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如何實現唐室中興?又為什麼說唐室的中興,唯有憲宗一朝?

一、唐憲宗接過的燙手山芋

公元805年8月,唐憲宗李純登基做了皇帝,這一年他27歲,可是他的登基有些特殊。

唐憲宗如何實現唐室中興?又為什麼說唐室的中興,唯有憲宗一朝?


和老皇帝死後太子繼任新皇帝的傳統套路不同,李純做皇帝時,他的父親唐順宗李誦還活著。唐順宗李誦是公元805年正月才登基,只做了8個月不到的皇帝,而且年齡也不大,才44歲。

44歲,登基才8個月的皇帝就把帝位讓給兒子,似乎不合常理。而且又過了4個月,即公元806年正月,成了太上皇的唐順宗李誦就死了。

因此,唐憲宗李純的登基和唐順宗李誦的死,就成了後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目前,史學界已經對唐憲宗李純的登基做了結論,因為唐順宗李誦身體不好,卻又雄心壯志想革舊立新,但是抗不過勢力龐大的宦官和藩鎮節度使,因此不得不禪讓給李純。

對唐順宗的死因卻一直沒有定論,有說是被殺,甚至和唐憲宗脫不了干係,證據是來自對大詩人劉禹錫的一些詩詞考證,還有當時彭城縣令李涼寫的《辛公平上仙》傳奇。但更普遍地認為,是唐順宗和唐憲宗父子情深,唐順宗的死是因為中風。

唐憲宗如何實現唐室中興?又為什麼說唐室的中興,唯有憲宗一朝?


無論怎麼說,李純的登基引來如此多的口舌,也說明他的帝王之路不會一帆風順。事實上,唐憲宗從他的父親唐順宗手中接過的,就是一個燙手山芋。

唐憲宗即位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了近43年。這43年以來,唐朝的和平安定始終沒有恢復,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藩鎮的坐大。

二、選擇:維持現狀和繼續削藩

自唐玄宗以來,藩鎮就成為影響唐朝穩定的最重要因素。

唐玄宗扶持藩鎮是為了開疆拓土,沒想到引起了安史之亂;為平息安史之亂,唐玄宗的兒子唐肅宗又大力扶持和啟用藩鎮;而唐肅宗的兒子,平息了安史之亂的唐代宗又將收復後安史地盤分給了安史之亂的降將們,於是舊藩鎮被平息,新藩鎮又起;唐代宗的兒子,唐德宗李適不得不發起削藩運動,卻又在藩鎮們的反擊下差點亡了國。

唐憲宗如何實現唐室中興?又為什麼說唐室的中興,唯有憲宗一朝?


到唐憲宗即位時,由於藩鎮們後浪推前浪的野蠻生長,數量已經多達57個,黃河以北如河北、山東、山西、河南等地盡為藩鎮所有,南方的湖北、安徽等地也在藩鎮手中。之所以說地盤在藩鎮們手中,因為這些藩鎮“雖稱藩臣,實非王臣”,他們之中大者擁兵10萬以上,小者也不下5萬,總攬一方行政,軍政、財政和司法大權,儼然是獨立王國。而且一旦中央有措施,這些藩鎮就互相聯合,以百萬大軍和中央抗衡。

這些藩鎮的節度使們,在各自的領地上還玩起了父子或者兄弟相襲,再或者被自己部下推為“留後”,先斬後奏之後逼迫朝廷認可。據統計,57個藩鎮中,其中被朝廷任命的節度使僅4人,而殺了節度使後自立者有23人。

唐憲宗要想順利行政,重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局面,只有一個途徑,就是繼續唐德宗的未竟之事——削藩。

可是,唐德宗的削藩是打蛇不成反受其害,不僅把藩鎮越削越大,還差點亡了自己。因此對唐憲宗來說,唐德宗是前車之鑑,這樣的前車之鑑給唐憲宗帶來兩個選擇,一是維持現狀,二是繼續削藩,只不過要採取和唐德宗不同的削藩策略。

唐憲宗如何實現唐室中興?又為什麼說唐室的中興,唯有憲宗一朝?


