費者和商家都不願意看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雙11預售期間,淘寶暫時取締了未發貨訂單申請退款的功能,理由是消費者頻繁地退貨會影響物流系統的正常運轉,從而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雙11“十宗罪”

綜合來看,預售活動可以幫助商家開展計劃性生產和倉儲,降低企業成本等。

不過對於定金不能退還,部分消費者還是無法理解。

針對此現象,有專家認為,“ 定金是不能退,但消費者能退貨 ”,很容易造成快遞資源和國家運營資源的浪費。

歸根結底,消費者在進行選擇還是要保持理性,否則就得為自己的莽撞買單。

07

被“安排”的尾款時間

白天打工人,晚上尾款人......在今年,尾款人的新梗熱度可謂是久不能退散。

所謂的“尾款人”顧名思義就是指那些參加預售活動,支付一定金額作為定金,之後需要在規定時間內支付尾款的消費者。

雖然快遞的高效配送,讓尾款人在快樂的氛圍中轉身成為“收貨人”,甚至有網友曬圖,在付完尾款不到1分鐘的時間,就收到了快遞櫃的取件碼短信,但是依舊有不少尾款人捶足頓胸表示,忘記合併付款,硬生生的錯過了滿減。

其實,定金+尾款的付款方式並非是頭一年推出,只是今年首推的“雙預售”,第一波預售期為10月21日至31日,尾款支付時間為11月1日至3日;第二波預售期為11月4日至10日,尾款支付時間為11日。

有這樣的大膽試水,其實是天貓摸準了消費者心理所推出:首先,在一年僅此一次的最低價心理暗示下,消費者的心中就只有買買買,而用支付定金來提前鎖定雙十一的價格,無疑讓消費者下手更加果斷,但值得注意的是,預付的定金其實是沉沒成本,因為它的特性就是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

因而為了這筆不願損失的成本,消費者內心“損失厭惡”的本能被喚醒,於是再怎麼糾結金額,也會乖乖就範,支付掉尾款。

說到這,天貓在尾款支付時間上,也是下了一番功夫。

雖然今年尾款時間較去年提前了半小時,在11日0:30分開始支付尾款,但是在睏意來襲的午夜,多數消費者的大腦開始進入感性時間段,理性判斷消費的概率已經變低,這也就很容易出現滿減未用的情況,更不用說將那些為了湊滿減而剁手的產品進行申請退款。

08

存活率僅為38%,品牌深陷圍城

自馬雲喊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伊始,中小賣家開始不斷向淘寶湧入。

他們可以在邊進行身份驗證,繳納1000元的消保金後,直接獲得一家淘寶小店的同時,邊從阿里巴巴批發網上聯繫貨源,直接在店鋪後臺上傳資源包,進行買賣交易。

輕資產的運作,讓淘寶吸引了一大批賣家,成為一個品牌孵化器的存在,並且隨著背後阿里生態構建的平臺效應激化,更是催化了無數個“淘系品牌”。

不過吸引的群體雖然夠大,淘寶卻在國際上一直被貼上“盜版”標籤,與此同時京東、蘇寧等其他電商平臺開始崛起,流量戰一觸即發。

為了吸引更多、更有能力的商家,在2012年,天貓商城開始被推到幕前,同年天貓藉著雙11的大促血賺,宣稱13小時賣出100億,創下了世界紀錄。

數據的真假性暫且不論,成為阿里主推的天貓,品牌助燃器名號著實打響,招商通道大開。

後2014年,在被工商總局曝光雙11天貓、1號店售假後,天貓官方喊出對假貨“零容忍”並進行下架及封店的態度,更是讓不少消費者認為管控上趨嚴的天貓,是網絡品牌“正本清源”地。

流量驅趕之下,天貓成為眾多賣家的垂涎之地,店鋪類型也逐漸分化成至今的旗艦店、專賣店以及專營店。

但隨著商家的湧入,入駐天貓也是變得越來越難。

最令人關注的就是,在2015年,天貓官方發佈了《天貓2015年度招商資質細則》,並開啟定向招商,正式宣告掐斷商家自主報名申請入駐的通道。

而其中的基礎必備條件:

