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南通的百貨大樓嗎?

你還記得南通的百貨大樓嗎?

1986年的南通市百貨大樓(南通市城建檔案館供圖)

在幾代南通人的心中,購物天地只有一處——百貨大樓。當年,百貨大樓是南通及蘇北地區規模最大的零售企業,每逢節假日,一市六縣購物的和逛街的人都往這裡奔,旺季時達上萬人次的客流量。關於百貨大樓的記憶,深深刻在南通人心裡。

大樓開業 萬人空巷

那是1959年11月初,新建的南通市百貨大樓迎來了60個剛剛初中畢業的學生,還帶著幾分稚嫩的他們,是被勞動局分配到這條商業戰線上的。一進大樓,他們忙著磨水泥地上的石子,打掃衛生,然後搬櫃檯、擦玻璃、整理貨架。從各部門抽調來的老職工,也緊張地組織貨源……這一切都是為百貨大樓春節開門營業做準備。

你還記得南通的百貨大樓嗎?

南通市百貨大樓

百貨大樓坐落在繁華的南大街北首,西北兩面朝向,對面是南通市標誌性的建築鐘樓。大樓建築面積5875平方米,營業面積3600平方米,一、二層是營業間;三層是辦公室、倉庫、宿舍;半個四層是商技室。這是1956年公私合營以後第一幢新大樓,也是當時南通市唯一的一座商業大樓。

你還記得南通的百貨大樓嗎?

網絡圖片

一轉眼春節到了,百貨大樓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市民面前,進門的兩根大柱子上盤著兩條巨龍,活靈活現。店堂裡張燈結綵,店堂外的六張大樣櫥,霓虹燈閃爍。市領導在大門口剪綵,爆竹聲陣陣傳來。櫃檯內、貨架上,商品琳琅滿目,明碼標價,整齊有序。營業員各就各位,精神飽滿,胸前配戴工號,副食品組的營業員還穿著潔白的工作服。顧客們魚貫而入,人流湧動,有幾張玻璃櫃臺都被擠破了。為消防和安全的需要,店裡東西南北有四扇大門用作出口,疏散人流。

你還記得南通的百貨大樓嗎?

《南通日報》對百貨大樓開業的報道

大樓細分為百貨、副食、針織、鞋帽、五金、文具、棉布、服裝8個組,另外還增了一個僑匯供應專櫃。全店經營品種共有10000多個。當時,大樓有近300名職工,包括後勤人員、運輸工、管理人員。我被分到全店最大的組——棉布組,共有二十幾個人。棉布組營業額高時日銷售額有一萬元,佔全店的四分之一。

你還記得南通的百貨大樓嗎?

網絡圖片

初進店時我只有15週歲,比櫃檯高一點,夠不到量布,腳下墊了塊厚板。棉布組要學的東西還不少,量布、板布、算賬、開片、套裁等,一匹30米的布,老師傅量下來只不到30秒鐘,扳下來也只要50秒;珠算加減乘除,心算要快、準,還要學會簡算。幾年下來,我的珠算練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有時長長的顧客隊伍,一個人賣,我一個人算,既快又沒有差錯。在1981年的全省13個大型商店技術比武時,我奪得珠算第一名,被評為一級珠算師,市裡珠算協會特邀我加入。

你還記得南通的百貨大樓嗎?

網絡圖片

隨著市場的需要,大樓還增設了服裝加工場、眼鏡專業店、套裁開片專櫃、老年用品專櫃、勞護商品專櫃、早晩服務部等。眼鏡專業店聘請附院眼科退休的醫生進行驗光培訓,實行選配、銷售一條龍服務。服裝加工場,聘請了大來服裝廠退休老職工,南通市做呢絨最有名的張師傅,為顧客定做呢服,量、裁、做、燙功能齊全,很受顧客歡迎。

三尺櫃檯 終生難忘

20世紀60年代初,好多商品都憑票供應,買布用布票,茶食用茶食票,還有煙票、酒票、肥皂票、糖票、糧票、油票等。為滿足華僑需要,店裡設了僑匯供應專櫃,品種有20來個,抽調了最好的營業員陳娟、陳樹英負責售貨。陳樹英也是和我們一起進店的,她為人沉穩,工作認真負責,後來被提拔為大樓黨支部書記。

你還記得南通的百貨大樓嗎?