唐德宗削藩的失敗,在於他操之過急,他採取的是四面出擊戰略,結果引來各藩鎮的聯合對抗,不僅沒有削弱藩鎮,反而還催生了四個王和兩個皇帝。唐憲宗吸取唐德宗的教訓,他的戰略是各個擊破,具體到戰術上,是先撿軟柿子捏,他第一個捏的軟柿子,是西川節度使劉闢。

三、唐憲宗剛即位,就有人伸手要官

西川節度使劉闢是個自封的節度使。

公元805年8月,唐憲宗剛即位9天以後,西川節度使韋皋死了。就在韋皋死的同一天,韋皋的府佐,劍南支度副使劉闢自稱留後,接管了韋皋留下的一切。10多天後,劉闢指使他手下的將領們向唐憲宗上表要求“節鉞”,也就是要朝廷給予自己可以獨立行使軍權和行政權。

在任何朝代,“”和“”都不可輕易授人。劉備對關羽、張飛以及諸葛亮如此親密和信任,也只是給了張飛和諸葛亮可以行使行政權力的“”,而並無“”,唯有守荊州的關羽才被授予了“節鉞”。劉闢只是一個沒有任何名分的副將,卻主動向朝廷伸手要“節鉞”,可見此時朝廷在藩鎮眼裡是多麼的軟弱可欺。

唐憲宗如何實現唐室中興?又為什麼說唐室的中興,唯有憲宗一朝?


劉闢的行為,給了剛上臺的唐憲宗一個下馬威。

唐憲宗對劉闢的要求是“不許”,之後任命袁滋為西川節度使和山南西道安撫大使,讓劉闢擔任給事中。結果,劉闢不僅拒絕唐憲宗的任命,還派兵佔據各險要,把個中央正式任命的袁滋嚇得不敢赴任。

唐憲宗剛登基,手中權力還沒有穩固,而且做為天子還是要以德服人,剛登大位就舞槍弄棒似乎不是明君所為,更何況他還沒有必勝的把握,因此主動妥協,讓劉闢擔任西川節度副使,知節度事,也就是讓劉闢以副節度使之職行使節度使之權。這個職位比劉闢原來的職位和權力,是大大的提升了。可是劉闢依然不滿意,他採取了得寸進尺的策略。

劉闢先接受了唐憲宗的任命,一個月後他就要求將權力擴大到統領三個川,即劍南東川、西川及山南西道。不讓劉闢擔任節度使是唐憲宗的底線,他自然又是“不許”。於是,劉闢主動向東川節度使李康用兵,他攻陷了東川節度使李康的治所梓州,並俘虜了李康。

唐憲宗如何實現唐室中興?又為什麼說唐室的中興,唯有憲宗一朝?


一個節度副使,公然在皇帝眼皮底下攻打併俘虜另一個節度使,這就是唐朝藩鎮的典型表現。

劉闢的行動,使得有雄心的唐憲宗不得不應戰,他以左神策行營節度使高崇文率領5000步騎為前軍,神策京西行營兵馬使李元奕率領2000步騎為次軍,以山南西道節度使嚴礪配合,三路軍征討劉闢。

8個月後,劉闢兵敗被俘,被押送至長安滅族。

當劉闢攻佔了東川時,夏綏留後楊惠琳也有樣學樣,以武力阻止朝廷派出的節度使,要求朝廷改封自己為節度使。楊惠琳的理由是自己這麼做是被麾下將士們所逼,因此他本人情非所願。

此時,唐憲宗對劉闢的征伐比較順利,因此信心十足,他對楊惠琳的討伐毫不猶豫。楊惠琳的權力其實並不穩固,他這麼做也是小看了朝廷,他以為朝廷忙於對劉闢的作戰,不可能再得罪自己,卻沒想到唐憲宗不吃這套。於是,唐憲宗派出的討伐軍還沒有到,楊惠琳就被自己的部下,夏州兵馬使張承金所殺。

唐憲宗如何實現唐室中興?又為什麼說唐室的中興,唯有憲宗一朝?


