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 生態科考

《美麗中國 生態科考》是表現石阡縣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觀的一部紀錄片,看過之後給了我深深的觸動。

帕薩薩拉斯曾說:“自然類影片絕不只是動物、樹和昆蟲等非常近的鏡頭和放大鏡頭,還有被稱為自然精神的東西。也就是說拍攝自然類紀錄片,首先需要攝製者對自然的熱愛和了解,要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它需要一種人文精神,而絕不只是為了追求感官刺激。”他同時還說:“現今社會強調的人文精神,並不是單純的指對人的 價值、人的個性、人的尊嚴、人的地位、人的發展與人的自由的關懷、看護和尊重,還有我們所在的這個大自然,包括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人文精神就是一種關懷,真誠的對自然世界 的一種關懷。

《美麗中國生態科考》中的人文精神。在整部紀錄片中,解說人以自己的感受為線索,主講自己的感受與經歷,但主要是在用視覺語言和影像的力量展示著自然,更展示著不朽的人文主義精神, 這些精神深深地打動著我。 比如天坑深山溪水中的娃娃魚,貴州山間的野生獼猴,直聳雲間的雲間瀑布,地宮裡面奇形怪狀的石筍以及光怪陸離的鐘乳石,更有奇特的石頭瀑布。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在這部1個小時的紀錄片中,所展示的動物、 植物是與我們人類一樣平等而珍貴的生命。 在優美的攝像的引導下, 漸漸走進了大自然的世界, 逐漸用一顆平等的心態感受著自然中生命的起起伏伏。 這部紀錄片帶給我們的不單單是美的享受, 更融入了一種生命的整合,我們看到野生大鯢的喜悅,震驚紅豆杉的年齡及其重要的價值這一切令觀眾的心隨著自然生命而跳動。

《美麗中國生態科考》用它的鏡頭告訴人們:自然生物是我們的朋友,只不過與我們生活的方式、地點不一樣。也許是社會生活太過複雜和疲憊,我們早就忘了其實所有的生物都是地球的主人,我們應該發現,這個地球不僅僅屬於我們,還屬於動物,屬於更多的生靈。紀錄片引導人們關注或者說重拾的,可能正是已被忽視掉的人類與動物之間的感情、 生物之間奇妙的感應和聯繫。 如果每一個觀眾都在觀後像珍惜自己一樣善待動物, 那麼這就 足以體現這部紀錄片在現實中的價值和意義。 理解愛護珍稀動物,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的意 義,正是影片所要表達的強烈的人文關懷精神。《美麗中國生態科考》中的生態平衡觀。文明是一把雙刃劍,在帶給人類物質享受和現代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人類與自然的隔閡和異化,人類的心靈越來越粗糙,感覺越來越遲鈍,心腸越來越堅硬 , 於是生命的意識淡薄,悲憫情懷喪失,人文精神缺乏,人類成為唯一隻愛自己的冷漠動物。

《美麗中國生態科考》把思考的領域從自然界擴展到人類、擴展到人與自然的關係。實際上它是 在借大自然中生物的生存狀態觀察人類的行為,反思人類未來的命運。 或者說, 它不是從人類的角度看自然, 而是從自然的角度解讀人類.人類無止境的開發與建設卻把這些美好近乎破壞殆盡,多種物種瀕臨滅絕,美麗的自然美景不復存在,最終也影響了人類的生存。當我們從大自然的角度來觀察這個世界時,才能看清這個世界的面貌與形態,才能發現這個世界的自身結構和內在關聯,才能看清自己面貌的醜陋和行為的愚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