商家企業註冊資本高於100萬人民幣;開店公司依法成立兩年及以上;需具備一般納稅人資格;暫不接受未在中國商標總局註冊商標的品牌入駐,除此之外,在店鋪保證金上還保持了高標準: 1、店鋪類型為旗艦店、專賣店的,持商標註冊受理通知書的店鋪保證金為人民幣10萬元,持註冊商標的店鋪保證金為人民幣5萬元;2、專營店:持商標註冊受理通知書的店鋪保證金為人民幣15萬元,持註冊商標的店鋪保證金為人民幣10萬元,另外更有軟件服務年費以及軟件服務費等等。

一招就把屬於初創期,未達一定規模卻想進入流量池的“淘品牌”直接關在天貓門外。

雖然此行徑被解讀為是阿里系打造“萬能淘寶,品質天貓,活力聚划算”版圖的必經之路,但是依舊有質疑聲稱,這是天貓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因為天貓的本質就是“流量販子”,因為出現了流量瓶頸卻無法清退商家的情況下,只能是提升准入門檻。

雙11“十宗罪”

誠然,隨著細則的推進,天貓在入駐規則上也在不斷演變,並且表示不斷在細分類目上把控商家數量。

然而據數據披露,天貓入駐品牌在2017年呈現穩步增長,卻在2019年迎來爆發,入駐品牌在短短一年內居然翻了快兩番,並且受疫情影響,率先復甦的電商經濟迎來品牌井噴式爆發,在今年的7月入駐品牌就超過了22W。

雙11“十宗罪”

雖然從數量上十分可觀,但存活率卻很是令人揪心,幾乎超大多數品牌熬不過1年。

據數據顯示,2017年4月入駐天貓的新品牌1年存活率不到50%,並且不斷走低,2019年的存活率較2017年下降12%,至38%左右。

活生生地上演了一場《圍城》。

09

反套路營銷的 網易嚴選

就在雙十一預售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平時不顯山漏水的網易丁老闆的一番話語在行業內又引起了軒然大波。

11月4日晚間,網易嚴選發佈公告宣佈:“我們要退出的是這個鼓吹過度消費,為銷售數字狂歡的雙十一”。

網易嚴選表示今年雙十一不做複雜優惠玩法、不發戰報、不再為銷售額開慶功會。

在此之餘,網易嚴選還奉勸消費者:走好自己的路,不要被複雜玩法套路。

雙11“十宗罪”

通過製造話題、表達態度,存在度不高的網易嚴選著實怒刷了一波存在感。

站在消費者層面上,對友商的種種行為“口誅筆伐”,此刻的網易嚴選儼然是執劍行使正義的大俠,收穫著消費者滿滿的好感。

不過前腳聲明表示退出雙十一,後腳網易嚴選就為消費者提供了全年最低價的商品,讓吃瓜群眾還來不及反應就又被套路了進去。

公告中表示“我們為嚴選雙11當天準備的商品是全年抄底價,一些商品還能【保價一整年】。我們希望你,走好自己的路,不要被複雜玩法套路。”。

雙11“十宗罪”

換個角度來看,網易嚴選的這番操作更像是一波“無能狂怒”,絲毫掩飾不了自己目前的尷尬處境。

熟悉網易嚴選的朋友都知道,自成立之際就是丁老闆備受寵愛的明星產品,作為國內首家ODM(原始設計製造商)模式的電商,因定位於35歲內的新中產,號稱要通過ODM模式與大牌製造商直接連接,剔除品牌溢價和中間環節,為用戶提供高性價比的品質生活,曾經一度也受到公眾的重點關注。