唐憲宗上任不到一年,竟然連續滅了夏州和西川兩路節度使,頓時使其他各藩鎮為之一振,態度立刻轉變,大多數節度使老老實實地請求入朝,表面和朝廷一心的態度。

這時,鎮海節度使李錡又反了。

四、不費一兵一卒就平定的藩鎮

鎮海節度使李錡在唐德宗時代,曾擔任浙西諸道的鹽鐵轉運使。鹽和鐵都是朝廷壟斷的戰略物資,因此李錡在這個肥差上幹了不少貪贓枉法之事,囤積了不少財物。李錡用這些財物打點領導,卻殘酷壓榨百姓,各種酷刑層出不窮,為了永久佔據鎮海節度使這個肥差,他招募了不少軍隊,因此他的軍隊數量很龐大。

唐憲宗平定夏州和西川的行為也讓李錡感到了震動,他非常擔心自己的地位不保,因此剛開始時他也隨大流主動要求入朝,沒想到唐憲宗不僅爽快地答應,還專門派使者到京口慰問。李錡本沒有入朝的意思,因此屢次改變入朝的行期,被催得急了就說自己有病,要求年末再入朝。

唐憲宗如何實現唐室中興?又為什麼說唐室的中興,唯有憲宗一朝?


宰相武元衡對唐憲宗說:“陛下剛即位,李錡說來就來,說不來就不來,來和不來全由他說了算,陛下你處於什麼地位?”唐憲宗正要中興唐室,對這樣的行為當然不答應,立刻下詔要求李錡入朝。

此前李錡主動要求入朝和此時受唐憲宗下詔的命令入朝,性質已經截然不同。李錡圖窮匕首見,開始了武力對抗。

為了抵抗朝廷的兵馬,李錡想先取富饒的宣州(今宣城),他命令手下三位將領領3000兵馬襲擊宣州,沒想到三將並不看好李錡,聯合牙將,李錡的外甥裴行立將李錡拿下,械送京師。

唐憲宗不廢一兵一卒,將鎮海節度使李錡拿下。如此,唐憲宗登基不到兩年,就平了三個節度使。

但是,唐憲宗要實現唐室中興,對藩鎮的威懾還遠遠不夠,因為在57個藩鎮中,他平定的是3個弱鎮,從數量和質量上都還不足以威懾所有藩鎮。

不過,有了平定三鎮的經驗,唐憲宗有了信心,他將目標瞄向了一個強大的藩鎮淮西。

五、平定淮西叛亂

公元815年,即唐憲宗元和十年正月,唐憲宗發出了討伐淮西的命令。

唐憲宗如何實現唐室中興?又為什麼說唐室的中興,唯有憲宗一朝?


淮西的問題,是唐德宗削藩產生的遺留問題。

唐德宗時,曾用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為削藩主力,對安史之亂的四位安史舊將以及他們的後代進行削藩之戰。在李希烈節節勝利,眼看削藩就要成功之時,唐德宗一味強硬蠻幹,既不同意四位藩鎮的投降,更對削藩有功的李希烈不加體恤,結果,削藩主力李希烈也反了,不僅反了,還自立為楚帝。

後來,李希烈被麾下大將陳仙奇勾結醫生陳山甫毒殺後,受李希烈寵信的淮西兵馬使吳少誠又殺了陳仙奇自立。吳少城死後,他麾下大將吳少陽殺了吳少城的兒子吳元慶後自立。

對吳少陽的自立,唐憲宗因為正在對河朔用兵,因此無暇顧及,他乾脆給吳少陽送了人情,承認他的自立,之後又讓吳少陽擔任節度使。到公元814年6月,吳少陽死了,他的兒子吳元濟自任蔡州刺史,並隱瞞吳少陽的死訊,乘機接盤了吳少陽的全部軍務。

唐憲宗如何實現唐室中興?又為什麼說唐室的中興,唯有憲宗一朝?


