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長生不老嗎?

長生不老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夢想、一個神話。但大多數人偏偏還是希望自己能夠長生不老

。不是嗎?


你想長生不老嗎?


01

長生不老只存在於人們的想象或傳說中。傳說中彭祖活了八百餘歲,是廚師業的祖師爺。他之所以不死是因為有臥底,在陽間有一個夜裡在陰間做陰差的朋友,將有他姓名生辰八字的那一頁撕下來做成紙繩用來裝訂生死簿,所以閻王爺一直看不到他的名字。後來他的第50任妻子死後向閻王爺坦白了實情,彭祖才駕鶴西去。

傳說中吃唐僧肉也能夠長生不老。《西遊記》中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種種磨難,差不多都是因為各路妖怪想吃唐僧肉、眾徒弟除妖斬魔、保護師父成了的主要任務,取經反倒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設想一下,一個人真的長生不老不會死,那他會活成什麼樣?艾略特在《荒原》開篇序言裡描寫了一個老而不死的西比爾,她曾經要求宙斯讓她長生不死,宙斯滿足了她的願望,但她竟然忘了提出永不衰老的條件了,當孩子們問她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時,她的答案是死亡。

無獨有偶,單口相聲藝術家方清平有一個廣受歡迎的相聲段子,講述人長生不老之後“求死不得”的尷尬和痛苦。等到發明出再生細胞疫苗時,人都不死了,地球上人太多,不允許再生孩子,和一個人一直過下去都煩得想吐,每個人都活得灰心喪氣,最大的願望是想結束生命。

可見老而不死也很痛苦。


你想長生不老嗎?


02

在所有的人當中,想長生不老願望最強烈的是誰?應該是擁有榮華富貴和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他們做夢都想延續這種特權,秦始皇漢高祖都到泰山進行封禪大典,專門派人尋找長生不老藥或煉製不老仙丹,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除了給後人留下笑柄,如今秦皇漢武安在哉?

歷史事實證明,長生不老是無法追尋到的。即使貴為皇帝,也不行。

人是有惰性的動物,如果真的可以長生不老,那麼在漫漫人生長河中,就不會懂得珍惜時間,不會懂得珍惜一切美好的事物,那大多數人將不思進取,拖拖拉拉,活成一具軀殼,成為行屍走肉。

人可以有貧富差別,但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在世只有3萬多天。當壽命有限,沒有辦法長生不老,我們會努力在這3萬多天的時間裡,讓生命活得更有意義,因為跟生命的長度比起來,生命的厚度更值得追求!

在有限的青春與生命裡,我們會更加珍惜時間,更加懂得感恩與包容,創造生命中無限的可能和精彩,讓自己變得更好,這樣的生命才更有意義。

當然,在相對有限的壽命中,追求健康長壽是每個人的合理願望,在不違背自然規律的情況下,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過鍛鍊,通過調整心情,讓自己更加長壽,為社會、為家人、為後代多做貢獻自然是好事。這樣,我們就能活出生命的質量和尊嚴,成為一個對社會和他人有益的人。

相反,通過極端的方式延長壽命,過度耗損社會資源,僅僅只是機械地活著而沒有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就成為社會和家人的負擔,那就真的是孔子所說的那種“老而不死是為賊”了。


你想長生不老嗎?


03

儘管生命可貴,但有時候,死亡也會成為解脫痛苦,實現美好願望的一種方式。

在安徒生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當中,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又冷又餓,在聖誕節前的平安夜,倦縮在街角,在一根又一根的火柴光亮中,看到了溫暖的火爐,看到了美味的烤鵝,看到了奶奶慈祥的面孔,她怕這一切突然中斷,將剩下的一把火柴都點燃了,終於奶奶把她接到天國了,她在幸福的幻想中走了!第二天,人們發現她被凍死在街頭。

當活著已經沒有意義、徒增痛苦時,為了保證生命的質量和尊嚴,應該在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允許安樂死,也是一種人道主義的體現。

人們沒有選擇生的權力,卻有選擇死的權力。對於那些認為生不如死寧願選擇死的人,我們在扼腕嘆息的同時,是不是該尊重一下他們的選擇以及勇於面對死亡的勇氣?當然尊重生命應成為我們活著的第一要義!

選擇死亡最值得謳歌頌揚的是殺身成仁捨生取義,這種高大上的思想來源於孟子,他說: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這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畢竟求生是人的本能。但是,道德的標杆還是要果斷樹立起來的,那是民族正義之所在,也是民族希望之所在。關鍵時刻,民族英雄能夠站出來,就是捨生取義的結果。可以想象,一個貪生怕死的民族,一個極端崇尚享樂的民族,離滅亡也快不遠了。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王國就是這樣消亡的。

活著的人好好活著,才不枉死去的人或英勇或平凡地死去,他們把生的希望留給我們,把生存的資源也留給我們。試想,如果地球人都長生不老,地球早就人滿為患了,資源早就不夠用了。死去的人也提醒我們好好維護好生態平衡,好好珍惜愛護資源,與其他物種平等相處,千萬不要人類中心,把自己凌駕於萬物之上。

畢竟我們終有一日要離去,地球是子孫萬代的,也是萬物的


你想長生不老嗎?


感謝閱讀。我是文心雕蓮,熱衷在文字的世界裡追求興致。歡迎關注、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