不過丁老闆還是低估了國內電商發展的速度,在經歷短暫的輝煌過後,網易嚴選給網易帶來的不過是滿地的雞毛,成為了網易的拖累。

當前各大電商平臺飛速發展,人們也漸漸忘卻了這個特殊的存在。

回過頭看,網易嚴選的這番操作除了吸引消費者好感外,並沒有吸引更多的人在網易嚴選下單,並沒有得到實際的銷量。

網易最擅長的就是博情懷,但情懷畢竟不能消費,養活不了網易這麼大的公司。

至於為什麼不發戰報,想必明眼人都清楚,相比淘寶、京東動不動數千億的戰績,網易嚴選的這點營收實在拿不出手來。

10

賣貨電商走下坡,社交裂變模式佔上風?

現如今,雙十一已經從光棍節成為各大平臺、品牌之間名正言順全方位battle的日子。

與往年一樣,雙十一的廣告,通過各種手機應用,向屏幕前的消費者提前轟炸,跨店湊單滿減、定時秒殺、預付定金享較低預售價、玩“養貓”遊戲兌換禮券......各種玩法可謂是眼花繚亂。

但是套路之多,算法之難,標註的“到手價”並不是最終的成交價,也使得消費者禁不住要調侃:最燒腦的雙十一。

相比之下,一直喊著延續“無套路”玩法,百億補貼的拼多多,依舊採用紅包雨和補貼的方式,這簡單粗暴迴歸促銷本質的操作,似乎與大喊要退出雙十一的網易嚴選一樣,成為了清流所在。

並且雙十一剛結束,拼多多的的股價連續上漲,如今市值已超過1800億美元。另外其公佈的三季報中數值也是很喜人:公司平臺年活躍買家數達3.7313億,同比增長36%;單季活躍用戶大漲4810萬。

這不禁令人心生疑惑,難不成賣家電商走向下滑坡,社交電商開始要起勢了?

為此,特意想要去看下拼多多的榜單,但是拼多多依舊延續了往年風格,對於雙11的戰績再次隻字未提,而是發了一封公開信,表述的核心是比起數字,拼多多更在意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對於拼多多此舉,有業內聲音表示:首先,無論數據是怎麼樣的,與其他平臺一樣,拼多多都不可避免地要面臨一場巨大的質疑,而後很有可能每年都要陷入數據締造之中;其次,數據的比拼實質上是平臺生命力的角力,但拼多多目前雖然有野心,卻缺乏與京東、阿里正面硬剛的實力。

說起拼多多在三年時間內就成功實現上市,主要還是歸功於 社交裂變傳 播的運營模式,極大降低了獲客成本, 但是急速發展之下,產品質量問題,以及對於商家的寬准入門檻卻讓它一直被行業詬病。

此外,在不少平臺上,均有消費者發聲表示因為好友的助力邀請,被迫下載,不堪其擾,更有多數下載後下一秒就卸載。看來拼多多還需要 在摘掉“假冒偽劣”帽子的路上再費工夫 ,更要多方位補足商業短板。

雙11“十宗罪”

誠然,在社交電商中,拼多多屬於個例的存在,因為其有著微信的入股,不用擔心流量梯被撤,但其他將流量建立在抖音、快手、微信等平臺上的社交電商就沒有那麼幸運,好比是將命門展露在外,有如雲集在上市之後就因為微信的打壓而股價大降。

如此看來,京東跟阿里的運營體系無疑是更具抗壓性與實力。

“這個世界在蓄意催人焦慮,因為快樂對經濟不利。”當眾人沉浸在千億戰績之餘,一盆從天而降的涼水也讓各大平臺心驚。

雙11當天,眾多 電 商平臺 股價紛紛暴跌。

截止11月11日凌晨5點美股收盤,阿里巴巴美股暴跌8.25%,京東也沒有幸免,下跌5.63%,就連來自大洋彼岸的蘇寧易購也沒能逃脫股價暴跌的命運,11月11日A股收盤價顯示,蘇寧易購股價下跌1.89%。

究竟是誰割了誰的韭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