對吳元濟的處理,唐憲宗在手段上採取了先禮後兵,他要吳元濟入朝另履新職,同時派遣工部員外郎李君何到蔡州弔祭吳少陽。吳元濟首先翻臉,他拒絕李君何到來,並領兵北上攻打舞陽和襄城,一直打到洛陽東部,引得關東震駭。

於是,唐憲宗討伐吳元濟。

吳元濟的淮西是大鎮,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唐憲宗對吳元濟的討伐,又重現了唐德宗削藩時藩鎮們抱團取暖的一幕,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和淄青節度使李師道站到了吳元濟一邊並對吳元濟提供支持。

面對成德對淮西的支持,唐憲宗在對淮西用兵之時,又同時對成德用兵,結果重蹈唐德宗覆轍,對成德的戰爭陷入僵持,對淮西的作戰接連失利,這樣的局面持續了一年半。

一年半以後,唐憲宗猛然清醒,他又調整戰略,先對付淮西吳元濟,再對付成德王承宗。於是,唐憲宗啟用太子詹事李愬。

唐憲宗如何實現唐室中興?又為什麼說唐室的中興,唯有憲宗一朝?


李愬不負唐憲宗所望,在對吳元濟之戰中一舉成名,生俘吳元濟,留下了青史留名的《李愬雪夜入蔡州》。

吳元濟的被擒,宣示淮西叛亂被平定。淮西被平定,又有著敲山震虎的作用,之前朝廷對成德節度使王承宗久戰無功,此時卻引得王承宗主動歸附,隨之而來,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橫海節度使程權,幽州節度使劉總相繼歸附。

於是,最為跋扈的河南河北三十餘州的節度使們“盡遵朝廷約束”。

對藩鎮問題的解決,終於使得頹廢的唐室迎來了一次中興,即歷史上的“元和中興”。

六、中興的原因

唐室的頹廢,主要是藩鎮割據。藩鎮割據造成唐朝無法掌握全國的人口和稅收,甚至無法掌控各藩鎮之間的戰爭,中興也就無法談起。

唐憲宗如何實現唐室中興?又為什麼說唐室的中興,唯有憲宗一朝?


唐玄宗之後的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乃至唐順宗,無一不想中興大唐,卻都沒能做到。唐肅宗忙於平定安史之亂,唐代宗則對藩鎮過分姑息,唐德宗雖有志削藩,卻策略不對導致半途而廢,唐順宗更是被藩鎮逼得自動讓位,只有唐憲宗實現了對藩鎮的震懾,也就實現了唐朝的一次中興。主要有如下三個原因:

第一、在安史之亂後,均田制受到破壞,戶口大量流亡,原有的租庸調法已經難以實行,唐德宗李適實行了兩稅法,即以資產和房屋住戶為徵稅對象,改變了均田制下官僚豪強不負擔租庸,流民不納稅的規定,使得唐朝的稅收有了巨大增長。到唐憲宗即位時,唐朝的稅收已經達到了最富裕天寶年的六成,相比唐代宗時期唐朝的稅收只有天寶年的兩成,唐憲宗的財政有了相當的富裕。打仗就是打經濟,富裕起來的唐朝,自然也就有能力和各藩鎮抗衡。

第二、唐憲宗認為唐德宗的問題在於不聽群臣納諫,因此他本人虛心納諫,收穫了不少正確的意見和建議。在對西川、鎮海以及淮西的平藩行動中,策略都出自唐憲宗以及身邊宰相和大臣們,這樣的頭腦風暴,最大程度地避免了錯誤,也使得唐憲宗能根據客觀情況不斷調整戰略,避免唐德宗的覆轍。在平淮西時,在對淮西和成德兩線作戰不利情況下,唐憲宗能快速調整策略,重點對付淮西,最終獲得了勝利,和他的納諫不無關係。

第三、唐憲宗對削藩的決心堅定不移,這樣的決心在宰相武元衡遭到刺殺時也沒能改變。唐憲宗的決心,對主張平叛和主張妥協的兩派有完全相反的作用,也成了他平藩成功的重要因素。

唐憲宗如何實現唐室中興?又為什麼說唐室的中興,唯有憲宗一朝?


正如唐史學家蔣系所說:“唐室中興,章武而已”,意思是唐朝中興,只有章武帝做到了,章武就是唐憲宗李純。

可是,唐憲宗的中興並沒有得到持續,唐憲宗對藩鎮的措施,也只是抑制,並沒有能徹底剷除,而且他本人在晚期也走向了昏聵。而唐憲宗之後,唐室就更加走向了衰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