作者珍藏的購貨證

僑匯供應專櫃收回的票證比錢還寶貴,它關係到國家的供應政策,一張都不能少。誰也不敢動用,每張票都要剪角貼起來,然後憑票才進到貨。棉布組同樣每天都要從櫃檯上抽人到倉庫剪角貼布票,收款臺傳票上打的布票數,與金額一樣要和櫃檯傳票一一核對,保證回收布票與賬目吻合,才能在紡織品站進到貨。

你還記得南通的百貨大樓嗎?

顧客購物

為給國家多回籠貨幣,大樓增設了高價、議價商品專櫃,售賣茶食、菸酒等。我被調到高級茶食櫃(簡稱高點櫃),一塊沙琪瑪8毛錢、兩個開口笑1元錢。一些個體手工業者,修鋼精鍋子的,裁剪師傅,敲敲打打的,職業收入浮動的,他們經常來買糕點,頭伸得長長地挑選,指著較大的一塊拿,差一點點就叫換。不是斤斤計較,是兩兩、錢錢計較,那時真不容易,因為每人每月只有二兩油。

你還記得南通的百貨大樓嗎?

商店領導在現場研究工作

高點櫃的櫃組長戴玉英,別看她性格像個男孩,心可細呢,業務精,接口令快。每日進貨都是她跑食品一、二廠,由專人王德順運輸回來,運輸車都是包得嚴嚴實實的,怕路上出問題。回店後一一驗收過磅,少了一塊也逃不過戴玉英的眼睛。她有心地把茶食渣子收起來,聚了十幾天,分成幾個小袋。櫃上的人和組長,每人給幾毛錢就可以買回去,包一頓圓子吃,就是改善生活了。她後來是大樓第二代團支部書記。

到了春節期間,我們每天晩上都要加班包茶食,麻元、京棗、麻切、桃酥等,一斤一包。大家流水作業,有的裝,有的稱,有的扎,多數一手準,動作非常熟練。為了保證第二天的供應,我們都要包到十一二點鐘,但再遲第二天也照常上班。

你還記得南通的百貨大樓嗎?

顧客購物

櫃檯供應茶食時,由於顧客多,營業員思想要高度集中,既要收錢又要收票,腦、手、腳、嘴並用。一人要照顧多人,我們管這叫“接一顧二聯繫三”:嘴裡講得不停,手裡忙得不空,腳上跑得不息。賣完一格鬥茶食又要搬貨過來,整百斤的貨都是我們女同志攜手乾的。

營業忙時,輪休換不過來,大家到食堂扒口飯,又上了戰場。那時年輕,似乎也不知疲勞,坐下歇一刻鐘,趕緊繼續幹。國慶、元旦、春節,節假日我們都泡在第一線。為了照顧一些年齡大的,有小孩的同志,年輕人都主動放棄公休、輪休,幫他們頂班。

回想那段日子,人與人的情誼那麼純潔、那麼友善。大家從不嫌苦不叫累,積極向上,不甘落後。三尺櫃檯鍛鍊了人、淨化了人、成長了人,讓我終生難忘。

商業窗口 工業橋樑

百貨大樓的櫃檯別簡單地看著是買買賣賣,這裡是南通工業的展覽廳、信息站。它及時地把消費需求反饋給工廠,促進生產,使之生產的產品,適應消費市場的需要,克服盲目性。

你還記得南通的百貨大樓嗎?

百貨大樓建店三十週年合影。最前排從左到右依次為瞿竹君( 第二任經理)、尤蔚如( 第二任副經理 )、朱竟成( 第一任書記 )、華堯祖(商業局局長)、冷克(第一任經理 )、嚴儒生( 百貨站經理 )、吳美琴( 第四任經理)、呂萍( 第三任副經理),第二排左一為花幼明(全國勞模)。

大樓一直強調以地方工業為主,像南通色織布廠的色織布,印染廠的花布,通棉一、二廠的色布,南通床單廠的床單,五山毛巾廠的毛巾,港閘服裝,通燧火柴廠火柴,通玻一廠的玻璃製品,釀造廠的醬油、麻油,食品一、二廠的餅乾、糕點、冷飲,群力針織廠的襪子、手帕,生化味精廠的味精等等都一應俱全。

你還記得南通的百貨大樓嗎?

百貨大樓建店三十週年大會作者留影

1981年7月,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在這裡成長23年的百貨大樓,踏上了新徵程。

來源:記憶南通 作者:夏美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