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有才 長江之歌”——談士屺的書畫之美

談士屺,1941年出生於湖北鄂州。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終身津貼特殊貢獻人員。從事花鳥、人物、山水畫創作與理論研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術大展,全國群星美展,文化部“世紀之光中國畫提名展”,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畫精品展。獲文化部二等獎,湖北省文化廳二等獎,中國文聯牡丹杯獎,中國美協優秀獎。出版有文化哲學專著《文化原力論》(上、下集),《繪畫創作內向深入論》和“大紅袍”畫集《談士屺》等。

“荊楚有才 長江之歌”——談士屺的書畫之美

【 本期人物】 談士屺

“荊楚有才 長江之歌”——談士屺的書畫之美

2011年,談士屺接受海南衛視《藝眼看世界》欄目專訪


“荊楚有才 長江之歌”——談士屺的書畫之美


談士屺(左一)為製片人姚澤民(右一)作畫《東風圖》

“荊楚有才 長江之歌”——談士屺的書畫之美

畫家談士屺(左一)為製片人姚澤民(右一) 題詞

“荊楚有才 長江之歌”——談士屺的書畫之美

畫家談士屺(左一)與《非遺之美》總編姚澤民(右一)

1989年與湖北省美術院主辦首次個人畫展,1994年個人畫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1995年應邀赴美國訪問,1999年進入文化部畫家代表團赴澳大利亞舉辦畫展,2010年參加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電視臺聯辦的“湖北省中國畫十人作品展”,2013年9月在湖北省圖書館主辦個人畫展。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北京國際藝苑、河南、湖北省政府、山東孔廟、李可染紀念館以及加拿大、日本、法國、美國等多國收藏單位收藏有其畫作。

“荊楚有才 長江之歌”——談士屺的書畫之美

談士屺人物畫

與許多人相比,談士屺不是幸運者。命運坎坷卻給了他強傲的骨氣,以及飽讀詩書、博古覽今、冷靜思索人生的時間。或許是受到楚文化的滋養,使他從小就顯得聰穎超人,喜好詩文,愛臨書畫,感染了開闊與豪邁的氣度;或許是刻骨銘心的放逐生涯,點燃了他文學繪畫的燈燭,使他沒有沉淪、沒有頹廢,而是積極尋找人生的航標。他讀書、讀史、讀詩,讀文學、讀哲學、讀美學,中西兼顧;他作畫、練字、研讀畫論,寫史、寫詩、寫小說,以苦讀為伴,以苦難為家、以苦行為生,自強不息。他感激社會底層那些善良的人們給予他的禮遇、厚愛和養育之恩,他也深深地感受到曾經的苦難對於未來人生的寶貴。他說:“那段非常人生,便是我的大學。”

“荊楚有才 長江之歌”——談士屺的書畫之美

談士屺《太白醉月圖》

“荊楚有才 長江之歌”——談士屺的書畫之美

談士屺《史筆文峰》

他的作品不僅多次入選全國美展和省級展覽,屢有獲獎,還出版了各種畫集、論文集;不僅在省內外、國內外多次舉辦個展和聯展,還於1994年5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談士屺畫展”。那時,他以理論和實踐並重的特點,得到美術界王朝聞、劉勃舒、王琦、周韶華等國內專家、權威們的高度評價與讚賞。談士屺名聲鵲起,榮譽也接踵而來。

“荊楚有才 長江之歌”——談士屺的書畫之美

談士屺《陳子昂》

“荊楚有才 長江之歌”——談士屺的書畫之美

談士屺人物畫

在治學上矚意高遠的談士屺,沒有得魚忘筌,而是居安思危,更加不遺餘力、廢寢忘食地在文與畫之間苦苦奮鬥。此後,他沉浸在對筆墨語言的思考和藝術理論的研究中。一方面他開始潛心於《文化原力論》的專著寫作;另一方面在中國畫的形式美和技巧美兩個層面上作更深入的探討。談士屺本可以輕鬆愉快地享受生活,但他卻選擇了宵衣旰食的筆耕不輟;談士屺本可以只在繪畫中尋求快樂,雖苦也甜,但他卻偏偏要在理論建設的枯燥文海里,做苦心孤詣的著述文章,或許這就是一個真正學者型畫家的過人之處,不斷地向自我挑戰,應該是談土屺的一種自覺、一種本能、一種境界。收穫的必然是春華秋實,一片絢麗,一片燦爛。

“荊楚有才 長江之歌”——談士屺的書畫之美

談士屺《甘霖》

“荊楚有才 長江之歌”——談士屺的書畫之美

談士屺《淋漓圖》

讀談士屺的寫意花烏畫,只覺清新,光彩照人,異香撲面。最讓人興趣盎然的,是他的圖式結構所透散出的現代氣息,是他的對錶現對象符號化的隨心所欲,是他的筆墨書寫中的從容與豪放,以及由此形成的散文般的自由。細察之下,他的花鳥畫幾乎都具有或隱或顯的構成意味,而這種構成意味又蘊含在活潑率真的寫意性的表現手法之中。構成意味緣於西學的平面構成,與傳統的經營位置異曲同工,出於精巧的構思、別出心裁的設計,從而形成畫面的形式美。"談士屺花鳥畫的卓犖之處就在於:在保持中國畫審美韻味的同時,吸收西畫現代構成乃至設計的表現手段,創作出中國畫的新形態。也就是說.形式美與筆墨美共同構成談士屺花烏畫的一個顯著特點。

“荊楚有才 長江之歌”——談士屺的書畫之美

談士屺人物畫

“荊楚有才 長江之歌”——談士屺的書畫之美

談士屺《瀟瀟雨歇 》

他的花鳥畫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瓶花,或與陶罐、青花、竹編組合,以空白 為背景,獨立成幅;或以窗欞、木擱、藤幾相襯,承載著一種悠久而綿長的文化意蘊,並在被構成關係所改變了的現代語境中,折射出畫家獨特的生命情意、感覺方式和思維方式的精神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點、線、墨、色的重組,頗具筆墨魅力與技巧。另一類是野卉,或在石上生,或在樹里長,或山花爛漫,或獨立霜秋,或幾經風雨,或迎風朝陽。談士屺善於用獨特的眼光發現山石花木的嬌豔野逸之美、結構穿插的構成之美、自由表現的筆墨之美,觀照的是充滿活力的生命意識和充盈和諧的自然精神,謳歌的是那些花花草草至真至純的頑強的生命特質。這裡的瓶花、野卉是山菊花、野玫瑰,還是山裡紅、酸棗刺,姓啥名誰並不重要,主要的是筆墨關係、形式構成、色彩震撼,是或俗或雅的格調,是或聚或散的情意。藝術家更看重形象以外的東西,更看重它的內涵與符號意義。

“荊楚有才 長江之歌”——談士屺的書畫之美

談士屺《我媽的錢包又丟了》

“荊楚有才 長江之歌”——談士屺的書畫之美

談士屺《應物篇》

他的人物畫大體也分為兩類:一類是表現現實題材的作品,在造型上基本奠基於寫實手法,但卻完全捨棄了素描的表現手段,不用三維透視和明暗界面,而完全出之與線條造型,皴染渲淡,打破了現代人物畫唯寫實主義傾向,推動了當代人物畫創作由寫實向寫意的現代轉型,其風格母題趨於宏大敘事的情節性描繪。如他的《昔日工地“五類分子”訓話會》《太陽下面的倒影》都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荊楚有才 長江之歌”——談士屺的書畫之美

談士屺《烏臺詩案》

“荊楚有才 長江之歌”——談士屺的書畫之美

談士屺《逸然圖》

另一類作品為古典人物,多為輕鬆隨意之作,注重筆墨的文人意趣,在似與不似之間著力,力求傳神與寫意結合,強調形象的單純而蘊蓄、直觀可視而引人遐想、富於情感而不無哲思。畫中表現內容多為古代仁人志士、千古風流人物,在於其民族精魂之體現,藉以自勵圖治,可謂“質沿古意,而文變今情”。

“荊楚有才 長江之歌”——談士屺的書畫之美

談士屺《綻放》

他的山水畫作品不多,但多是大幅作品,卻顯示出不同於古人也異於他人的大手筆、大格局、大境界的追求。談士屺深懷返璞歸真的理想,因此長天大野、皇天厚土總是不斷地出現在他的作品中,色彩和造型總是帶著鄉音,傳達著一種蒼茫雄渾的氣概。對於談士屺來說,研究大野,就是思索自己的生命歷程;描繪大野,就是表現自己的精神境界,粗獷而豐實的自然在他內心深處始終保有其他任何事物所不可替代的感情力量。我們也確實能從他的作品深處感受到他頑強的戀鄉情結和尋根情結,同時又感受到他頑強的創作慾望和出新慾望。這種向後尋”根”和向前求“變”的雙重性,並沒有使他把自然處理為個人情感的對比物,而是以一種明朗、開闊、寬厚、積極的心態體驗和觀察自然,即使面對沉重、嚴峻的環境,也要發掘和表現嚴峻中包含的希望、沉重中孕育的新生。在他的《走古原》《昔人烽火臺》《千年古堡》《玉地流痕》以及《黃河啊黃河》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畫家的這種探求。他仍然以線為骨,筆法更加粗獷恣肆,表現了悠遠的時空和充沛的精神內涵,或雄渾高古,或空曠荒寂,或神奇奧秘,或激盪人心,又引人深思。他仍然重視結構,卻更講究西方平面構成的視覺效應,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荒原大道,是超越時空的巨大山岩,是駝影成行的漫漫古道,是已成廢壘的古代城垣,是高原上的野曠天低,是乾涸土地上的不滅生靈,他拓展了山水畫的題材領域,強化了山水畫的精神意蘊,為謳歌現代中國山水畫永恆的大美主題別開了新的生面。

——本文摘自《在文與畫之間“苦鬥”的藝術家——學者型畫家談士屺中國畫藝術品議》(文 / 賈德江),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13年出版

“荊楚有才 長江之歌”——談士屺的書畫之美

談士屺《香蹤》

“荊楚有才 長江之歌”——談士屺的書畫之美

談士屺花鳥畫

(責任編輯/姚澤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